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阶乘矩识别不同规律控制下的过程的可行性,为DNA分子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识别等提供可能 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基因组序列中蛋白编码区的正确预测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工作.采用分解子序列的方法将DNA序列映射为数值序列,然后对其进行功率谱分析,DNA序列的功率谱曲线的峰值位置刚好和编码区序列相对应,从而实现了对基因组序列编码区的预测.理论分析和大量计算机实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预测的探测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97%和88%,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不需要基因组序列的任何先验知识,应用面广.  相似文献   

3.
针对理论预测DNA序列编码区问题,引人信息值对DNA序列进行统计信息编码,把统计信息值输入到光学小波变换系统中,进行光学小波分析,分析结果作为预测DNA序列编码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扩增和克隆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编码基因(SjESG),以研究其作为候选疫苗分子和药物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合成引物,以日本血吸虫雌、雄虫cDNA第一链为模板,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编码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结果:从雌虫cDNA中扩增出624bp SjESG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iESG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PCR均获得624bp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ipET32a(+)-SjESG.  相似文献   

5.
黄角苔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黄角苔(Phaeoceroslaevis(L.)Prosk)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区的1398个核苷酸序列,并且由此推导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此基因中密码子的第2和第3位上A/T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6%和775%.黄角苔rbcL基因的编码区与花旗松、菠菜、玉米和雷氏衣藻间在核苷酸序列上的同源性分别为840%,815%,793%和763%;在氨基酸序列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1.0%,89.9%,88.5%和89.3%.为研究角苔植物的系统发育提供了核苷酸序列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激光束编码的敌我目标识别及其密码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现代电子战争中可靠地识别敌我,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束编码的合作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含有询问、应答密码信号的调制光束进行通信,完成敌我目标的主动式识别,从而解决了传统无线电识别系统抗干扰性差、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M序列为询问、应答码的密码器.解决了传统目标识别系统中密码容量不足,随机性、保密性差和抗干扰能力低等问题.给出了产生全部M序列的过程及其电路设计.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DNA序列信号3-周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数值化映射后的基因序列进行频谱分析中,DNA序列信号频谱3周期性被认为是用来区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出推广后的频谱信噪比(SNR)定义,该定义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并且适合快速计算;对不同种类生物基因的编码和非编码区域的信噪比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分类阈值确定方法;对影响信噪比和阈值确定的因素,以及基于3周期性的基因识别方法正确率的局限性等也做了较深入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类几何序列的基础上,一类二元低相关区序列被构造出来.这些序列具有这样的性质: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除个别点外,其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值都为-1.这样所得到的一组低相关区(LCZ)序列适用于准同步CDMA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新鲜嫩叶为材料提取总DNA,并以其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Toc33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扩增诸葛菜叶 本外膜蛋白转运器构件蛋白基因Toc33,得到两条扩增带,将这两条带分别割胶回收,与T载体连接转化E.coli,筛选重组子并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这两个片段分别长1475bp,1573bp,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达到88%,这两个片段与拟南芥Toc33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命名为OvToc33-1,OvToc33-2。参考拟介Toc33外显子和氨基酸序列,分别确定了所克隆的两信诸葛菜Toc33基因片段的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得到了诸葛菜Toc33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列,这两个DNA序列与拟南芥Toc33基因编码区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1.8%和92.4%,说明这一蛋白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10.
红外遥控编码的软件识别接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外遥控的波形特点,设计了一中通用的软件识别接收方法,并给出了软件控制流程.该方案在实际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具有廉从、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子鼻在长期检测中因产生漂移现象而导致鉴别正确率降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均值偏差率阈值函数来去除漂移噪声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构造FFT变换系数的均值偏差率阈值函数,实现对FFT系数的动态处理,进而去除电子鼻的漂移噪声。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使6种白酒样品的鉴别正确率由处理前的43.5%提升至100%。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采用离体琼脂实验和在体灌胃实验观察几种中草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肤的影响.射干体外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钻穿有明显抑制作用,商陆、徐长卿灌胃后对尾蚴钻穿有抑制作用.射干、徐长卿的防蚴效果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中草药(尤其消炎镇痛类中草药)在血吸虫病的预防(尾蚴钻穿环节)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关系密切,采取以前的防治策略难以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的传播。研究旨在探索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新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每年常规实施化疗防治措施的2个干预村和2个对照村进行现场研究。新的干预措施于2005年全面实施,主要措施包括封洲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渔船民粪便管理等措施,并强化健康教育措施,以降低人和耕牛作为钉螺传染源的作用。并于2005—2008年间连续观测了人群感染率、钉螺感染率以及哨鼠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经3个传播季节后干预组的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降到1.0 %以下,其中爱国村从11.3 %降到0.7 %,新和村从4.0 %降到0.9 %(两两比较均P<0.001),且在第4个传播季节后分别持续下降至0.2 %和0 %。而对照组人群感染率出现上下波动,但仍维持在原来的基线水平。干预组一个草洲上的感染性钉螺密度在4个传播季节后分别从2.2 %和0.3 %下降到0 %(两两比较均P<0.01),而暴露于水体中的哨鼠感染率从79.3 %降至0 % (P<0.001)。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综合性防治策略能有效地降低日本血吸虫病在耕牛、人群和钉螺间的传播,这一策略现已被采纳为中国新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预测了可能模拟致弱疫苗免疫保护性效果的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为实验鉴定抗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提供基础.实验基于已发表的辐照尾蚴转化的童虫的特征性转录本组(曼氏血吸虫)和蛋白质组(日本血吸虫)序列,用BLASTP算法等搜寻来源于正常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转录本组和蛋白质组中的序列;应用在线软件、相关数据库及文献对这些序列进行序列注释分析.结果获得了与辐照尾蚴转化的童虫特征性表达的分子同源或一致的日本血吸虫序列131条,它们较高比例地出现在正常童虫高表达的分子集类中;进一步文献分析预测得到了52个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它们的序列特征与存在于血吸虫体被的一些分子和已知的抗血吸虫疫苗分子的相类似.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一批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Flash课程的特点,对Flash教学进行了“三维”思考.一是层次清晰的“模块化”知识结构设置;二是基于心理效应的“特色化”教学方法设置;三是加深学生记忆的“流程化’’教学内容设置.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二维力学模型中面积保持不变条件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以二维问题为研究对象,推导出了二维问题面积保持不变的条件和同时满足力的平衡与面积不变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药用植物鉴定和道地性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中的常用DNA片段(基因)、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以及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对有关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并克隆新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候选抗原基因,以日本血吸虫成虫总DNA为模板,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日本血吸虫全基因组中筛选目的基因.根据所筛选到的目的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入pBS-T载体后转入到大肠杆菌DH5a菌株,筛选阳性克隆.通过对阳性菌落质粒进行PcR予以证实.最终成功筛选并克隆到日本血吸虫体壁候选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用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雄性BALB/c,结核杆菌H37Ra进行攻击,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NO量,小鼠血清IFN-γ、IL-2的含量,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rBCG-Sj26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4.12±1.11,与对照组(2.63±0.47)、载体组(1.06±0.08)和BCG组(1.50± 0.4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rBCG-Sj26GST组巨噬细胞释放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小鼠血清IFN-γ的浓度较对照组高33?%,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载体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血清白介素-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43?%,较载体组高3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经rBCG-Sj26GST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菌数较对照组少.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BCG-Sj26GST免疫小鼠后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刺激IFN-γ、IL-2的分泌,说明此疫苗能诱导CD+4Th1和CD+8CTL的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