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四川三溪村滑坡地区的覆盖层粉土进行试验研究,在循环周期荷载作用下通过改变振动频率等主观因素,分析其饱和重塑粉土液化特性.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包括围压、动应力以及振动频率等多个因素,研究饱和粉土的孔压变化,进而分析在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粉土的液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频率为5 Hz时,粉土极易发生液化,当频率在其他范围时则明显看出其液化程度降低;在同一围压下,粉土孔压随动荷载的增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液化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饱和砂土爆炸液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用于描述三相饱和砂土爆炸动力分析的实用模型,模型既可用于非和砂土(与外界连通的气体,水和土颗粒),完全饱和砂土(水和土颗粒)和三相饱和砂土(含有少量封闭气体,水和土颗粒)的爆炸效应及其后效应如液化问题研究,也可用于地震荷载及其它动荷载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浅埋单药包爆炸作用下饱和钙质砂基础的液化机理,利用LS-DYNA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饱和钙质砂基础爆炸液化动力分析的数值模型,通过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浅埋单药包爆炸对饱和钙质砂基础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钙质砂基础抗爆炸液化能力较强,在相同比例距离下,饱和钙...  相似文献   

4.
王家鼎 《甘肃科学》1990,2(1):42-47
本文简述了饱和土的震动液势是一灰色模糊概念。文中以应力比(τd/σ0^1)及调整标准贯入击数(Na)作为对饱和土震动液化势的影响因素,在国内外40组典型震区液化场地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及关联序原理对影响饱和土震动液化势的这两个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标贯击数对液化势的影响是较应力比更为主要的因素。该结果(即个因素对饱和土震动液化势的关联度r1和r2经归一化处理后)可直接作为利用二级模糊近似推论B^[2]=A^[2]。R^[2]评价土震动液化势中的“权”A^[2]。避免了前人以专家经验求取权A^[2]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出了A^[2]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研究尾矿粉土液化后的变形特性.首先对饱和尾矿粉土进行振动使其液化,再施加静力荷载;分析了固结围压、相对密度、加载速率等因素对变形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了饱和尾矿粉土液化后的流动变形与孔隙水消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排水试验条件下,固结围压、相对密度对尾矿粉土液化后的流动变形特性影响明显,而加载速率的影响较小;加载试验的最终孔压比一般介于0.7~0.9之间,相对密度对孔压消散过程的影响大于围压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尾矿粉土液化后变形特性的三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的拟合计算及模型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DDS-70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在均等固结条件下,对黄河口饱和粉土进行了不同预剪应力和预剪振次的循环三轴试验,探讨了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水平的循环预剪应力不会使饱和粉土在循环预剪阶段破坏;随着循环预剪应力和循环预剪振次的增加,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得到提高,但当循环预剪振次达到某一值时,抗液化强度趋于稳定.对振动孔隙水压力比-振次比进行归一化后发现:无循环预剪作用时饱和粉土孔压发展模式为双曲线,有循环预剪作用时为反正弦曲线,反正弦曲线拟合参数较小,约为0.2~0.4.  相似文献   

7.
黄土状土和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地震危害表明,不仅饱和的细砂、粉砂地基会产生液化,而且饱和的粉土、粉质土地基也会产生液化.文中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土———黄土状土和日本的特殊土———火山灰粘性土(广泛分布于日本关东地区,且大量用于道路填土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动力三轴试验,研究了它们在动荷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动、静强度的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的固结比对破坏时土的动剪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得出了黄土状土的动剪强度随相对密度变化的关系及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按土强度参数确定弱化砂土层水平极限抗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施加反压的方法模拟具有残余孔压的弱化饱和砂土层,针对相对密度为30%和40%的弱化饱和砂土层,进行了单桩水平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弱化状态饱和砂土层的水平极限抗力.结果表明,随饱和砂土层中残余孔压的增加,其水平极限抗力逐渐降低;土层液化后,其水平极限抗力降低约90%,这与已有的振动台及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按Reese建议的破坏模式,针对土层表面作用上覆压力的备件,推导了依据土强度参数确定土层水平极限抗力的理论关系式;据此确定了弱化饱和砂土层的水平极限抗力,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层液化前,其理论水平极限抗力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饱和砂土层液化后,其理论水平极限抗力小于模型试验结果.这说明饱和砂土液化前土层的破坏遵循Reese建议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9.
考虑准饱和土与隧洞弹性衬砌的非完整连接, 基于Biot模型和弹性理论, 研究了深埋圆形隧洞的准饱和弹性土在轴对称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通过引入势函数和Laplace变换, 得到准饱和弹性土-弹性衬砌耦合系统在Laplace变换空间中动力响应的解析解; 借助Laplace逆变换的数值Crump法, 得到了耦合系统的时程响应; 分析了不同隧洞模型下准饱和土的动力响应. 结果表明: 准饱和土-壳体衬砌系统模型的土体响应最小, 而无隧洞衬砌准饱和土模型的土体响应最大; 饱和度对土体位移和应力影响较小, 但对孔隙水压力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且随着接触面刚度的增大, 准饱和土体的径向位移和环向应力幅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一座典型的四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桥梁为例,建立三个液化场地桩-土-桥梁体系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考虑饱和土体中孔隙水与土颗粒的动力耦合效应,探究碎石桩作为桥梁工程抗液化加固措施的效果.通过构建液化场地桥梁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和地震危险曲线,在概率理论框架下诠释碎石桩加固措施对桩基桥梁地震风险的影响,并对有无碎石桩加固措施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关节软骨为一由骨胶原和蛋白聚糖固体相和孔隙流体相组成的多孔材料,其可以用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准确描述。作者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关节软骨图限压缩蠕变和应力松弛问题,得到软骨组织在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中,固体相和流体相的速度、固体相的有效应力以及孔隙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为人工软骨材料和人工关节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对生物机械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孔隙介质内表面吸附、毛细凝聚、毛细管压力等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和应力变形对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影响的现象学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在大尺度空间常规流体相平衡热力学模型中引入界面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高才尼卡尔曼方程将毛细管半径与孔隙介质储渗特性的应力敏感性研究成果相关联,建立了同时考虑储层应力变形和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影响的微孔隙尺度条件下的低渗特低渗凝析气藏多相流体流固耦合露点压力、pT相图及定容衰竭相平衡热力学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初步应用表明,其相态模拟计算结果能更为合理地解释孔隙介质环境中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特征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两相多孔介质拟静态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拟静态问题。在忽略流体粘性的情况下,从场方程中消去流体相速度变量,得到以固体相位移和孔隙压力为基本变量的控制场方程,并给出相应力值和切值问题的提法。进而采用加权残值有了元法导出基于u^s-p变量的混合有限元公式,最后了系统方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4.
肯基亚克盐下油田属高压油气藏,石炭系灰岩油层孔隙压力系数高达1. 90~1. 94,裂缝发育,漏喷同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极易出现先漏后喷的复杂局面,钻井液流变性成为影响井下压力平衡的重要因素。高密度盐水钻井液因固相含量高、固相容量限低,流变参数总体上偏高,调整和控制较为困难。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控制劣质固相、维持化学抑制性和等浓度维护为核心的高密度盐水钻井液流变性控制技术。经肯基亚克盐下油田20多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流变参数大幅度下降,流变性显著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特征受到岩性、孔隙结构、含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复杂改造作用,孔隙介质理论可以更有效地模拟和分析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实际介质等效为固体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孔隙介质,按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建立含流体储层弹性参数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孔隙介质的Zoeppritz方程详细讨论了几个典型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对反射波AVO特征的影响,并将其与按球面波理论正演模拟计算的归一化振幅的AVO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孔隙介质理论的反射系数与归一化振幅更为接近,尤其是在入射角较小时。泥质含量和孔隙度可导致储层AVO类型发生变化,而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引起AVO截距发生变化,但AVO类型基本不变。孔隙流体性质对AVO特征的影响相较于泥质含量和孔隙度要小得多。本文的方法为利用地震数据进行流体识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里叶级数,研究了多孔介质平板通道中Darcy流体热局部非平衡对努塞尔数的影响.考虑流体流动方向的热传导以及固相和流相相互作用的粘性耗散,根据热局部非平衡的两能量方程模型,得到了常壁温时多孔介质固相骨架温度和孔隙流体温度的解析解.针对不同的物性参数,给出了局部努塞尔数的分布特征.通过参数研究,揭示了热局部非平衡时强迫对流努塞尔数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氧气高炉从炉身喷吹预热气体时,高炉冶炼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高炉炉型的变化,炉内13个化学反应,炉墙的热损失,气-固相间的热效换及压力损失,讨论了氧气高炉冶炼的特点。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喷吹预热气体流量增加及温度的升高,炉身上部炉料的温度升高;喷吹预热气体成分的变化,对炉身上部炉料的加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骨组织流动电势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引入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来描述骨内固体骨质变形、骨液流动以及骨内流动电位间的耦合效应。采用Galerkin加权残值法推导出有关流动电位分布的有限元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算例表明,骨组织在外界作用下产生变形,引起骨液流动,从而使带电粒子在孔隙间运动,引起流动电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声波在含流体储层多孔介质中传播的固/液耦合波动力学理论,大功率超声波解除近井带地层堵塞过程中,超声波在近井储层多孔介质中传播引起岩石骨架弹性形变、孔隙流体与骨架固体弹性错流和孔隙弹性变形引起流体挤压喷射流动等微观动力学特性;超声波作用引起储层多孔介质孔隙半径蠕动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超声波作用解除储层多孔介质中无机垢颗粒微观动力学特征;分析了大功率超声波作用下,近井带储层多孔介质中声能聚集引起岩石局部起裂的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功率超声波解除无机结垢堵塞的无机垢体破碎作用、超声空化作用、超声摩擦作用、超声蠕动输运作用以及超声造缝作用等微观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20.
致密砂岩气藏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微观孔喉尺度细小,在生产及压裂过程中极易产生水锁伤害。为开展致密储层防水锁作用机理研究,本文将常规岩心自吸实验、防水锁剂抑制水锁伤害实验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从微观角度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微纳米级孔喉中的防水锁作用机理,为致密砂岩气藏防水锁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加入防水锁添加剂后,流体表面张力下降,接触角增大,自吸速率变慢,渗透率有一定程度恢复;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T2谱从微观角度评价缓慢自吸阶段液体在不同孔喉尺度范围内的液相水锁滞留现象,其中加入防水锁添加剂后在自吸20h时在较小孔喉处自吸液相平均占比为38.61%,整体孔喉平均液相占比为35.79%。而在未加入防水锁试剂的样品中在自吸20h时在较小孔喉处液相占比为67.48%,整体孔喉占比为54.52%;通过防水锁剂抑制水锁伤害实验得出,加入防水锁剂后渗透率恢复程度在15.38%~20.19%,整体液相滞留占比平均下降幅度在10.73%。研究发现防水锁剂有效地降低了较小孔候处液相滞留占比,降低流体表面张力以及增大岩心疏水性能,揭示了致密砂岩气藏防水锁作用机理,为致密砂岩气藏降低水锁伤害程度、提高返排效率,为实现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