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中央针对“三农问题”,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06年中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部六个部委,又以共同文件形式下达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通知》,余庆县农广校在具体的组织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发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户籍、就业政策、社保、文化素质、土地政策等许多因素的制约,结合农村基n_r-.作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中央这一惠农政策能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河南省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晓琼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87-8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我国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制约因素使其过程受到阻碍,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资源重组分流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性转移及其对策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这无疑是建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5.
毛伟英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25-2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事关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极大而素质偏低,且转移速度缓慢。本文力求通过探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的原因,寻找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规模大。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介绍及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最后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海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7-50
西部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本文通过对青海海东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海东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西部开发的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建国以来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制定了城乡两级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体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应有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转移,以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农民工模式与农村劳动力过剩的自我强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称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虽然从静态看农民工模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缓解,但是从动态来看农村劳动力供给却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存在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因之要通过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户籍制度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市场在面临难得的壮大机遇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尤其对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息不灵的冀西北坝上地区,其长期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学历低,就业能力差,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窘状。因此,提高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程度的关键是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尽快摆脱这一地区资源荒废,经济贫乏,乡民困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15.
周建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44-47
区域劳务品牌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品牌的形成对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区域劳务品牌的构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劳务人员等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郑永进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32-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是解决培训后的就业问题,其研究要点是培训的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对于芜湖市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坚持"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的原则,探索"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新途径,做好这项利国惠民的实事。 相似文献
17.
韩忻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95-97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浙江省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996—2010年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从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贸易、服务贸易等三方面考察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以及服务贸易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状,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今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116-117
针对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力管理机构和网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三是建立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