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药物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常规治疗,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再发心绞痛无显著差异,直接和补救性PCI组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接冠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率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紧急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308例AMI患者分为紧急血运重建治疗组157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对所有患者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1)紧急血运重建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内科药物治疗组(19.8±8.9)d,P0.05;2)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间,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EF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Dd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86±0.120)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0.273±0.096),P0.05.结论紧急血运重建能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并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92例患者PCI成功83例,失败4例.住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死亡,无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植入BMS的CHD患者224例.随访指标:1)全因死亡;2)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3)靶病变血管重建(TLR)、靶血管重建(TVR);4)支架内再狭窄和/或支架节段内再狭窄等.结果 224例中累积MACE发生率为35.7%,平均每年MACE发生率为4.58%.CAG复查的148例中,冠状动脉A型病变再狭窄率16.4%,B1型病变24.1%,B2型病变62.2%,C型病变66.7%.晚期管腔丢失率平均为(29.32±10.17)%.结论植入BMS治疗冠状动脉病变A型和B1型,远期MACE发生率和再狭窄率均较低,远期效果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者,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方法:CYP2C19基因检测盒检测CYP2C19基因缺陷携带者共809例(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符合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共有152例,根据术后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生化指标(Hb A1C、LVEF、TC、LDL-c、TG)、服药情况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替格瑞洛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P0.05),但在术后1、3、6及12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全因性死亡及脑卒中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PCI术后1、3、6及12月并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P0.05).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CYP2C19~*2、~*3任一缺陷基因,替格瑞洛都比氯吡格雷明显降低ACS 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5例患者、195支血管238处B型或者C型复杂冠脉病变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9例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所有病变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90.37%,病变成功率为89.50%。13例手术失败,死亡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随访结果1例院外死亡,11例再发心绞痛,2例行血运重建,余均未发现不良心脏事件。讨论:PCI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后,评价其遵医率、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再入院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模式逐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为此,临床医学,不仅要能用药物治疗疾病,而且要了解各种致病因素,以便更好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探讨冠心病的心因致病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2Y12反应性和血小板抑制率在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 采用VerifyNow P2Y12系统检测P2Y12反应性和血小板抑制率,计算ACS患者术后30天COP-INH值.综合分析COP-INH评分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在226例受试者中,在排除糖尿病(46.15%vs.21...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人体动脉血管内粥样斑的受损和破裂与血管内的受力等力学情况密切相关.基于各种医学成像数据建立的血管数值模拟模型能很好的考察血管内的受力及血流情况,已成为对血管内粥样斑的受损和破裂作出评估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一位患者的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数据建立了其冠状动脉血管的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并根据患者CT造影的动态影像数据模拟了冠状动脉在人体内随心脏搏动而产生的周期性运动过程.模型中冠状动脉血管采用各向异性Mooney-Rivlin材料模型,其材料参数是由冠状动脉血管样本的双轴加载拉伸实验获得的拉伸比率———应力数据拟合得到的,血压数据也采用了患者自身的数据,因而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真实模拟了人体内冠状动脉的实际运动情况.本文给出了血管内的应力应变分布、血流速度、血液最大剪切应力等数值模拟结果,并比较了血管的周期弯曲和血压变化的相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管内部的脂肪斑对血管的应力应变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就该患者个体而言,血管弯曲程度对血管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要强于血压的影响.而相比于血管的弯曲程度,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通量受血压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建立的模拟冠状动脉周期运动的数值方法可以进一步地应用于大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例研究.随着患者数量的积累,通过分析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和预测粥样斑的受损性和破裂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84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膳食中六种营养素摄入量的测定比较,并做了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其营养摄入量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增高,并与他们膳食摄入的脂肪、胆固醇、糖类及热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他们膳食摄入的纤维素量呈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异常变化是影响他们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间的变化规律将对冠心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的探讨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冠心病发病率极低的女青年(18~35岁)中选取67例正常者(平均年龄为21.74±4.49),作为受试对象,观察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若以六导组合导联中高频切迹数>3为判断可能冠心病的临界标准,则高频心电图对可能冠心病的诊断恃异性为82.09%。假阳性率为17.91%,六导组合导联切迹均数为2.20±1.77(x±SD).十二导联高频切迹数为10.4±4.30(x±SD).高频切迹在导联中的分布:肢导联多于胸导联,并且V1、V2、V3导联多于V4、V5、V6导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