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疾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仍需深入研究。联合检测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四种实验室血栓分子标志物,比单一检测更加系统全面分析患者机体凝血-纤溶系统活化状态,可早期诊断其血栓前状态,对于临床恶性肿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连续收集的48例既往无血栓病史的、首发的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以及48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做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的检测,并对这些实验室相关指标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为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纤维蛋白原含量2.17(95% CI:1.306~3.608,p值=0.0028)和白细胞计数1.36(95%CI:1.074~1.719,p值=0.010 6).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是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与其他临床相关因素结合,可能有助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09,(15):116-116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王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天津300052)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关系密切。恶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3个月病死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收集我院13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出院后随访3个月,对引起死亡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每个病人均通过脑CT或MRI扫描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测定心肌酶谱水平。ST改变、T波改变、CK-MB升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钠尿肽升高和射血分数50是急性重症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CancerIncidenceTrendsinChina¥//高玉堂(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32)了解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动态变化,对探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评价防治效果以及制订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上很重视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aSAH患者152例,Hunter-hess分级在Ⅰ~Ⅳ级,发病5 d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通过TCD检测CVS严重程度。结果:发生CVS 69例,其中术前发生21例,术中发生13例,术后发生35例,CVS患者经处理后大部分缓解,但仍有6例发生脑梗塞,1例因大面积小脑梗死而死亡。结论:aSAH并发CVS仍是常见并发症,应重视aSAH合并脑血管痉挛的早期预测和治疗,才能彻底改善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恶性肿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对目前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的分析,了解其负担和变化趋势,可为制定有效的肿瘤控制规划和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掌握的全国肿瘤登记数据及3 次全国死因调查资料,对目前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及变化趋势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309 万,死亡196 万,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恶性肿瘤发病率在20 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后10 年变化尤其显著,其中人口老龄化是主要因素。肿瘤负担不断加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肿瘤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肿瘤类型.[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百分比为63.41%,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百分比为36.95%;②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越高;③患者住院期间以住院>30 d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④下呼吸道发生院内感染最多,所占百分比为60.97%;⑤呼吸道系统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所占百分比为49.59%.[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应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针对结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问题。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息肉内镜摘除手术治疗患者32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患者手术前息肉的大小、形状以及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等,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出血、感染、穿孔等,且两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大小、息肉形态、息肉数量方面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采取热活检钳钳除术、APC、圈套器套扎高频电切除术、EMR、ESD等治疗的并发症发病率之间对比具有差异,圈套器套扎高频电切除术、EMR、ESD的并发症高于其他手术,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根据研究可知,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直径在2cm以上,息肉数量超过2个以上,带蒂息肉,采取圈套器套扎高频电切除术、EMR、ESD都是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肠息肉内镜摘除术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为出血、腹痛、感染,影响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息肉数量、是否存在蒂息肉、息肉直径、合并高血脂或高血压,医护人员要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尽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田琳  陈斌  王亚兵 《科技信息》2013,(2):454-455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桥本氏甲状腺炎可合并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关系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形态学改变、可能的发病机制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深临床医生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深入认识,为今后降低误诊率及提高诊疗有效率提供经验教训.方法:结合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胰腺炎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20年该病的发病、诊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凡是可造成身体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因素均可引起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常规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多被误诊为常见急腹症;大部分确诊时已肠坏死;术后未予抗凝治疗及出现合并症为常见死因.结论:通过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为胰腺炎的报告及文献复习,加深了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认识,对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教育。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6~12月期间在湖州市第一医院外科进行手术的150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这150位患者中,有5位患者发生了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状况,导致这5位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合并原有基础性疾病、未应用抗生素等。结论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而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以防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探讨女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出现的特殊心理变化以及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本论述回顾性分析了13例妇科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和15例DVT倾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肥胖、中老年妇女容易发生DVT。同时发现13例患者中有10例保守治疗,6例选择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无并发症再发生,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因此通过临床早期护理,手术前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栓再发,促进后期再通都是治疗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是白细胞系统原始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本文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后,用状态风险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X射线照射、服用氯霉素、接触苯是引发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其中80%确诊时已是浸润癌。炎症是机体细胞受到多因素刺激后产生的局部或全身性应答反应。目前对炎症-肿瘤相互影响的研究成为人类恶性肿瘤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就炎症小体NLRP3参与了PGE2诱导的宫颈癌发生的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满其忠  苏伟 《科技信息》2010,(23):408-408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为了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积极防治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常年位于中国恶性肿瘤的前列。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有中国特色的血管介入治疗,其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方兴未艾。概括了HAIC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角度分析了其和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2011年2型糖尿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期入院的2型糖尿病未发生任何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营养状况、基础疾病、住院天数、感染前住院天数、入院时并存感染、低血清白蛋白、恶性肿瘤、急慢性并发症、住院过程中最高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球蛋白、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促胃动力药等18个暴露因素是糖尿病住院病人获得性肺炎的关联因素;低血清白蛋白、餐后2h血糖、促胃动力药是糖尿病住院病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低血清白蛋白、控制血糖水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从而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目前高血压、冠心病已逐渐成为老年房颤的最常见原因,现已公认房颤与脑卒中有很大关系,所以房颤病人进行转复治疗尤其抗凝治疗具特殊意义。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的益处和潜在危险,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抗凝治疗有预防栓塞的作用,从而能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