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在教学中,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变"书本教学"为"生活教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被动训练"为"自主探究",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3.
肖鹏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158-159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唯一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这个目的本身是"道德的"。然而,由于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为政治"、"为经济"、"为国家"、"为社会"等种种外在的目的,违背了"人道"、"理性"和"公正",使教育目的的道德性受到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标面临许多道德困境,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目的,使教育目的重回"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堪"具有"胜任"、"经得起"、"能够"和"值得"四个意义,当"堪"为助动词时,只有"能够"和"值得"义。"堪"从"胜任"义发展到"经得起"义,以及由"经得起"义到"能够"义,回溯推理起了重要作用;从"能够"义到"值得"义则主要是突显原则和转喻认知模式在起作用。从历时角度来看,"堪"从最初的名词演化为动词,后发展为助动词,之后开始了语素化历程,但是近年来网络等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又使"堪"出现了逆语法化趋势,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助动词。  相似文献   

5.
袁婷婷 《科技信息》2010,(28):320-320
语文阅读教学呼吁"以读为本",老师想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组织教学时,就必须吃透"两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让学生自觉地"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子对神话、寓言、传说的历史化和理性化,让小说生命元素之虚被遗弃,延缓了奇幻小说的诞生,但孔子在"敬鬼神"和"敬天命"中渗透出"爱人"的本质,为奇幻小说带来了"人格"属性。奇幻小说之所以为奇幻,不仅在于人物的"人格"元素,还在于人物的"神格"元素。从春秋到汉,被神化的孔子形象,为奇幻小说带来了生命之虚,同时也为奇幻小说注入了"神格"属性。  相似文献   

7.
欧阳玉澄的《山明水秀》(《万县野码头》)不仅为其峡江文学地图增添了一个新的"地标",也铺展了一幅万县特定时代"山明水秀"的鲜活人物志与和平解放图。小说以"山二哥"为主体的率直人性群像、以"吞口儿"为核心的文化意象聚集、以"半边街"为舞台的民俗风情展演、以"野码头"为韵调的旋乾转坤协奏,飘散出浓郁的"三峡"兴味与情调。  相似文献   

8.
卢旭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67-168
为复兴儒学,李翱首推《中庸》作为经典依据,试图重构儒家心性理论。《复性书》中,李翱以"诚"论"性"、以"诚"论"情"、以"诚"论"道"、以"诚"论"明"等,归旨于"天人合一"之境。本文以《中庸》"诚"的观念为红线,从性、情、道、明等角度,考察李翱《复性书》心性思想与《中庸》的相承性,以回溯思想源流的方式梳理和反观李翱《复性书》心性思想的渊源和脉络。  相似文献   

9.
杨薇薇 《科技资讯》2013,(6):206-206,208
以研究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的转化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爱体育、会健身为归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教学"、"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对学生体育的兴趣,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意识及身体发展水平,都有明显的进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软文"在西方业界被称为"付费文章"。包括特定的新闻报道、深度文章、短文信息等,主要以报纸、杂志、单页、网络为载体。"学术软文"的出现及其泛滥导致学术媒体公信力下降。为减少和遏制"学术软文",应当以出版体制改革为契机,采取实行学术期刊"双轨制"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汪家鹏 《科技信息》2011,(20):I0247-I0248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这个基本特征是围绕着"任务"进行的。本文围绕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提出并例举了九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3.
钟惺从本体论论说了作者与读者理解不一致的合理性,不拘一格地提出"诗为活物"观点,认为正是创作主客体及文本自身的"活"性成就了"诗为活物"。其具体表现有:"以意逆志"、"诗无达诂"、"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断章取义"、"自情自得",充分显示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阐释的哲学意境。  相似文献   

14.
程朱理学原本是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士绅社会基础。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色彩,坚持以"仁"、"礼"为立军之本,以"朴"、"廉"为募勇之要,训练兼施,"训"重于"练"。  相似文献   

15.
"一丝不挂"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赤身裸体,但这个意义相对晚出,《汉语大词典》在这一义项下,引用的例证是宋代杨万里的《清晓洪泽放闸》诗。其实,这一成语最早源于汉译佛经,原本形式为"寸丝不挂",此外,还有"一缕不挂"、"一丝不著"、"不挂一丝"、"不挂寸丝"、"不挂一缕"等形式,由于类推机制的作用等原因,最终,确定为"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14篇出土文献孔子言论为参照,尝试订正一千八百余年来对《论语.子罕》首章的误谈。通过分析《论语》本文,尤其是以出土文献为参照,可以看出,孔子很少说到"利",而多次谈论"命"、"仁"。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信从命与仁的观念。《子罕》首章的句读当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当看作"举"(称引)的通假字。该章可直译为:孔子很少说"利",却(多次)称引"命"、称引"仁"。  相似文献   

17.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出针对不同年资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某校57位教师认为28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不同年资教师的评价重点。结果三类教师的共性指标6项,分别为"重点突出"、"联系实际"、"利于掌握"、"因材施教"、"课堂氛围"和"激发兴趣"。个性指标7项,其中中初职为"备课"、"基本理论"、"语言表达",副高职和正高职为"教学理念"、"个性特色"、"最新进展",正高职还有一个指标"启发思维"。结论评价不同年资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时,除需要有一定的共性指标外,还应有一些个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析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宫市"源流及特点,唐长安"宫市"由宫廷娱乐演变为置史专知或由"宦者"专知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制,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采办机构。唐宋"宫市"是国都城市独特的产物,其产生、运营同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唐宋"宫市"一脉相承,使宫廷采办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项目教学"在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已被普遍使用,而在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中使用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尝试。开展项目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与"术"的结合的"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