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制备的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co-N-芳基甲基丙烯酰胺(N-ArMA)共聚物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T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o-TMA)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co-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IBMA-CO-N-p-BrPhMA)。并用~1H-NMR方法测定了这些共聚物的组成;利用Fineman-Ross方法估算了这些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3种不同酰胺对IBMA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M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采用概率法计算了共聚物的链段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066 15和2.412。随着单体配比中MAA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分子链上SSS链段数均长度显著降低,而MAA链段分布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与N-对溴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的共聚物(用IBMA-co-N-p-BrPhMA表示)的制备。并给出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用~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参考Fineman-Ross方程计算了共聚体系中单体的竞聚率分别是r_1=0.72±0.02(N-p-BrPhMA);r_2=0.30±0.02(IBMA)。 比较了IBMA与MMA、MA对N-p-BrPhMA的反应活性,其顺序是: MMA(1/r=2.50)>MA(1/r=1.59)>IBMA(1/r=1.39) 共聚体是硬的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常规及核壳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分别采用常规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两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4 kJ/mol,恒速期反应速率与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Rp∝[I]0.66[E]0.8。通过共聚物膜对水接触角的测定,比较了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样品涂膜的表面性能,发现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氟单体含量相同时,核壳乳液聚合样品的疏水性明显优于常规乳液聚合样品。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氮气保护下,研究了w=2%醋酸溶液中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共聚行为.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硝酸铈铵溶液浓度为0.0180mol.L-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浓度为0.1690mol.L-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0617mol.L-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可得到最大接枝率为70.4%.并通过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从而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改性壳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莰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采用直接加成酯化法合成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莰烯与甲基丙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阻聚剂种类及用量等对产物得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以10%的Amberlyst 15作催化剂、0.03%的吩噻嗪作阻聚剂、甲基丙烯酸与莰烯物质的量之比为1.3∶1、酯化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8~9 h,在此工艺条件下,产物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平均得率为80.2%,平均选择性为95.3%,酯含量大于99.2%.采用GC-MS、FT-IR等分析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以NaClO3-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对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三元共聚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总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氧化剂还原剂比例、pH值、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合物转化率、固含量、相对粘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分析证明了产物。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十八醇直接酯化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工艺条件,主要探讨了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甲基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为2:1,对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1.2%,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为0.7%,145℃反应4h,互化产率可达98%,酯化产物经熔点、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所得产物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碳十四烷基酯(TMA)为原料进行共聚,研究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时间、溶剂配比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等N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当TMA与MAH的摩尔比为0.3/0.7,AIBN加入量不大于单体总摩尔量的1/1000,反应时间为4~6h,溶剂为甲苯时,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α-甲基丙烯酸和十六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工艺条件,主要探讨了α-甲基丙烯酸与十六醇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α-甲基丙烯酸与十六醇的摩尔比为1.2:1,对甲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1.4%,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为0.4%,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5h,酯化产率可达到95%以上.酯化产物经薄层色谱分析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定,证明所得产物为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相似文献   

11.
Acryionitrilv-methyi mcthacrylate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in aqueous solution by Redox. The copolymer was mixed with 10 - 40 wt% of microencapsulated n-octadecane (MieroPCMs) in water. Copolymer films containing Mi- eroPCMs were cast at room temperature in N, N- imethyiformamide solution. The copolymer of acrylonitrile-methyl methacrylate and the copolymer films containing MicroPC- 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sravimetrlc Analyzer (T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tc. The mierocapsules in the film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polymer matrix. The heat-absorbing temperatures and heat-evolving temperatures of the films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MieroPCMs, respectively, and fluctuate in a slight range. In addition, the enthalpy efficiency of MieroPCMs rises with the contents of MicroPCMs increasing. The crystallirdty of the film increases with the contents of MicroPOMs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酯与氯胶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探讨了共聚合反应的条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还初步进行了防霉实验。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剂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溶胀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MMA与SBS的接枝聚合物(SBS-g-MMA)。MMA的接枝率达26.3%。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DSC以及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增大,接枝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季胺盐(QASDMAEMA)-溴代乙烷(MAEB)、溴代丁烷(MABB)、硫酸二甲酯(MADMS)及磷酸三甲酯(MATMP)季胺盐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类新型阳离子两亲共聚物.用元素分析确定两亲共聚物的组成,详细地研究了两类单体的共聚活性,比较了Finemann-Ross法和线性化(YBR)法,并得出四对共聚单体(MAEB/St、MABB/St、MADMS/St及MATMP/St)的竞聚率,其分别为:rMABB=0.44, rSt=0.15; rMAEB=0.66, rSt=0.36; rMADMS=0.66, rSt=0.27; rMATMP=0.34, rSt=0.49.最后,用Price-Alfrey的Q-e关系式研究了单体的共轭性和极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乳液,探索了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WPU与IBOMA质量比以及保温时间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IBOMA与WPU固体组分质量比为1:3,引发剂APS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反应温度80 ℃,保温熟化2 h。在此条件下,单体IBOMA平均转化率为95.80%,平均吸水率为5.73%,平均拉伸强度为27.8 MPa。并通过FT-IR、TEM、TG等测试方法对该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乳液为核壳结构,乳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单体配比不同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八乙氧基甲酯(简称MAMG)的共聚物。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吸湿率和上色率。实验结果表明,吸湿率和上色率随共聚物中第二单体MAM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共聚物的T_(?)随组成中MAM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HEC为分散剂,甲苯为成孔剂,合成了苯乙烯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二元共聚树脂.研究了反应时间及温度、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原料配比、烷基酯的长度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制得的树脂对甲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9g/g、12g/g、14g/g,对乙酸乙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7.8g/g、8.4g/g、10.5g/g.在显微镜下对树脂吸油前后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18.
A-B-A型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物的合成戴李宗,郭金全,邹友思,姚青青,潘容华(化工系)以基团转移聚合法(GTP)[1]和顺序加入单体技术,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C7-9酯(C7-9MA)的嵌段活性聚合.采用双官能团引发剂,减少了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过氧键的存在及位置通过DSC,TG,GPC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GPC,FTIR,NMR等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TETMTPA可以合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的过氧键含量及嵌段共聚物中的摩尔比率与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琼脂糖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顺序对转化率,接技效率等的影响.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接枝共聚物.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接枝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接枝共聚物可溶解于部分有机溶剂剂,并具有良好的热压成型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