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  相似文献   

2.
问:我是一个38岁的男子,有一件事难以启齿但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我是28岁结婚的,婚后夫妻感情很好,性生活很正常。婚后第三年,妻子给我生了一个漂亮的千金小姐,我们都很疼爱她,可是,前年妻子因车祸夭折后,我与女儿的天空就出现了乌云。试想,一个不完全的家庭,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压力啊!想寻找一个来替代,又害怕女儿心理承受不了。后来,女儿经常来找本人的同事(女性)相处的非常好,这位女同事人好,对我们的遭遇非常同情,又有爱心,有意与我共结连理。亲自问过女儿,看到女儿能接受后,我非常高兴,一起去领了结婚证书。可是,婚后,我却发现,自己的性…  相似文献   

3.
靓丽女模改行卖“醋”24岁的杨琳是一个身材高挑、容貌不俗的甘肃女孩。2002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和男友一同去了广州,因外形出众,顺利地成为一家商场的真人模特。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俄巴什基尔地区最近发现身高有3米的雪人。首先发现雪人的是一伙少年。他们在村边的一块草地上发现一个高得出奇的人影。走近去一看,孩子们都吓呆了:原来这个巨人浑身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长毛!他们立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有一种文化观念认为,电子产品正在让孩子们远离书籍。一些大学的教授们也经常会说,现在的学生们都不愿意读书了,因为他们的眼睛整天就盯在手机上。一些技术恐惧者们甚至认为,下一代人完全不理解文学价值的观点。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很多人还停留在以电视为主宰的边缘心态。在这场变革中,数码产品的反对者试图营造这样的感觉:纸质书是代表了正义的好  相似文献   

6.
《华尔街日报》一则消息称,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詹姆斯·格里福与广东中山大学合作,在广州进行了一次3基因受孕试验。该试验由于被指类似于克隆人技术,而且将出现一个孩子有3个父母的伦理问题,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震霏 《科学大观园》2005,(16):54-55
“利雅迪三角”俄罗斯的普斯科夫地区随时都充满了一种神秘感:这么一个貌似平常的谷地自古以来却老爱闹“恶作剧”,使利雅迪及其附近的居民极度不安。还是在十月革命之前,这里的省报便经常报道有无马农民在此神秘失踪的消息。1928年,又有7名先进伐木工人连同斧头在此不见了踪影。1931年,利雅迪村有7家富农在此失踪。就是到了和平年代,有人在谷地里失踪也几乎成了家常便饭。1974年,从当时的列宁格勒来的一伙采蘑菇人在这里神秘失踪,两个星期后找到其中的两人,可就是他俩谁也说不出其他那5个人的下落。在这里,和“百慕大三角”一样,成了远近闻名的“利雅迪三角”。  相似文献   

8.
印象中刚上小学的时候,女孩子们特别喜欢放学后跑到街角的书店,里面不仅有甜美的糖果、可爱的文具,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小礼物,另外的架子上全是漫画和故事书,那时候是1995年前后,手里没有什么钱,可是每次到里面都会和朋友合着买些零碎的东西分享.店老板也非常亲切的招呼我们,并不怕我们弄脏了她的宝贝.男孩子们喜欢去漫画店,我虽然没有去过,听说里面有成排闪灯的老虎机等游戏机.  相似文献   

9.
老鼠为啥难根除?漂洋过海本领高——以为一包老鼠药投在墙角,就能抓到一只半只老鼠,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老鼠比我们想像的聪明很多,它不仅能绕过鼠夹继续前进,还能闻出有毒的诱饵拒不靠前。更绝的是,它还能游过大海,从一个海岛游到另一个海岛上。通过跟踪一只叫“拉扎”的老鼠,新西兰的科学家才明白,为什么岛上的鼠灾这么难根除。据美联社近日报道,新西兰是个鼠害严重的群岛国家,过去几十年,新西兰各岛一直在致力于消灭老鼠,但是似乎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5,(7):60-61
我是个从事孩子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我万万没有想到,迫使我要离开我心爱的孩子们,迫使我舍弃我热爱的事业,不是别的,是那装修一新的办公室!2001年9月23日,我被老板召入我现在的早期教育机构,由于专业十分对口,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我的老板也鼓励我好好做。老板花了很多财力、物力,为广州的0~12岁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童趣化、功能齐全的亲子活动中心,并委任我负责中心的日常事物。我的办公室就安在这个中心里。由于考虑到经济效益的缘故2002年3月20日活动中心一装修好,板就让我们赶紧进入,开始布置童趣化的外围环境和内部…  相似文献   

11.
傅雷的写作初衷是为了母亲。儿时的傅雷十分不幸,他4岁时父亲蒙冤入狱离开人世,母亲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所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但傅雷不喜欢读书和上课,经常逃学。有一次逃学后的晚上,心灰意冷的母亲想带着儿子一起追随己逝的丈夫,惊恐的傅雷看着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瞬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紧张不安的时候,喜欢摸下巴、捋头发;有人心情烦躁时,喜欢咬铅笔、眼镜腿或是其他一些物品……这些心情糟糕时候的小动作,正透露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有心情糟糕的时候,此时,有人默默不语、有人发泄咆哮……透过这些细节,也能揣测他的性格特点。心情烦躁时,喜欢咬铅笔、眼镜腿或是其他一些物品的人,往往个性分明,独立意识较强,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做起事情来我行我素、不喜欢被人控制,也不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6,(17):11
苏丹红食品再现市场,广州企业又被牵涉其中。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8种食品及原料含有苏丹红1号和4号,其中广州彤裕贸易有限公司添益食品厂“生产”的“辣椒精”名列其中。央视在调查后证实,彤裕公司属被长沙企业假冒,不存在任何问题。2005年苏丹红事件源于广州苏丹红,一种被广泛用于汽油、地板、鞋等产品增色增光的人工合成工业染料,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经常摄入含苏丹红的食品会增加人致癌的危险。2005年5月,广东亨氏辣椒酱、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等食品相继被检出含有苏丹红。经过质监部门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4.
自Internet(因特网)诞生至今,E-mail(电子邮件)已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最受用户欢迎的一种网络应用.而一个小写字母a外加个圆圈的符号经常出现在E-mail地址中,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符号.人们不禁要问:"@究竟如何发音?有什么含义?它是谁创立的呢?"  相似文献   

15.
"马力"探源     
功率单位“马力”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中期,这个词的出现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期。它应该是英语horsepower的仿译。大约过了三四十年,“马力”在汉语中已经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学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献中也经常能见到。后来“马力”还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16.
广泛流传的成语“点石成金”有个颇含寓意的典故。传说一个穷困潦倒、沿路乞讨的书生遇到了一位仙翁(有人说这个仙翁就是吕洞宾),书生向仙翁祈求帮助。仙翁见他可怜,欣然答应,叫书生看看地上的石块,接着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立即变成了黄金。仙翁于是叫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而书生俯身拾起了黄金,却毕恭毕敬地交还给仙翁,说道:“这块黄金我不要,我只要你那个能把石头变成黄金的手指头。”固然,故事中的书生很贪婪,别人明明帮助了他,但是他不思感恩,不懂知足常乐,反而向恩人讨要手指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很聪明,因为他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段容 《科学大观园》2005,(24):70-73
一天傍晚,天空乌云弥漫,眼看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在沙林风景管理区工作的李乔保见此情景,急急忙忙下山。可就在他走进山谷的瞬间,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响声。工作人员:那种链条、铁器之类的响声,叮叮当当的。这一幕并不是虚构的情节,它的的确确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发生在我国云南省陆良县著名沙林风景区内的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居住在沙林风景区附近的居民,在一处幽深的山谷里,经常能听到那些兵器相碰、战马嘶鸣的声音,他们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叫做阴兵过路。怪声的出现,在当地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可是时值今日.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这怪声到底是什么,村民传说这一切与1800年前的一场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有时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以下是明基BenQ发给新浪科技的一则感人故事。我叫刘云,2000年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云南乌蒙山深处的一所普通中学教计算机基础。但说实话,要给一群压根没有碰过计算机的孩子们讲计算机、讲网络,确实是“不可能的任务”。一个学期下来,看着他们圆睁的黑眼睛,茫然或怀疑的表情,我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可以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是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体验二十四节气的?第一,寻找一根串起二十四个节气的线。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没有一根线串联起二十四节气?而这根线又是师生很熟悉,能随时观察记录的?能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切身体会,让节气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我聚焦于校园。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据2005年11月20日的《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点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