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香蕉皮黑色素的提取工艺,并讨论香蕉皮黑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香蕉皮为原料,以碱-酸法提取香蕉皮黑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香蕉皮黑色素对温度、光、pH值、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香蕉皮黑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浓盐酸浸泡时间为5 h,加碱后溶液pH值为14,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70℃,提取物吸光度为0.309 A;香蕉皮黑素色在高温、不同光源照射、还原剂共存条件下均稳定,而在常温、金属离子和氧化剂存在下,稳定性不够。[结论]该研究为香蕉皮黑色素资源优化和深度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G-HD-4产黑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链霉菌G-HD-4发酵液采用酸沉淀、碱性溶液提取、酸水解,以及多种有机溶剂抽提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出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246 nm,与标准黑色素最大吸收峰相一致.在400 nm波长下,其光密度值(D)随黑色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容易被强氧化剂所氧化,而紫外、光照、温度、有机溶剂、还原剂、各种盐,以及金属离子对黑色素的影响较小,氨基酸、淀粉等添加物对黑色素稳定性没有影响,说明该黑色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水蜡树果实的天然花青素含量丰富,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文章研究了p H、光、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食品添加剂对天然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发现,水蜡树果实花青素在p H=3~8下稳定性较好;自然光、较高温度、高浓度Na_2SO_3、H_2O_2和Cu~(2+)可破坏花青素;K~+、Na~+、Fe~(3+)、较低浓度(10 mg/L和25 mg/L)Na_2SO_3、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对花青素稳定性影响较小;可溶性淀粉可减弱色度,Zn~(2+)、Al~(3+)、Mg~(2+)和柠檬酸可起到增色作用.为了保证水蜡树果实花青素的稳定性,应避光保存,避免温度超过50℃.  相似文献   

4.
以黑色鸭羽为原料,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对鸭羽中黑色素与Co~(2+)之间的吸附与螯合情况.结果表明:黑色素对Co~(2+)的吸附和螯合量与实验温度、试液pH、反应时间、Co~(2+)浓度相关,同时所用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当温度为50℃、pH为5、反应时间为2 h、七水硫酸钴浓度为50 g/L、十二烷基硫酸酯钠浓度为5 g/L时,黑色素对Co~(2+)的吸附和螯合率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光照、温度、p H值、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锦绣杜鹃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锦绣杜鹃花色苷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还原力的测定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锦绣杜鹃花色苷在室内自然光下较稳定性,但要避免太阳直射;在温度低于45℃时,花色苷相对稳定存在,但温度高于55℃则加速了花色苷的降解;p H≤4时,花色苷较为稳定;杜鹃花色苷耐氧化和还原性较差;Na~+、K~+Ca~(2+)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而Cu~(2+)、Zn~(2+)、Fe~(3+)、Al~(3+)对花色苷稳定性有不良作用;葡萄糖、苯甲酸钠、醋酸、食盐的添加对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淀粉和谷氨酸钠的影响较大。杜鹃花色苷清除·OH、O~(2-)·和DPPH·的能力都要优于同浓度的Vc,而杜鹃花色苷和Vc还原力相当,说明杜鹃花色苷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研究了光,温度,酸碱性,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与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玫瑰花红色素的耐光性较好,耐热性很好,可做食品的着色剂,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光照。添加剂对红色素的影响不大,防腐剂对红色素影响不大。Mg2 ,Ba2 ,Na ,K ,Cd2 ,Ca2 对色素的稳定性无影响,Al3 ,Cu2 ,Fe3 对色素有一定影响,在提取和保存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器。  相似文献   

7.
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及正交试验确定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与结论 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1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30℃.与传统乙醇浸提法相比,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从91.4%提升到95.1%,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提高了10倍.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该色素溶液在强光、高热、氧化剂和高浓度还原剂的条件下不稳定,但在室温、低浓度的还原剂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提法从桑葚中提取桑葚红色素,使用大孔树脂纯化后研究其在果冻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50 min,液料比为10∶1时,取得最佳提取效果,得到桑葚红色素提取率为87.56%.色素质量浓度为0.08 mg/m L时吸附率达到最大,pH值为1,体积分数为70%(V/V)的乙醇溶液解吸的最好.动态吸附时穿透点为420 m L(10.0 g树脂).木糖醇对果冻中的桑葚红色素具有保护作用;柠檬酸虽在短时间内对桑葚红色素的的稳定性有破坏作用,但整体来说影响不大;Ca~(2+)、Zn~(2+)对桑葚红色素具有破坏作用,Na~+、Fe~(2+)对桑葚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Mg~(2+)对色素有保护作用;光照对桑葚红色素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番茄红素资源,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碱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影响较弱,而光照(尤其是紫外光)、酸、氧化剂、还原剂和某些金属离子(Fe3+、Fe2+、Al3+、Cu2+)会使番茄红素遭到破坏,贮藏中需避免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老鸦瓣叶片为材料,65%乙醇为提取剂,D-110大孔树脂纯化制备老鸦瓣黄酮,比色法测定其黄酮含量,红外光谱扫描观察其基团特征,并考察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光照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老鸦瓣黄酮为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醇溶性和水溶性等特点。老鸦瓣黄酮在低于85℃、自然光或避光以及偏酸性环境下较为稳定,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影响也不显著(P> 0. 05),但还原剂Na2SO3对其稳定性影响显著(P <0. 05)。因此,在试验范围内,除还原剂Na2SO3存在之外,老鸦瓣黄酮的性质较为稳定,且具有醇溶性和水溶性特点,适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内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方面探究枸杞内生菌16-3所产橘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橘黄色素在高低温、酸碱环境、氧化剂与紫外线条件下较为稳定,该色素在pH2~11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Ca~(2+)、Na~+、Cu~(2+)、Fe~(3+)、Fe~(2+)、Mg~(2+)、Mn~(2+)、Al ~(3+)、Ba~(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无明显不良影响.在氧化剂K_2CrO_7、NaClO、FeCl_3、浓H_2SO_4、浓HCl、浓HNO_3、K_2MnO_4、H_2O_2对该色素具有护色或增色作用,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研究了光、热、酸碱性、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食品基质、金属离子对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苏木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苏木色素进行微波提取时,采用50%的乙醇水溶液(pH=6),料液比为1∶50,反应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 min,此时提取效果最佳;温度、金属离子(Na ,Ca2 ,Cu2 ,Al3*,Zn2 )和碳水化合物等对苏木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金属离子Fe3 和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苏木色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巴旦杏壳是巴旦杏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利用水/乙醇为浸提剂,在75℃,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 g∶15 mL条件下,可提取巴旦杏壳黄色素及木质素。对提取出的黄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壳黄色素在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日光照射会影响黄色素稳定性;杏壳黄色素在一定温度下稳定性较好,但当温度达到85℃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蔗糖、pH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有影响;Na+、K、Ca2+、Mg2+等金属离子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而Cu2+、Al3+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氧化剂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还原剂Vc对杏壳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化学添加剂对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食用紫甘蓝菜为原料,用pH值为2的盐酸溶液浸提得到紫甘蓝色素.着重研究了蔗糖、柠檬酸、抗坏血酸、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对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蓝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溶液中很容易被提取.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蔗糖、柠檬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Fe3+、Sn2+、氧化剂、还原剂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 Fe~(3+)、Co~(2+)、Ni~(2+)、Zn~(2+)四种过渡金属对 DNA 稳定性影响及与 DNA配位方式,结果表明 Fe~(3+)、Co~(3+)有稳定 DNA 的作用,Zn~(2+)、Ni~(2+)使 DNA 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多孔陶粒在高重金属离子含量环境中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采用焙烧法对多孔陶粒负载改性,研究了陶粒在FeCl_3溶液中的浸渍次数、FeCl_3溶液浓度及焙烧温度对陶粒表面形貌和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负载制备改性陶粒的最优工艺参数:FeCl_3溶液浸渍3次、FeCl_3溶液浓度为1.5mol/L、焙烧温度为650℃.在高重金属离子含量条件下,改性前后陶粒对Cu~(2+)的吸附量由0.188mg/g增加至0.897mg/g,Cu~(2+)浸出率由3.52%降低至0.96%;改性陶粒对Pb~(2+)、Cu~(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15.0%、22.4%、50.1%,较未改性时分别提高了6.7倍、7.9倍和8.7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Sncl_2—Ticl_3作还原剂,在Cu~(2+)离子的催化下,用KMno_4法测定了工业Fecl_3的含铁量.用本法避免了汞等的污染,并试验了在Hcl介质中,用KMno_4滴定Fe~(2+)也能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准确度在0.2%之内).  相似文献   

19.
黑米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米含有大量的天然黑(紫)色素,该文主要研究了该色素的提取方法及酸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一株含有大量红色色素的野生血红密孔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并对该子实体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子实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80min,色素含量3.84 mg/g.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对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