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整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旨在高校中能积极开展现代生命科学教育,重视学生的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生命和现代生命科学,激发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为培养跨学科高等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一级学科目录,分析了数据-信息-研判-方案(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Solution,DIIS)理论每一个环节与各学科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科都与DIIS方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此外,以科技智库研究中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为例,识别出其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且据此提出了为我国科技智库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体系的建议.分析认为,智库人才需具有复合型特征,科技智库人才由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复杂互动,需具有更为多元的复合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口与健康的研究极为重要,而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和渗透.本文探讨医学院校如何打破围墙,加强与科学院的合作,注重人才引进,实现学科交叉,提升竞争能力,进行体制改革探索、队伍优化组合、资源整合共享,建立一种全新的运行体制,使之建成独具特色的新型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际出发,以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出了构建"三纵三横"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以竞赛为载体、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经过了长期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实验动物学已构筑起学科独自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成为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一方面在于它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推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1].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力学经过近6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重要的学科前沿交叉领域。本文回顾了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生物力学学科正在发展的力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建模分析、临床应用两大重点领域;展望了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应重点关注的生命科学、现代医学、大健康工程和国防等四大领域;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在疾病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生物力学设计与健康工程研究、特殊环境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晓波 《科技资讯》2010,(8):198-199,201
本文对财经类院校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提出了如何构建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接着对高校学科交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从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出发,建立交叉学科的复合式培养体系。研究表明:学科交叉与渗透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经过了长期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实验动物学已构筑起学科独自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成为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一方面在于它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推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对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成果起关键作用,因此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地理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传统学科,其涉足领域相当广泛,地理学科在高校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大分支,随着时代进步、学科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已经相互交叉融合。作者对国内外学者在地理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融合,地理学科与经济学、旅游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之间的“近距离”交叉,以及地理学科与艺术学、医学、计量学等学科之间的“远距离”交叉。研究认为,地理学内部融合有待重视,“近距离”学科交叉有待深入,“远距离”学科交叉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与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目前世界最受关注的自然科学之一。当今时代,生命科学已经形成了以生物学为核心,融合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综合性学科,以脑科学、蛋白质科学、基因组科学、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新兴及前沿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在更小尺度、更大视野、更深层次上不断取得进步,解释生命奥秘。医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高度交叉融合,正在创建更为简便、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新策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复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适应工程实际要求和团队合作的新需要,作者单位进行了一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这一教改过程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的我国创意产业,需要大量从事创意产品开发的创意人才.复合型艺术人才是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意产业的实践指导.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致力于以艺术为核心,以工程背景为实践依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生物,成果,十大科技进展瞄准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单分子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学术交流分会场介绍生命科学与健康中国学术论坛承办单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健康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办本次论坛,将就生命科学中跟健康中国相关内容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服务于"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规划,服务于生物产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6.
汤沛  夏基胜 《科技资讯》2011,(32):165-165,167
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现状进行了剖析,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大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真正成为养专业技术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是当今大国科技竞争中生物前沿技术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必争之地。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态势进行探究,为识别新兴学科交叉方向以及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布局优化和管理有一定的情报参考价值。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13-2021年间的科研论文,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规模、学科交叉强度、学科交叉网络和演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生物学领域20%的论文存在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度平均为0.58;理学、工学、医学是其中的三大交叉领域,与哲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深入;1990年以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广度在持续增加,已逐渐形成“小中心、大网络”的多边学科交叉网络。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仍存在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加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学、医学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加深与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人文领域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物联网岗位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践能力,更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融合知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其教学体系应面向多个学科,梳理、融合知识体系,形成课程体系。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为基础,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20.
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我院教师最新科研成果,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研究引入到课堂、实践与毕业设计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实践证明,将科研引入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课程的建设,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