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军山》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奠定了电影在中国的特殊形式——“影戏”的形成.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戏曲在群众中广泛的社会基础、京剧在清末的异军突起、谭鑫培本身的地位、三国戏与早期电影自身的特点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戏曲《定军山》作为中国戏曲电影奠基之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阮大铖作为一代奸臣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曲创作对于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不以人废言"的观点,通过对《燕子笺》、《春灯谜》的分析指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发展的影响,还其在中国戏曲史中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春潮涌动,在许多文化领域都出现了复苏和复兴的迹象.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戏曲却始终无法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大发展之中.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并开列了振兴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药方":要给戏曲"松绑"者有之,要让戏曲"回归民间"者有之,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更提出了将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全部归入"大戏剧"概念,希望给中国戏曲注入更为鲜活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戏曲的当代生存环境,也希望能引起戏曲理论研究者正视这种现状,使戏曲避免成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相似文献   

4.
狩野直喜对中国戏曲的研究有着独特贡献,《中国学文薮》的数篇戏曲研究论文集中反映出狩野氏元杂剧的研究成果.狩野氏以科学的实证主义对元杂剧兴盛进行了探讨,对"水浒戏"和《水浒传》的形成先后做出了考证,对元杂剧的曲词、宾白、所引诗句也进行了研究,体现出其注重原典、严谨审慎、角度宽广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5.
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是保存至今最早的戏曲剧本,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也是汉语历史研究中非常难得的重要的文献,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不过,在以往几十年的研究中,多数汉语史学者对它的利用主要是抽样性的,从专书的角度作研究的不多。  相似文献   

6.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戏曲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的技巧逐步创立形成的。戏曲舞蹈讲究形体的曲线美,舞姿的拧倾、弯曲、交叉、旋扭是它的显著特点,是“线的艺术”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青楼集》是一部记述元代戏曲演员的生平事迹、演出情况及表演风格特点的专著。书中载录的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的身上,亦寄寓着夏庭芝丰厚的戏曲美学观,其主要表现为容之“妍”美、学之“实”美、品之“雅”美、唱之“音”美、舞之“韵”美、白之“谑”美等。夏庭芝的戏曲美学观丰富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表演及美学蕴涵,在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史中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戏曲昌盛的时代,它达到了杂剧的顶峰。明代杂剧继承了元杂剧的余脉,但走上一条不同于元杂剧的发展道路,从而为中国戏曲史增添了一抹异彩;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明代三百多年问,杂剧作家共计一百二十二人,作者有姓名可考的其作品达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戏剧源远流长,但在封建社会儒学价值观的支配下,无法进入“大雅之堂”。对中国古代戏曲做出杰出贡献者,当推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的《宋元戏曲史》开了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戏剧也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1963年,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的开创者、著名戏剧学学者曲六乙  相似文献   

12.
明朝徐渭(1521—1593)撰写的《南词叙录》(以下简称《叙录》),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的一部重要文献。一些中国戏曲史著作在探讨初期中国戏剧——南宋温州戏文的产生时,没有不征引该书有关南曲音乐的材料,作为立论依据的。然而,对其中几个词语的铨释迄未明确。现在择取出入较著的给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悲为美、以乐写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历代传承的审美倾向,“悲”作为重要的审美风格始终贯穿于整个戏曲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在文化记忆的视域下,通过分析中国戏曲音乐尚悲之传统,探究庐剧音乐“悲”之审美风格形成和构建的文化根源,阐明当代庐剧音乐审美风格由悲怨、悲切和悲苦向悲慨、悲壮和悲悯嬗变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家河寻兄传奇》《七襄机》《南楼记传奇》《南楼记》等四种传奇杂剧均诞生于晚清民初,并曾见于某些著录,但或只是简要提及,或被标为待访剧目,因而未能引起戏曲研究界的充分关注。上述作品皆为中国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戏曲史意义不容忽视,理应受到关注。鉴于版本稀见,兹述于此,并就作者和作品的来源与背景作出必要交代和力所能及的考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蒋士铨是明清昆山腔传奇发展史上最后一位优秀的剧作家。《藏园九种曲》是他自编的戏曲选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第二个黄金时代的终结。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特别是研究明清时代的昆山腔传奇流变史、不可忽视对这部戏曲集子的研究。一《藏园九种曲》,包括蒋士铨的九部戏剧作品,其中反映民族矛盾、歌颂爱国志士的,如《冬青树》;有揭露封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丑恶,赞美德才兼备、敢于抗暴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与《春秋》“义”“事”之争有莫大关系.在乾嘉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下,庄存与提出“《春秋》非记事之史”,认为《春秋》之所书,皆“约文以示义”,是“不书”重于“书”;孔广森提出“《春秋》重义不重事”,认为孔子之《春秋》,虽然是因鲁史而作,然每每赋予了新义.虽然庄、孔两人严格上讲,都未必可视同于嘉、道之后的今文学者,然这样一种重“义”不重“事”的问题意识,事实上已为清代今文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以“自然”来概括。他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王氏评元代杂剧、南戏之自然特色,是避开剧本的思想内容而专指其曲词、宾白而言的。元代戏曲的“自然”何诠?王氏“亦一言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王氏举例以证:“添酒力,晚风凉,助杀气,秋云暮,尚兀自脚趔趄,醉眼模糊。他化的我一方之地都食素,单则俺杀生的无缘度。”(马致远《任凤子》第二折《正宫端正好》)他评之为:“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  相似文献   

18.
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下简称《纲要》) ,论述我国新闻事业迄今为止的历史 ,并以其发展脉络为基础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为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可资借鉴的轨迹。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之教师或集体或个人所著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所谓《通史》里关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篇章 ,抑或是他们所单撰的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能够被誉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史”的开山之作、为我国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所做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的话 ,那么应该说白氏所撰的这部《纲要》 ,则以其简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把《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地评价了《史记》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上的地位。这已成了定论。《史记》中的传记,是“藉人以明史”的,不同于后世的“藉史以传人”,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叙史为主。《史记》为了说明人物的荣辱和升沉,辨事之成败与是非曲直,司马迁在先秦诸子散文与历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讲授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主要方武,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讨论、自由命题、口试等方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辅助方式,而将读书指导法融入《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由“教会”到“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