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自然的造山运动,在地处云贵高原南麓的广西乐业县形成一道美丽的S型地质构造.正是这一道S型的地质构造,加上喀斯特岩溶和充沛的降雨,使乐业县成为世界上大型天坑最密集的地方,成为世界"天坑博物馆".今年4月¨日,中外联合科学考察探险队确认其是世界第一大天坑群.自2000年6月中外联合科学探险队开始对她进行考察探险以来,已经有多项令世人震惊的发现,并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归纳起来,有以下10个谜面.  相似文献   

2.
在天山的冰峰雪岭里,生活着一种像风一样敏捷、像闪电一样美丽的动物,这就是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外生物学家历尽千难万险,在野外考察数十年,也没有找到野生雪豹的踪影,更没有拍到它们的一张照片,以至"只见其皮,不见其影"的说法几十年不破!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20,(2):11-13
正南极大陆98%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内陆冰盖更被称为"生命禁区""白色沙漠"。从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活动算起,30多年间,从一无所知到建成多个考察站,从没有一艘专业科考船到如今海陆空立体考察,中国正从极地考察的大国向强国迈进。有这样一群科考工作者,他们心怀祖国、心怀梦想,在极地绽放着别样青春……首赴南极考察是意外之喜1980年初,两位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了南极大陆,为南极探险考察史标上了"中国"注脚。这两位首次代表中国出征南极的科学家就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兆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58,3(9):284-284
新疆綜合考察队于三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1958年工作計划会議。农垦部荒地勘測設計院、新疆維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員会等单位代表也出席了会議,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議听取了各专業組彙报1957年考察工作結果,討論并制定了1958年考察工作計划,同时检查了过去两年来队的領导工作。会議認为,1957年經过5个月的野外考察,工作是有成績的,这首先表現在积累并提供了北疆地区的自然条件、农牧業生产及經济条件的基本科学資料,为农牧業生产的进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缺点是没有貫徹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針,在工作方法上形成綜而不合,中心問题不明确,与  相似文献   

5.
唐古拉地区的总辐射和净辐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陆龙骅 《科学通报》1979,24(9):400-400
1976—1977年,我们随青海省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考察队,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地区进行了综合气象考察。本文仅就该地区的总辐射和净辐射作一些探讨。 唐古拉地区夏季考察的辐射观测基点没在布曲河畔,海拔4872米,观测场地为砂质草滩,长有高约3—5厘米的稀疏短草。冬季考察点设在公龙曲河畔,海拔5068米,下垫面为高山荒  相似文献   

6.
科学名著既是以往科学成就的总结,又是未来科学研究的指南,因此在科学史上,名著的出版往往标志着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从名著这个角度来考察科学史,虽不全面,倒也颇能反映出一些特色。《对数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七部名著》就是通过介绍数学发展史上各历史阶段的七部中外名著,让人们了解各阶段各国家数学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将近140年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遥远将来的未来科学所具性质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见解:“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恩全集》中文版第42卷第128页。)在1845~1846年跟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而谈到把自然史和人类史作为统一的历史来考察这一原则性要求:“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应迅速开展水土保持的定位试验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青 《科学通报》1957,2(3):128-128
195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每年都組織一支包括土壤、植物、地理、第四紀地質、农学等方面科学工作人員的龎大队伍,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的調查研究工作。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要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的規律,提出水土保持的措施,从而有助于三門峽水庫泥沙淤积問題的解决,并为这一地区的农業增产創造基本条件。四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的科学工作者,不辞劳苦,深入晋西、陝北、隴东地区进行自然地理的調查工作,搜集了大量的科学資料,并摸索到一些科学工作經驗。这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恐龙化石科学研究一百年。本刊特邀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先生撰文,讲述百年中外古生物学家在我国境内进行恐龙化石野外考察的几次惊世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进行了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次北极科考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组织实施大型国际合作综合考察的能力和总体实力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大提高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水平和中国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北极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地区一样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关系到我国经济资源与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变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  相似文献   

11.
崔之久教授系我国著名地貌学家、探险家,是我国最早从事冰川和极地登山科考的科学家之一。在1959年的慕士塔格登山科考中,他被冻掉了5根手指和2根脚趾,但他不畏艰险。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继续攀登,他曾到过珠峰、南极和北极地区进行科学探险考察。  下面是他讲述的在贡嘎山的一次历险──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秦岭地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振辉 《科学通报》1960,5(8):255-255
秦岭横貫于我国中部,跨越青、甘、陝、豫西及鄂西北广大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中游的分水岭。东西长达1,50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200公里,它由一系列的山脉組成。解放以前数十年,这一巨大山系的地貭构造問題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解放后,随着国民經济建設的飞跃发展,对秦岭地区开展了規  相似文献   

13.
方正三 《科学通报》1956,1(2):18-18
一水土保持是一种群众性的工作,必须和群众经验密切相结合。并且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极丰富的水土保持经验,有待科学工作者去总结和提高。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1955年以半年左右的时间在晋西地区进行普查,同时还选择了3个典型地点,进行重点规划工作。无疑的,这些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价值。但是这次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对于总结群众经验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志强 《科学通报》1960,5(6):188-188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宗器同志因病于3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陈宗器同志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少年时期曾受启蒙教育和师范教育。1920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及东南大学学习工程和物理学,1925年,担任中学的教学工作和清华大学的助教。1929年开始从教育工作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最初,他参加了我国西部广大沙漠地区的綜合考察,走遍了内蒙、祁連山、柴达木盆地、新疆等人烟稀少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先后历时五年,經历了千辛万苦,終于完成了各次考察任务。在这段时期内,他的主要科学貢献是在这些从未  相似文献   

15.
庐山羊角岭“表皮构造”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源 《科学通报》1981,26(16):1006-1006
1978年景才瑞等同志在庐山西北麓羊角岭,发现了一处寒武系页岩露头顶部的形变,并断定为“冰川作用表皮构造”(科学通报,1980,9:410—411),1980年6月,我们参加了庐山地区的学术活动,对该区做了进一步考察。我们认为,羊角岭的基岩表皮构造,并不是冰川作用造成的;羊角岭一带也无其它“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发现的和田河气田、轮古东气田、塔中气田属于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气源来自寒武系烃源岩.模拟实验表明,滞留于烃源岩内的分散可溶有机质晚期裂解成气,是海相天然气的主要成因.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气通过两种方式聚集成藏,一种是在晚期构造运动强烈的断裂带上一次成藏,形成和田河典型的干气气藏气田;另一种是在轮南和塔中继承性隆起带上形成的凝析气藏,通过裂解气与原油的混合模拟实验证实,是由于这些隆起带上早期发生过大规模的原油聚集,晚期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气对古油藏充注混合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丁  王克雄 《自然杂志》2007,29(2):115-118
2006年12月13日,武汉长江边。蒙蒙细雨中,“科考1号”和“中国渔政42003”两艘科学考察船缓缓停靠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码头。38天前的11月6日,这两艘考察船载着近40位中外考察队员离开武汉,开始长江搜寻白鱀豚之旅。38天来,在近3 400 km的航程中,除了3次疑似白鱀豚的事件外,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在考察结束的新闻通报会上,考察队发布了初步的考察结果:在宜昌至上海的双程考察中没有发现白鱀豚;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 200~1 400头,和10年前相比,数量下降了一半。基于初步的考察结果,中外科考队员一致认为,白鱀豚、长江江豚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事实,表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与环境不容乐观。这次科学考察虽然只有38天,但是无论是考察方法的先进性,还是考察队员专业素质之高和野外工作经验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从制定计划、资金筹措和人员组织,一直到最后的初步考察结果发布历时近2年。本文将对这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白鱀豚的生存状况和今后的保护方向作一较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19.
裴丽生 《科学通报》1959,4(14):442-442
几年来的綜合考察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摸索了一些經驗。現在急需明确一些观念,把工作提高一步。明确综合考察工作的方針任务,是个最关键性的問題 綜合考察是科学的調查研究工作。它与研究机构和計划部門的任务不同。綜合考察工作是根据国家任务和要求,在一定地区內对自然条件,自然資源,工、农、林、牧业和社会經济情况,进行綜合的調查研究,提出綜合开发利用該地区的自然資源和工农业合理配置的建議,对国家远景規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明业 《科学通报》1963,8(11):60-60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创造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峯的记录。在此以前,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协同有关单位会组织一支46人的科学考察队,在珠穆朗玛峯地区进行了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的考察,而组织这样巨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在珠穆朗玛峯探险史上还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