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聚氨酯发泡木丝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氨酯发泡木丝板的工艺参数、成型方法,以及两种原材料的胶合机理;探讨了板材的性能、结构及应用范围;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发泡木丝板具有质轻、保温、吸音、防火等优良性能,用作隔墙可大大减少建筑物的地基处理费用;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增加实际使用面积;且施工简便。因而聚氨酯发泡木丝板在新型建筑材料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酯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而成的组合料与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的预聚物,经反应注射成型,制备聚氨酯发泡材料,考察了扩链剂 EG 的添加量对聚氨酯微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EG的引入,经过水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小;聚氨酯软硬段的最高热失重温度均呈现升高趋势,聚氨酯的耐热性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均苯型聚酰亚胺成型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热模压工艺,考察了一种新的均苯型聚酰亚胺的成型加工性能。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实验考察了成型工艺条件:成型温度、热处理温度、成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温度和保压时间对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增大成型压力还会降低材料的冲击强度。就材料的综合性能而言,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为:成型温度345~355℃,成型压力10.0~12.0MPa,保压时间100~120min,热处理温度170℃。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选用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等材料,合成了一系列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不同异氰酸酯结构、不同聚醚多元醇体系、不同合成方法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施工现场采用一步法工艺可获得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水的聚氨酯材料。  相似文献   

5.
新型墙体材料──轻质发泡木丝板周晓燕关键词木丝,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根据大量资料和预备试验的筛选,确定轻质发泡木丝板的原料为杨木本丝和聚氨酯泡沫材料.聚氨酯泡沫材料质量轻,保温性能好。附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杨木来源广泛,易于加工;两种材料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聚氨酯海绵的吸声特性,采用有机硅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制备的过程中,通过添加有机硅对聚氨酯海绵进行改性,对比了改性后与非改性材料的吸声性能,探究了其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测量并分析材料和空气层不同厚度时的吸声系数。通过实验深入探究了该材料对不同频段噪声吸声能力的差异以及材料和空气层不同厚度对材料吸声系数的影响,为该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将聚对苯撑与聚氨酯进行共混,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以期从结构角度上认识该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刚性聚对苯撑与聚氨酯的硬段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容,因而加入聚对苯撑能改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当聚对苯撑的质量增加至聚氨酯质量的15%时,聚氨酯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3%,分解温度提高了12℃,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性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树皮为原料合成了环保型氨酯硬泡保温隔热材料,并讨论了制备过程对聚氨酯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发现溶解于聚醚多元醇的树皮不但使合成的聚氨酯材料具有了生物降解性,而且能够改善合成材料的部分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9.
将刚性结构木质素作为单体与柔性的二异氰酸酯逐步加成聚合合成木质素基聚氨酯,通过调节反应物比例及反应物溶液质量浓度等调控材料成型,控制备薄膜或凝胶状材料.将所制备木质素基聚氨酯应用作污染物的吸附材料,可有效吸附罗丹明B染料等污染物,通过调控形貌可改进吸附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同时通过脱甲基反应增加了木质素分子内的酚羟基数量,显著提高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提高13%.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特种电缆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聚氨酯特种电缆材料的共混工艺和优异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阐明了这种新型材料是用于特种电缆和光缆护套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对双组分室温固化(RTV)硅胶模技术和真空注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对制模和注型过程中适当选用材料和规划工艺过程给出了一些通用规则,并结合注型产品对快速成形(RP)原型、RTV硅胶模和真空注型件的尺寸精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P技术的硅胶RTV制模技术是快速进行小批量塑料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材料和优化制模注型工艺,可以保证良好的结构适应性,制件的尺寸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2.
表面具有大量微沟槽结构的鲨鱼皮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因此鲨鱼皮复制技术成为国内外减阻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鲨鱼表面微小盾鳞结构为复制模板,采用热压成型法和真空浇注法,分别在有机玻璃和不饱和树脂表面进行微结构复制,同时利用触针式轮廓仪和体视显微镜对不同材料和复制方法制备的仿生鲨鱼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热压成型法,不饱和树脂作为复制模具材料,采用真空浇注法复制的液态硅橡胶仿鲨鱼皮,具有清晰完整的鲨鱼皮微沟槽结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大面积高精度复制鲨鱼皮微沟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基于数码图片特征的创新产品设计及其模具制造方法,采用Pro/ Engineer软件使二维特征的数码图片生成具有关键设计信息的三维CAD模型,并用快速成型机制造出设计产品的SLA原型,利用SLA原型翻制硅橡胶模具并结合石膏型特种铸造工艺实现设计产品锌基合金模具的快速铸造,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包覆浇铸+热轧变形工艺,制备了Q235/CrWMn钢复合刀具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硬度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组织、成分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冶炼浇铸以及变形量超过90%的热轧工艺,可以实现两种组元金属材料之间的冶金结合,其中Cr、W等元素的过渡层宽度仅为10~40μm.随后的热处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在830±5℃保温后空冷或者油淬时,Q235一侧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CrWMn一侧为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可达600~750HV,使复合刀具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快速模具材料的特殊性要求,本文讨论了树脂基快速模具材料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其弯曲强度、冲击韧性、浇注能力、硬度和机械加工性等性能的对比关系,从而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树脂基快速模具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模具制造工艺 RT (Rapid Tooling)中 ,采用尺寸凝固模拟技术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是 RT工艺中关键的技术环节 ,而凝固分析中铸件 /铸型边界模型的正确与否对尺寸凝固模拟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 3种不同的铸件/铸型边界模型对 RT工艺中典型标准件的凝固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及实验验证 ,分析结果及实验证明在 RT工艺铸件尺寸精度的凝固分析中 ,铸型 /铸件的边界模型采用铸件、铸型均为热变形弹塑性体 ,且采用接触力学中的接触单元法对铸型 /铸件的边界进行分析更符合实际。采用这种铸件 /铸型边界模型对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凝固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 ,数值计算得到的铸件尺寸与实际铸件的尺寸吻合较好 ,证实所采用的铸型 /铸件边界模型是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毕业生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熟悉先进制造装备的必要性。说明了反求工程及快速制造实验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功能,介绍了三维扫描仪、FDM快速成型机和真空浇注机所形成的快速制造实验系统的结构模式,根据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反求类和快速制造类两大类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8.
真空触发开关性能指标及开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脉冲高频电流的情况分析了真空触发开关的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同时用电流过零前电流的下降速率与恢复电压的上升速率的乘积作为开断能力的衡量指标,进行了触发开关电流开断能力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触发间隙的材料与结构、主间隙电极结构与材料、电流过零前电流的下降速率与恢复电压的上升速率、以及介质恢复强度等是影响真空触发开关开断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所定义开断能力衡量指标的条件下,真空触发开关的分断能力随电流频率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压力下真空密封铸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铸造工艺压力下真空密封铸造,用这种工艺铸造出了薄壁、高精度、表面光洁的黑色金属铸件·试验表明,压力下真空密封铸造的铸型有很高的抗压强度,比高压造型铸型、V法铸型的抗压强度高3~4倍,可达650kPa以上;充型过程中压力下真空密封铸型的型腔内形成了较大的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金属液有很强的充型能力·  相似文献   

20.
A biodegradable Zn alloy, Zn–1.6Mg, with the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as a promising coating material for steel components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alloy was prepared by three different procedures: gravity casting, hot extrus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rapid solidification and hot extrusion. The samples prepar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light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Vickers hardness,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ampl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the average grain sizes of samples prepared by gravity casting, hot extrusion, and rapid solidification followed by hot extrusion are 35.0, 9.7, and 2.1 μm, respectively. The micrograined sample with the finest grain size exhibits the highest hardness (Hv = 122 MPa), compressive yield strength (382 MPa), tensile yield strength (332 MPa),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370 MPa), and elongation (9%). This sample also demonstrates the lowest work hardening in tension and temporary softening in compression among the prepared samples.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ample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all–Petch relationship,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fine-grained hexagonal-close-packed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