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莲 《山西科技》2012,(3):13-14,17
综述了柳林林业发展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分段阐述了柳林林业的发展,分析归纳了柳林林业的形势,并对柳林林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柳林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中的汾州小片。以柳林三镇为中心的柳林话的人称代词比较复杂,从语法功能和语用两个方面来考察,有些词语至今还保留着近代汉语的某些用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半干旱区,属于典型的高寒沙地,是青海省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乌柳是当地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树种,乌柳林的稳定性是其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研究夏季乌柳林的水分来源以分析它们在半干旱区能否维持稳定性。【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夏季4个林龄乌柳林的水分来源,比较乌柳林的木质部水分与各潜在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确定7月乌柳林主要利用的水源。【结果】不同林龄乌柳林可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或地下水。其中,2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 cm的土壤水,占总水源的75.5%; 10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7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73.9%; 20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50~7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67.7%; 30 年生乌柳林主要利用地表下25 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占总水源的69.6%。随着林龄的增加(从10 a到30 a),乌柳林对地下水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结论】乌柳林通过调整水分利用策略来适应共和盆地的半干旱气候。利用稳定的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有助于长期维持乌柳林稳定性,建议将乌柳作为高寒沙地和其他半干旱地区退化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晓丽 《山西科技》2013,28(5):125-127
介绍了柳林电厂大桥及河道的基本情况,对柳林电厂大桥设计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大桥设计防洪标准符合百年一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柳林泉位于山西省柳林县东川河河谷,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之一.1984年-2005年间的平均流量为3.29 m3·s-1.流域内的大气降水是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文章根据柳林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灰色系统特征,通过对泉域降水补给的时滞问题研究,提出了带有时滞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泉域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与泉水流量进行了时滞分析.结果表明,柳林泉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对柳林泉域的补给时滞存在差异.离石、中阳和方山的降水时滞分别为3 a、4 a和6 a.  相似文献   

6.
恶劣的生态环境河田是福建省西部长汀县的大镇,地跨汀江上游,面积354.78平方公里,人口64000多人,是福建省著名的老水土流失地区.河田旧称"柳林",100多年前是一个山青水秀、柳林成荫的好地方,《长汀县志》中就有"柳林八景"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最优平茬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衰退问题,从防风固沙角度探讨沙柳林最佳平茬周期,为今后平茬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平茬后不同林龄沙柳林林内粗糙度和风速廓线与林后沙丘迎风坡粗糙度,分析确定出兼顾沙柳特殊平茬生态学特性和防风固沙效益的最佳平茬周期。试验结果表明:沙柳在平茬后第4a,林内粗糙度呈现最大值,地表比较稳定,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沙柳林林后沙丘迎风坡的粗糙度在平茬后初期,地表粗糙度低于起沙时粗糙度,易发生风蚀现象,之后随着沙柳的生长,平茬后第3a开始,林后7H(H为沙柳平均高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起沙时粗糙度,沙柳林对林后迎风坡防护效果较好,而4a后,沙柳林防风能力下降,地表粗糙度下降,地表抗风蚀能力减弱。研究得出沙柳林最优的平茬周期为4年。  相似文献   

8.
采用烘干称重法对海晏县城和西海镇附近沙柳林地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河漫滩上的海晏城附近的沙柳林土壤含水量高,平均含水量为25.1%,土壤水分能够满足沙柳林的正常生长;位于一级阶地上的西海镇沙柳林土壤上部1m范围内含水量较高,平均含水量为19.3%,1m以下含水量很低,有土壤干层发育.这表明,在该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除地形低洼、地下水很浅的河漫滩地区之外,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人工林正常生长需要.该区沙柳林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具有负平衡的特点.该区土壤上部1.0m深度范围内以粉砂为主,孔隙度较高,土质优良,但1.0m以下以粗砂和细砾石为主,土质较差.  相似文献   

9.
山西柳林泉裂隙发育区溶质运移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几个代表性的碳酸岩露头的实际裂隙测量,得到了山西柳林泉地区岩溶含水岩组中的隙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泉区实际情况的三维可混溶淀粉 运移模型,模型用于描述柳林泉区地下水中Cl^-的运移行为,模拟效果良好,模型拟合阶段水头和Cl^-浓度的计算值与观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36m、6.5mg/L;模型检验阶段水头和Cl^-浓度的计算值与观测值误差绝对传的平均值分别为0.49m、6.3mg/L。所有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所建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实际,据此用所建模型预报了柳林泉地区柳林电厂水源地投入使用后咸水入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柳林香严寺的起源,分析了柳林香严寺损坏的原因及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真实性、整体性、多样性、协调性的保护理念及保护内容(包括寺院环境的保护与寺院本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计预热对神木镜煤和柳林镜煤结构和喹啉抽提率的影响。用热台显微镜考察抽提物的碳化特性。左320~460℃预热温度区间里,预热柳林镜煤的抽提率呈现出两个温度间隔60℃的极大值,一个在其热分解开始附近,一个在软化点附近。而预热神木镜煤仅在开始热分解温度附近出现一个抽提率极大值。用DTA及FTIR分析数据可对上述喹啉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热分析探讨了神木镜煤和柳林镜煤的碳化过程与组成结构的关系.柳林镜煤在碳化过程中经历中间相的生成发展阶段形成各向异性半焦,而神木镜煤则直接形成各相同性年焦.结构分析表明神木镜煤羟基官能团含量高,碳化初期易发生缩合反应,从而制约了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太岗线柳林河1#隧道内直线地段的扣件和螺栓锈蚀问题,分析了病害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林地土壤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孔隙表面分维数与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研究区的林地土壤孔径以中孔(2~50 nm)为主,有少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②不同平茬周期的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范围为2.4971~2.7797,平均为2.6849,可较好地描述林地土壤孔隙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③不同平茬周期下林地土壤分形维数与各孔隙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隙表面越粗糙,不规整程度越高;④植被的平茬影响其再生复壮,针对沙柳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毛乌素沙地,平茬周期为5a时较适宜林地土壤发育并保持结构稳定.可见合理的平茬周期有利于当地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稳定发育,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沙柳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促使沙柳人工林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信阳柳林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属泰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山褶皱带.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区域构造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其北部出露中元古界苏家河群及信阳群,为一套变质岩秉.通过勘查,柳林铀矿受构造控制,已达小型铀矿床规模.分析其矿床成因,总结其成矿规律,将对河南特别是豫东南桐柏-大别山-带的花岗岩找铀矿及扩大柳林铀矿床规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柳林大庄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古滑坡和采空区的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探讨了大庄煤矿开采沉陷对新建副井筒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原军伟 《科技信息》2011,(33):I0168-I0168,I0185
通过介绍山西省-临县一柳林一临汾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和环境现状,分析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预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主要由金属结构件、液压系统组成,它具有支护强度高、安全性高、支护速度快的优点,能有效的满足高效综才工作面生产的要求,还可以保证煤矿开采安全、高效的进行,因此被应用到包括红柳林煤矿在内的很多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结构,探讨了红柳林煤矿中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柳林粉末树脂过滤器安装、试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为以后厂家设计、施工安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贝壳堤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脆弱性,土壤蓄水能力决定着贝壳堤系统的稳定性和植被生产力的高低.为阐明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测定分析了贝壳砂土壤的基本物理参数、渗透性及土壤水分的温度响应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潜能.结果表明:酸枣林、杠柳林和草地能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裸地增加27.0%、19.3%和10.8%.在30℃和50℃恒温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烘干时间的延长可分为土壤水分瞬变、渐变和平稳3个阶段.两种温度下,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达到恒重时间和失水率均表现为酸枣林杠柳林草地裸地.Horton模型适宜模拟贝壳砂生境的土壤入渗特征,灌木林土壤入渗性能好于草地.杠柳林和酸枣林的稳渗速率分别比裸地增加27.1%和5.4%,而草地比裸地降低76.6%.反映土壤蓄持水分的主要指标一类是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另一类是土壤粗砂粒、粉粘粒分布和稳渗速率.贝壳砂土壤蓄水潜能综合评价为灌木林好于草地,酸枣林强于杠柳林,而裸地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