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璠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236-236
校企合作文化是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的一种全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校企合作文化的育人功能贯穿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作用,大胆进行合作育人和合作文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提出校企合作招生就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程、合作实习和实践、合作开发项目等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形式。企业和学校必须紧密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学生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曹元峰 《科技资讯》2010,(36):213-213,216
本文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让大家看到了"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和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给学校带来的活力和给企业带来益处的双赢局面,同时也引发了对校企合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杨晓云 《科技资讯》2013,(23):181-181,183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在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该实践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校企合作"双辅导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调研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月明  杨科钰 《科技信息》2011,(15):198-199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入手,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认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要素应当包括校企合作的载体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两方面。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要从建立制度、完善政策、加大宣传入手,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五位一体、车间化学校等新模式。通过践行这些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高职院校纷纷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从学生角色难以转化、育人环境由学校变成了企业两方面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思想引导、构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全员育人体系、借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内容,推动学生更新观念等应对措施,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兴通讯公司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瑶  莫丽莎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144-145,154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大,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社团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在拓展素质教育,健全学生身心,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时期优秀职业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倡导的主要人才培养理念之一,需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踏向社会,成为新一代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社会效用,必须注重其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的基础设施、材料装备、场地需求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需要学校寻求机遇与企业合作,走协同育人的机制与模式,从而使得校企双方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校企合一、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校企合作、实岗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行多岗轮训,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IT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1.
王晓玲 《科技信息》2009,(31):319-319,306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选择对口的企业进行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建议,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浅议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今科 《科技信息》2009,(6):159-160
"订单培养"是二十一世纪初在职业院校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即企业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向学校提出培养规格或标准后再下"订单"的一种产学合作形式。文章分析了"订单培养"的内涵,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的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经验,对IT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零五化"的人才培养思想,通过实施"2.5+1.5"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中企”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校中企"就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创新形式。在"校中企"合作中主要存在校企合作定位、企业管理团队力量薄弱、学生心态波动性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形成合力从明确合作定位、提升企业团队管理水平、调整实习心态等方面来化解。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培养新型物流人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就配合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创建校企合作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物流人才。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新型物流人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校汽车专业和昌河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实践,指出了高职高专汽车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飞速发展对成教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彭振 《科技咨询导报》2014,(2):214-214,216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我校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开设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方式,先后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东莞三星电机有限公司、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培训部、湖南省丰彩机械有限公司、双峰县兴昂国际有限公司、双峰县海螺集团、双峰县农友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全作协议,建立了固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多种校企合作途径取得了"三赢",即学生赢、企业赢、学校赢,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得到了社会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途径以及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楚广琳  陈猛 《科技信息》2011,(8):225-225
针对高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结合河南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师资结构和"三全育人"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提出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行业高校通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