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零余者     
在科幻小说中,"科学"往往超越"人"成为主角,这也是科幻作品常常因为塑造人物的欠缺而遭人诟病的原因.在我看来,科幻小说也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较多关注科学的种种可能,另一种则较多关注科学发展中人的境遇.在前一种作品中,我们得到的较多是想象上的震撼;而在后一种作品中,科技和人的关系成为思考的主题.在这里,反思科学并非意味着简单的两面性,事实上,科幻小说反映的问题要比"正反两面"复杂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2.
我手里有一本<1995年美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这本书里选录了13篇短篇科幻小说,他们不再忌讳13这个数字了,有可能还是故意的.看这些小说,似乎没给我带来多少阅读乐趣,因为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但如果谦虚一点的话,你会发现美国人是在特意以一种"儿童般的"意识来观察和思考我们的世界,并且毫无偏见地记录下他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科幻小说的精神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小世界到大世界.但到的方式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像英雄那样飞过去,像凡人那样撞进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幻小说两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法国科幻名家让-克洛德·迪尼亚什迄今已出版长篇科幻小说7部、短篇科幻集6部.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让-克洛德·迪尼亚什多次获科幻小说奖:法兰西科幻奖(1983)、罗斯尼·爱那奖(1992)、大幻想奖(1997)及迷幻奖(1997),与人合写的长篇新作<垂死的恒星>1999年同时获声望卓著的埃菲尔铁塔奖和该年度迷幻奖.他的短篇<地毯之谜>获科幻杂志1999年度最佳读者奖.<请在我入睡的时候守护我>获2002年度最佳幻想及惊悚奖.他被美国科幻作家兼科学家戴维·布林称为"迄今在世作家中想象力最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圣杯神话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毒之源,也是现代社会学研究早期人奥思想发展的文化素材.这两个不同的领域用各自的方式证实圣杯故事中的荒原代表生命衰竭.这个寓意的揭示不仅为探索艾略特<荒原>的真实主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也为艾略特在注释中引证人类学的玄机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网中网     
<网中网>是一部所谓高科技惊险小说:它的情节惊险而诱人,含有很强的科技专业背景,但作者没有机械地照搬理论知识,而是赋予一定的想象.当然这种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读者虽然能看出书里某些夸张之处,但不会把它当做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也是在科学基础上的幻想,但故事里存在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第二世界".  相似文献   

7.
1962年秋日,正在北京大学读五年级的我接到上海<少年文艺>编辑部的约稿信,说是第1 2期是科学文艺专号,希望我能写篇稿子.我寄去了科学长诗<雪花篇>.当我收到这一期<少年文艺>时,读到了科学幻想小说<北方的云>,署名"刘兴诗".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刘兴诗的科幻小说,后来得知这也是刘兴诗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8.
尽管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但科幻小说却一直被视为幼稚文学或"轻松文学",没有取得像英美等国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预言,也是一种寓言.它以疏离的方式,与我们的现实发生着关系,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四十三个心大星王朝》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医药是《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性和超现实性的特征,反映了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疾病横生、寿命短暂的社会现实,以及先民企图战胜疾病、远离死亡的渴望与梦想,与神话的定义契合,具有明显的神话特质.经中医药的神话特质在文学领域具有突出意义,使《山海经》成为医药神话的宝库,传承和孕育了众多医药意象,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年考古发现,众多文物与千古奇书<山海经>的部分内容暗合,使<山海经>中相应部分的传说成为信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山海经>神话的史料价值.出土文献和文物为研究<山海经>神话原型提供了最新资料,也开启了<山海经>神话原型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时照解读作为文物的太阳鸟造型与作为文献的"太阳鸟"神话,将各种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同时探究太阳鸟神化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说到……     
在评点第4期的佳作之前,有个年初的旧闻需要补充提及:两部中国科幻作品精选集已于2007年1月出版,分别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06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吴岩主编)和漓江出版社的<2006中国年度科幻小说>(星河、王逢振主编).在这两部选集中,都分别选取了原发于<世界科幻博览>杂志的作品:"川人版"选取的是<宁川洞记>(陈楸帆;第5期)和<相聚在1937>(赵海虹;第3期)两篇;"漓江版"选取的是<梦魇>(陶然;第1 0期)、<再见,地球>(凌晨;第5期)和<谋杀>(冯友;第4期)三篇.对于2006年的选集来说,两部选集的编选者都感到比较满意.尤其是笔者十分高兴,因为没想到韩松的<乘客与创造者>能够上榜,而往年他的作品常常因种种原因(恐怖?血腥?诡异?)在出版社那里落选.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淡出     
这是一篇美妙的小说,但同时也得承认,它还是一篇让做科幻评论的人很头疼的东西.当主人公探头伏视那张神秘莫测的赌桌时,我们都期望它真像他所猜测的那样,是一个贯穿地球的洞,甚至希望它是<2001>中由黑石碑转化而成的那条里面都是星星的时空隧道,但最后发现,它不过是他老婆的烤炉.对这样一篇小说,国内的科幻读者首先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它是科幻小说吗?  相似文献   

14.
岁月如歌,20世纪转瞬就要成为过去。处在这世纪之交,回眸本世纪,真是感慨万千。在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论、量子论、控制论、宇宙演变学说、生物基因等一批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研究迈上了新台阶。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在20世纪,实现了人类的许多梦想。“千里眼,顺风耳”已不是神话,“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通过电视…  相似文献   

15.
电影根据雷·布雷德伯里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在那个时代,时间旅行已经成为可能,时间旅行因此成为了一种时尚.很多经营时间旅行的公司都发了大财,时间狩猎(Time Safari)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相似文献   

16.
    
"我发现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约翰说. 他的老板安德鲁·克拉克看了看约翰,冷笑着答道:"别胡说八道了!你是在编科幻小说,不是在研究科学!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门',科学界早就有过论证了."  相似文献   

17.
有关时间旅行的科幻作品俯拾皆是,早已为读者耳熟能详;而所谓旅行者不得干涉历史的教条,也已被默认为一条深入人心的定律.但是,当<舍监>这样一篇具有如此众多细节的科幻小说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还是让人别有一番感受.  相似文献   

18.
泽拉兹尼是一位游走于科幻和奇幻之间的大师,他的作品融神话与现实、宗教与科学、古代与现代于一体,创造了一个个色彩绚丽、意蕴深远的幻想世界.他的奇幻有着科幻的严密设定和逻辑,他的科幻则有着奇幻的浪漫和唯美,他似乎创造了一个新的介于科幻于奇幻之间的幻想文学体裁,有评论家称之为科学奇幻.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2,(4):88-94
在“对外讲中”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学写作策略的驱动下,林语堂海外时期用英语创作的科幻小说《奇岛》,因书写语言、目标读者等方面的非中国属性而具备异国属性、跨文化属性。通过小说中以劳思为代表的海外混血华裔形象,以孔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桃花源记》文学原型等三重中国形象的梳理,指出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具有自塑性与他塑性的双重属性。自塑形象表现为中国形象的正面性,是科技主流话语语境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重新确证,反映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深层认同;他塑形象则凸显为对中国形象的混杂化处理与隐匿化处理,反映出林语堂高超跨文化叙事能力。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阐释,是自我与他者视域融合的形象学呈现。  相似文献   

20.
这篇小说倒是很合我的口味,里面没有星系飞船和机器人,但它有火车(蒸气朋克?),这真是很棒.我一直觉得火车是一个时代或一种境遇的象征,代表了神话的出现或神话的破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