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岛对于郭威他们来说,这个简单的小岛就是整个世界。海风把郭威的头发甩到脸上,熟悉的潮腥气弥漫在身体周围。尽管没有月光,郭威还是能准确地判断出前往机房的最短路线。光脚走在碎石路上多少有些疼痛,但郭威觉得这样也许可以把脑海中的回忆刺激得更加清晰。郭威自从记事起就生活在这个岛上,从没离开过一步。每天都是不变的程序,学习、娱乐、吃饭、睡觉。他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论多么高深的知识,无论哪个领域的技能,几乎样样精通。机房的双层窗户紧闭着,但白天郭威已经从里面拨开了一个不起眼的开关。小开关控制着一扇小窗户,打开了…  相似文献   

2.
紫竹 《科学大观园》2012,(14):55-55
赵匡胤把后周大军带出首都开封的理由是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的联合入侵,刚走到陈桥就发生了兵变,转头回开封接管了后周的政权。史料中把陈桥兵变说成是意外,对北方来犯的外敌自然也要有个说法。于是,史载赵匡胤称帝后,"契丹、北  相似文献   

3.
高鹏 《科学大观园》2012,(24):53-54
原名冯元一的高力士是今广东高州人,名臣之后他因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在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后易姓为高。二十四岁时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跟随服侍李隆基了。玄宗初期,文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现在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对折一下,一张纸对折一下,我们公元后21世纪,那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文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门槛。那么文化成熟  相似文献   

5.
汴梁又称大梁(开封),傲踞中原一隅,为中国赫赫有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北宋的文人墨客灿如星辰,后人以唐诗宋词并举。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出生在开封的双龙巷,其弟赵光义未成为第二代皇帝之前还做过开封府尹,包拯、王安石曾在这里为官,北宋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出没,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开封的繁盛,《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它的细节之美,之华丽。三百年灯艺六代相传据史料记载,开封灯笼的发展盛于北宋年间。太祖乾德五年,赵匡胤"诏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  相似文献   

6.
气流将火山灰带到玛雅玛雅 帝国从墨西哥南部向南延伸,穿过危地马拉后直至伯利兹城北部,存在时间在公元250年至公元900年。近来,美国科学家在危地马拉蒂卡尔考古遗址(一度是南部玛雅低地最大的城市)已被毁坏的运河中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浅褐色黏土矿石。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18):14-15
玛雅人“从天而降”的文明,为何像一场刚刚拉开序幕就结束了的历史剧?为何突然背弃文明,又回归原始呢?这一直是个谜……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宣告停工。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提卡尔正在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了。公元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堡,也停下了修建过半的石柱。这情形令我们联想到复活节岛采石场上突然停工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英国《自然·通讯》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研究人员提取了38具来自公元800—1800年印度路普康湖(俗称"人骨湖")的人类骸骨的DNA,分析鉴定出了3个属于不同祖先的类群。这些骸骨因多次事件而堆积在此,时间相隔约1000年,其中14名个体可追溯至公元1800年左右,其祖先具有典型的东地中海人特征。  相似文献   

9.
赵匡胤不杀±大夫的誓碑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  相似文献   

10.
玛雅文明     
公元1502年,在哥伦布到达洪都拉斯湾后,被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了。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然而当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却是10年后的一次海难中。 1519年,西班牙的科尔特斯率  相似文献   

11.
重返伊甸园     
(A)我的名字叫阿冰,今年20岁,是地球太空总署特1宇航组的宇航员。现在已是公元3200年。三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天边流星划过的一道光芒;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是漫长的历程。公元3200年的地球的状况与1200年前人们猜想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并不像一些悲观的预言家所宣称的那样:机器人统治了世界,人类沦为奴隶。不,不是那样,人类比他们所想像的要聪明得多。既然这种可能性已被千百次地警告,人类怎还能让这种可能发生?早在公元2043年,第一批智能生物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0月,苏州举行了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据考证,这座文化名城始建于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由此容易推断,苏州建城2500周年其实应为1987年,而非1986年。也就是说,当初举行建城2500周年纪念活动,实在是超前了1年。这一年之误,系未计及“公历纪年中不存在公元0年”这一事实所致。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苏州城,到公元前1年为建城513年;再下一年,即公元1年,则为建城514年。据此易知,1986年乃是苏州建城2499周年。现在再说北京建都问题。近年来史家考证,周武王伐纣后分封的燕国于公元前1045年在今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畔建都。此说有出土青铜铭文为证。近悉北京市有关部门为此拟于1995年举行北京建都3040周年的纪念活动。笔者久居北京,闻之甚觉欣然。但与此同时,亦深感实有必要及时提请有关方面注意:倘若果真如此纪念的话,则势将重蹈苏州建城纪念超前1年之误。因为,1995年其实是北建都3039周年,纪念建都3040周年的活动应推至1996年举行。这样说的原因,还是由于“公历纪年中不存在公元0年”。若以“公元前1045年燕国始建其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畔”作为北京建都之始,则公元前1年为北京建都1044周年,公元1年为其建都1045周年,进而易知,公元1996年才是北京建都3040周年。这区区一年之差,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但逢到像北京建都纪念这样的大事,却务必慎之又慎啊。  相似文献   

13.
耶稣是谁     
张立 《科学大观园》2005,(24):50-53
一、平凡中的不平凡耶稣并不姓耶,那是一个希伯来文名字。我们通常不会在他的名字后附上生卒年份,因为现在的公元,便是以他的出生年份为起点计算的。即是说,他该是大约在公元零年出生。耶稣的英文名字是Jesus,希伯来文原意是救主;他也被信徒尊称为基督(Christ),意思是受过膏油的尊者;基督是希腊文的音译,按照希伯来文的音译该是默西亚(Messiah)基督耶稣的一生,是世上最突出的传奇之一。他在人类宇宙中的出现,虽然只像漆黑夜中的电光一闪,却充满了爱与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我们马上要跨入21世纪,但11世纪究竟始于何年这一简单问题全世界仍在争论。其中一派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21世纪和新千年始于2001年,另一派则从人们习惯角度出发认为2000年是21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年。公元无零年造成的麻烦造成这一混乱的根源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是1400年前提出的基督纪年,它的起点定为公元1年,公元1年前的1年定义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1626年,人们为了将纪年序列划分为较小的年数段,采用“世纪”一词表示100年的年数段,公元1世纪是公元1—100年,公元2世纪是公元101—200年。因此第2世纪始于公元101年,第2个1000年始于公元1001年。依次类推,2000年应是20世纪和第2个1000年的最后一年。公元缺少0年给历史及天文学研究造成很大不便,一些人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两个时间的跨度时往往没有考虑公元无0年这一事实而将年代多算了1年。天文学界为了计算方便,将公元1年记为+1年,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这就是天文纪年法。公元无0年的事实往往被忘记,凡计算时间跨越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历史事件的年数,都应考虑到这一事实。然而,这一事实却常常被疏忽。北京天文台的李竞曾撰文指出,1989年,我国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1989年只应是2539年。1995年4月,北京开始庆祝建城3040周年,史书载,周武王十一年封召公于燕。据考证,那年是公元前1045年。所以,从公元前1045年到公元1995年,只能是3039年,绝非3040年。北京的建城3040周年纪念也疏忽了公元无0年的常识,将庆典提前了一年。数数从几始21世纪始于哪一年实际上涉及人们数数从几开始的基本习惯。专家认为,通常人们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比如“他是今天来的第一个人”,人们绝不会说成“他是今天来的第0个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人们绝不会说成“第0位登上月球的人”。因此,在计算年代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用公元的第1年作为起点,而不会用第0年作为起点。公元无0年的来历非常简单明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却很难记得公元无0年的来历,因此就产生了21世纪到底是从2000年,还是2001年开始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科学家的意见对公元历法起源有充分了解的很多科学家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辨白的事实。世界上计时和历法领域最权威的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在1996年3月发表新闻公告说,21世纪以及新的1000年应始于2001年。格林尼治天文台是针对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关于21世纪始于何年的争论发表这一公告的。许多地区把2000年作为21世纪和新的1000年的第1年,并计划在这一年举行有关庆祝活动。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解释历法的彼得·安德鲁斯博士在接受本文作者采访时指出:古代西方人习惯用1作为计数的起点,因此没有设定公元0年。与格林尼治天文台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法国历法最权威的经度机构等。人们的习惯尽管科学界很多人士主张遵守公元纪年固有的法则,年代、世纪和1000年均从1始到0终,21世纪始于2001年,但比例很大的普通人赞同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因此也有专家提出,鉴于很多人已习惯了21世纪将从2000年开始这一说法,因此建议采用从0始到9终的法则。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最近一年的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了21世纪始于2000年的说法。另外,很多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和一些著名人士也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起点,比如1997年12月,巴西政府批准了总投资达80多亿美元的第二阶段“社会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男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2%和93.5%等;英国首相拖尼·布莱尔在竞选时的政纲就是创造一个“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以迎接2000年到来”的英国;据俄通社—塔斯社1998年12月31日报道,家住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共和国白海城的62岁退休老人瓦连京·叶菲莫夫打算在2000年到来之前创造100项体坛的世界纪录。如今他的名下已经有90项纪录了,其中多项纪录被载入著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尽管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认为21世纪始于2001年,但它并不反对把2000年作为一个重要年代来纪念。1997年4月5日,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内安放的2000年倒计时钟启用,显示从4月6日零点起距2000年1月1日还有整整1000天。该倒计时钟是个边长约1米的长形数字显示钟,它共显示4排数字,分别代表距2000年的天数、小时和分钟数、秒数以及百分之一秒数。它安放在标有本初子午线的墙壁上,一条代表本初子午线的红线从它正中穿过。游客们争先恐后地站在倒计时钟下,跨过本初子午线两侧留影纪念。由于全世界范围内对21世纪到底始于2000年还是2001年有争论,因而倒计时钟没有表示距21世纪还有多少天,而是用“距2000年还有多少天”这一说法代替。但伦敦市正在筹办的迎接新千年的活动却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英国国家遗产事务大臣克里斯·史密斯说,这个国家在筹备进入千年活动方面“远远走在它的邻国的前面”。伦敦旅游委员会主席戴维·巴茨预言,伦敦“将是世界各地迎接新的千年活动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城市”。伦敦接待全球游客活动的中心是它的“千年圆顶大厅”。这个耗资12亿美元的大厅外形像个飞碟,将建在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上。为了接待预料会在2000年蜂拥而来的游客,伦敦正在新建大约55家酒店,这将使首都增加5000个旅馆房间。史密斯说,在下个千年的第一周,伦敦通常晚上11点关门的成千上万个酒吧将获准延长营业时间。法国巴黎在亮起2000年倒计时牌时,直接把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1997年4月6日,距21世纪还剩下整整1000天。零时,安装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巨型2000年倒计时电子显示牌,随着午夜的钟声开始走向新世纪的倒计时。这块高12米、长33米的倒计时牌安装在埃菲尔铁塔第二层,距地面100米,面向塞纳河。电子显示牌只告诉人们天数,不显示钟点。期待一锤定音迄今为止,关于年代、世纪和1000年的起始年计算办法尚未有统一的国际法规。1993年8月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世纪”应从“0”开始,2000年应是21世纪的第一年。他们的理由有四个:(1)这是国际上多数人的主张,符合新的趋势,尽管可能还没有国际性的统一规定;(2)世纪和年代的纪年法一致,二者的关系协调;(3)世纪和年代都从0起计的法则,符合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时间潮流;(4)只要认同,作为一个特例,公元1世纪只有99年,或可回避公元无0年的困惑。其实,21世纪始于何年是人为规定,但为了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混乱,任何国家都不宜各自为政,自行其事。因此,我们期待着国际权威机构,比如联合国出面一锤定音,今后按照这一国际惯例办事,这样就会彻底解决今后还会出现的新世纪和新千年始于何年的问题。(原文登载《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15.
1.一场战争将造纸术带到西方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公元105年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相似文献   

16.
南沙1946     
<正>历史将会永远铭记这一时刻,公元1946年12月12日。在这一天,中国海军"太平"号护航驱逐舰与"中业"号登陆舰驶抵南沙群岛主岛,代表中国政府收复了南沙群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6,(1):34-35
庞贝城是维苏威火山南面的近邻。这座城市因拥有火山赠予的肥沃土壤而物产丰饶。在公元79年,庞贝称得上是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至少5000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公元79年8月24日,日子如往常一样。庞贝位于维苏威火山山脚下,但当时这座火山已沉寂了多年,庞贝人甚至不知道那是一座火山。朱理亚斯·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2,(14):25-27
西班牙名城“圣地亚哥” 传说,耶稣的得意门徒雅各布曾于公元1世纪时在西班牙传教布道,7年后,他回到圣城耶路撒冷却不幸在那里被砍了头。于是他的尸身被弟子们运回他生前钟爱的西班牙,悄悄埋葬。岁月更迭,谁都不再记得圣徒雅各布究竟被埋在了哪里,从此他的墓穴成为基督教史上的千古之谜。直到公元9世纪,一个修士在午夜被明亮的星光唤醒,在星光的指引下走入密林,并发现了圣徒雅各布的墓穴和遗骨。  相似文献   

19.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夏侯阳算经〉提要》认为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在公元762—779年间。自1963年钱校本《算经十书》出版以来,论者多从此说。至1990年,陈明光《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补证》一文认为是本成书年代在公元788—816年间。早在1929年,钱宝琮《〈夏侯阳算经〉考》一文指出是本之成书年代当在公元780年之后不久。文章认为,上述第三说近是。若将公元785年左右视为传本《夏侯阳算经》的成书年代当与事实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20.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