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娟  廖超  袁芳 《杭州科技》2014,(3):39-42
<正>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融合中,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的"高校-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平台现已成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保障,且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国内、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形成的网络具有社会网络特性,在这个网络之中社会资本起着主导作用。构成地方高校产学研网络的要素主要包括高校、中小企业等参与主体,应用性研究合作和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的形成、地方高校的桥梁作用、强弱联系的互补关系等对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和运行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对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深入透彻地理解参与者在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发挥的作用,并从相互关系和驱动因素方面挖掘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理,从而促进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7月29日,我校与华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在机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与漳州市华安县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相契合。此次在华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校地战略合作,为我校参与华安县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今后,校地双方将借助国家产学研融合东风,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校地双方深度发展,努力打造校地双方合作样板,实现双赢。根据学校与华安县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智力、技术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助推华安县在技术创新、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利益驱动有关.合作主体对不同利益的追求使合作趋于稳定并不断向前发展.地方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彰显其执政能力.主体利益的实现是推动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资源,同时,产学研结合又能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对于新兴科技的应用,从而促使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都走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已经成为高校、企业、地方政府的共识。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实现校地、校企合作成为了正待探讨的话题。一、选点鄂尔多斯市的目的和意义现今,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倡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15日,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签署协议,合作建设“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经过10年的努力,校地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石柱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也促进了西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县校双方不断总结合作经验,凝练出的“石柱模式”是我国高校在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之一。为系统总结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供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时参考。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设“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栏目,选登一批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欢迎踊跃投稿或提供线索,Emil:zggxkj@126.com.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工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时,根据合作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地方工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与地方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改变统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服务体系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共同愿望。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业特色大学产学研合作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学研合作是行业特色大学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对行业、地方社会经济及行业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当前行业特色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找准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定位、加大政府与行业的共建、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制度建设,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江口水库团头鲂生物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结果是:它的最大持续产量(MSY)可达70.19t,即比1989年实际产量增加2倍。提出了通过人工放养与自然增殖保护,不仅可以持续高产,而且是增加优质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调查数据、历年统计数据及地图数据,建立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经济信息系统,并阐明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应用领域,为进行区域生态经济开发调控提供了全面的信息、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科技能力优势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机构,深化对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的认识,对我国科技创新、国富民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区域经济自主创新;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趋势;推进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出了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预测高校办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办学效益评估预测是高校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灰色系统模型是高校办学效益预测的重要工具,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灰色系统模型及其在高校办学效益中的应用,并进行实例验证,以探索一条新的办学效益评估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较低。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是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推动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科技成果和高科技人力资源的提供者。在信息、网络时代,大学和企业孵化器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带来多赢。大学从持股方式中获取长期利益,新企业又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工作就业机会,并激励大学中的其他研究人员。在合作过程中大学的分工是提供软资源,即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企业孵化器的分工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择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健身及校园健身文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找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健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健身有良好的认识,对健身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际参与健身行为不够积极,健身方式、项目单一。学校的健身器材、场地较缺乏,健身制度不够完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健身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培育与发展高校校园健身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植物基因工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将给植物育种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向植物中转移外源基因,它主要涉及植物受体的选择和基因转移方法的探索。由于Ti质粒载体的建立和应用,双子叶植物中的应用性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单子叶植物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9.
广西计算中心成立已十年。本文阐述计算中心的人员、设备、机构情况和技术服务范围。还概述了计算中心的科研成果、对外技术培训、论文 译著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区域亚文化,对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相当影响。紧紧抓住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走厂校共建校园文化的新路子,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它符合高教改革和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需要,切合青年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并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对特区高校,其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