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吴建永 《自然杂志》2014,36(4):292-296
正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默默地在神经系统的各个部门工作。神经细胞紧紧地挤在一起,像森林里的大树那样枝叉互相交织缠绕。在枝叉顶端,不同的神经细胞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脑子能想事情,关键就靠神经细胞之间错综交织的联系。在大脑皮层里,每个神经细胞大约要把信息送给几千个其他细胞,同时每个细胞也要接受并处理从几千个神经细胞来的信息。可是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很难看清楚的,就像在远处用望远镜看森林,  相似文献   

2.
张香桐 《科学通报》1980,25(17):807-807
很多年以前,当研究背景光照射对于视觉系统电反应的强化效应时,发现刺激外膝状体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往往呈现幅度上的周期性变化,每一周期约为10—12秒.在当时认为这种周期性的兴奋性变化是大脑皮层视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由于连续视觉刺激而产生的结果.但是后来理解到:周期性兴奋性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管在哪  相似文献   

3.
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并将其命名为"钟形细胞",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手铃.钟形细胞传递来自视网膜内感光棒和感光锥的视觉信号,但这种神经细胞的确切用途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08,53(4):416-416
神经系统由规则的细胞群落和精细的神经回路组成,这些精巧的构造对于脑的各项高级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长期以来都是研究脑结构发育机理的重要模式系统.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排列成典型的板层结构,这种板层结构是通过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实现的,即新生神经元在脑室壁产生之后,沿着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皮肤细胞变成神经细胞?这是2005年Science 125周年庆时提出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已有的一些成纤维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分化的研究,包括神经元以及其他神经细胞的诱导,各种诱导方法以及诱导策略.目前皮肤细胞成为神经细胞在实验室中已成为现实,但要走向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6.
大脑开始衰老的时间:20岁 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有1 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惊人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成年人的记忆力往往不如小孩,中年之后记忆力更是大大减退.除了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之外,神经问质细胞的功能退化也是大脑衰老的重要原因.这些细胞的衰老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协调合作的能力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7.
离子通道抑制剂对大豆电位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真明 《科学通报》1994,39(20):1907-1907
植物体内存在刺激电位传递的现象已经得到广泛证明,近来许多研究工作对电位在植物体内可能的生理作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体内电信号传递的可能或潜在的生理意义.国内学者娄成后及其领导的实验室对高等植物体内电位的产生,传递途经以及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做了较深人的研究.然而,关于高等植物体内长距离电信号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目前还缺乏研究.事实上,植物动作电位机理的研究起始于30年代,那时仅限于对轮藻细胞的观察.50年代初,Hodgkin和Huxley提出了动物神经细胞兴奋性传导的离子机理,这一理论在  相似文献   

8.
吴霞琴 《科学》2004,56(1):49-51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人体大约有100亿个细胞.不同的细胞,如肌细胞、肾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构成了人体的各种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9.
蔡圣荣 《科学通报》1995,40(21):1994-1994
目前认为,P物质(SP)等神经肽可能是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非胆硷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递质.我们以往的工作则表明,除SP外5-羟色胺(5-HT)也可能作为一种递质参与LS-EPSP的形成.本工作拟应用离体神经节细胞内记录,在同一批细胞上进一步观察豚鼠IMG细胞LS-EPSP与5-HT及SP的关系,以期进一步阐明它们在LS-EPSP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间发生机能联系的地方.近十余年发现一种交互突触(reciprocalsynapse),即在一个突触内,突触裂两侧的突触膜上各有活性点,彼此互为突触前、后的成分, 两侧的突触传递方向相反,其机能一侧为兴奋性的,另一侧为抑制性的.这种突触多见于树-树突触内,在体-轴突触和树-轴突触内也见过.  相似文献   

11.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两者的结合点(突触)释放化学物质而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神经细胞的电冲动传导在突触部位转化为化学传递,依赖神经冲动所释放的贮存于神经末梢内的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起反应,而后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建国  滕俊琳   《科学通报》1996,41(3):263-266
在神经细胞中,神经丝(Neurofilament,NF)蛋白通常是指在成熟的神经细胞内组成10nm纤维的NF-L,NF-M和NF-H三种蛋白亚基,称为NF蛋白三组分.在神经突起中,NF沿其纵向平行排列成束,并且在NF之间还有一些长短不一的横桥相连,对于NF蛋白三组分在神经细胞内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结构体系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克隆了编码NF-M蛋白的cDNA,并将编码NF-L及NF-M的cDNA一起转染sF9细胞,就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科学信息     
·Discover·《发现》No.6,1990年 1.脑的再生对于人来说,当他出生后6个月时,脑内的神经细胞数量就已恒定.也就是说此时的脑神经细胞量已达到成人水平.假如这些细胞受损就不会有新生的来补充了.然而对于一种金丝雀来说情  相似文献   

14.
细菌尾蛋白揭开细胞运动的神秘面纱杨雪编译细胞能缓慢地移动。在胚胎期,细胞慢慢地移向躯体的特定部位。在癌症病人,肿瘤细胞扩散是通过利用一种叫肌动蛋白的结构蛋白来促使细胞内纸状生成物排到细胞膜外得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扩散究竟如何发生,按照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室培植的健康细胞代替受损组织治疗多种脑神经疾病。尽管科学家早已在培养皿中繁衍出神经细胞,但是构造与机能复杂的神经细胞始终未能如愿。目前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显然已经创造了这个奇迹。他们将实验室培植尚处于发育中分泌重要化学递质多巴胶的神经细胞植人鼠脑,从而实现了脑外与脑内神经细胞的对接。鉴于这些老鼠大脑中缺乏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而呈现人类帕金森氏疾病病变症状,在美国受这种变性神经疾病困扰的人达50万人之众。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神经功能起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学家正在建设"器官银行",并从中学习大量的人类发育相关知识。在十一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里,玛德琳·兰卡斯特(Madeline Lancaster)发现她意外地培养出一个大脑组织。几个星期以来,她一直在试着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成神经细胞团,这种细胞团能发育为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但出于某些原因,她的细胞没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而是漂浮在培养基中,形成奇怪的、乳状的小球。"我其实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兰卡斯特说,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组不用干细胞,只借助老鼠的皮肤细胞就成功培养出了神经细胞。进一步还有可能培养神经以外的各种组织、脏器的细胞,用于人类可以开辟一条比干细胞更安全便捷的再生医疗新途径。科研组专家从培养的神经细胞中选出19种基因,将其中的3种植入出生3天的小鼠皮肤细胞中,随着细胞形状的逐渐变化.约10天后生成了各种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8.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劳伦斯·C·凯兹(Lawrence C.Katz)博士于去年11月26日因患恶性黑素瘤在家中去世,终年48岁。葬礼于11月28日下午在纽约以色列之子联盟春之谷公墓举行,晚些时候,北卡罗莱纳州中北部城市达勒姆的贝瑟尔教堂举行了追悼仪式。凯兹是一位受人崇敬的神经生物学家,他对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研究为国际上所公认,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发育中的大脑用以形成、维持并修正主视觉皮层中区域神经回路的细胞事件及其线索上。凯兹率先使用多种技术——包括荧光示踪剂、大脑切片和生物体…  相似文献   

19.
人胃壁神经细胞虽然早年已记载于组织学教科书与大量的文献中,但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像,对显示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甚为有利,成为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有力武器.国  相似文献   

20.
梁长林 《科学通报》1990,35(19):1497-1497
谷氨酸(Glutamate,L-Glutamic acid,简称Glu)在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分布,并且其浓度高于任何一种公认的递质。丰富的生物化学和电生理实验资料表明Glu或者与Glu类似的物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在视皮层中它可能用作锥体神经元的递质。在过去的十年中,虽然大脑皮层的化学解剖学有了很大进展,例如对胆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