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2,(15):26-27
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译者介入翻译,利用译者主体性这一因素,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实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尽管女性主义翻译观受到了批判和质疑,但是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陈黎 《科技信息》2012,(11):201-201,227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的结合,以及译者的身份和地位等问题都是这次转向中突出并受到关注的问题。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范围,给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选取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黄源深的《简·爱》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发现女性主义译者和非女性主义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以及语言特色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以此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和非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显现。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思想家开始关注女性与翻译的共同点,强调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采用一系列的翻译策略方法宣扬翻译中的性别身份差异,反抗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文化,政治,提出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社会文明与公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男性话语霸权,女性主义深入挖掘了传统翻译领域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通过翻译实践重新界定翻译标准、提高译作和译者的地位、进行女性主义翻译的重写,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解构,抨击翻译领域乃至文化层面上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其理论策略和实践手段都带有鲜明的性别符号,体现了译者性别意识的觉醒。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译者的性别意识在翻译行为中的体现及其所采用的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8.
受二元对立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女性被社会所关注,不再处于次要地位。女性主义译者解构了传统的忠实观,提出了建立于女性主义“写作项目”之上的忠实观,即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项目,此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张睿思 《科技信息》2013,(8):213-213,215
女性主义翻译观兴起于西方翻译界,它关注语言中的性别问题,强调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来体现女性话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由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其理论来源于法国心理分析家拉康、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和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的相关思想。这一理论否定单纯的语言翻译,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通常使用的翻译策略为:补偿、前言或脚注以及劫持或挪用,利用这些翻译方法,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本进行修改,以达到突出女性特征的目的。但因过于强调翻译中译者对语言的操纵和干预、以女性为标准审视男性文明和以女性为中心排斥男性,而使得激进派女性主义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晦涩难懂。因此,辩证地看待女性主义翻译才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受二元对立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女性被社会所关注,不再处于次要地位.女性主义译者解构了传统的忠实观,提出了建立于女性主义“写作项目”之上的忠实观,即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项目,此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戏剧对白完全由人物对话构成,是戏剧语言的灵魂。在处理人物对话中的文化因素时,译者应考虑到文化障碍与译入语的语言传统等问题。本文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读戏剧对白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周亚莉 《甘肃科技》2005,21(6):188-189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翻译的性别隐喻,认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中费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值得女性主义翻译者借鉴。在男女两性争夺话语权力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消除翻译话语中的性别歧视,克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局限性,尝试建立新型的作者、译者关系,努力寻求双方平等对话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贾竑 《科技信息》2012,(23):8+45-8,4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挑战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随从原文作者的思想,努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研究的进步。它通过开辟全新的研究思路,发现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因素,旨在译出更加高质量的译文。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所带来的翻译走向极端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婵 《科技信息》2010,(36):141-141
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杨苡、方平的呼啸山庄两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两译本在审美标准、咒骂语以其及对女性形象的构建等方面的差异,挖掘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最后本文建议用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指导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文化转向使文化翻译勃然兴起,在文化的多元性不断丰富的当今世界,文化翻译观对比语言学翻译观具有现实的进步性,语言学的对等论已束缚了翻译的进一步发展。多元系统理论及解构主义理论为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提供了理论解读,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是不同于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交融和冲突的空间,译者作为这一空间的操控者应该尽量以第三者的视角,客观、不偏不倚地审视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多元系统理论和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指导作用,但是,多元系统理论在用于翻译策略选择时由于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读者期待,无法解释一些文化负载文本和实用文体文本翻译策略,因而不具有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关联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语境匹配和释意相似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语境匹配为翻译目的,以释意相似作为翻译策略,可以解决多元系统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翻译策略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不仅使译论界进一步发现结构主义关照下的传统译论所存在的盲点和误区,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认为翻译即“重写”,为女性代言,引起了译论界的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19.
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近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状况,探讨林纾、严复、鲁迅及林语堂基于中国近代文化状况的不同态度对他们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得出结论,翻译策略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译者本人,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佳  陈莹莹 《科技信息》2009,(13):198-198
本文探讨了翻译的标准问题以及由多元系统理论衍生出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操控,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多元互补的翻译标准和译者如何在语言、句式选择上的操控以及改写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