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 藏汉翻译中的逻辑运用,是指译者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对原文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进行正确理解、表达的问题。要了解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翻译,首先就要了解逻辑和翻译的关系,然后就要了解运用逻辑思维的哪几种基本形式,运用在翻译的哪些方面,它可消除藏汉翻译中常见的哪些逻辑错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邵南南 《科技信息》2009,(27):I0168-I0168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各自的个性也比较突出。因此成语的翻译不仅的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套译、意译的方法来将成语的翻译进行分类,探讨在翻译时可用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心理和思维转换.翻译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对提高翻译能力至关重要.基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采用翻译心理操控教学试验法,揭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教学启示.研究发现,翻译认知心理弱、逻辑思维不强是导致学生译文中出现大量逻辑错误的原因.翻译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4.
顾楠  李君 《科技信息》2009,(11):69-70
本文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对汉英成语翻译的影响与制约:笔者在遵循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出了适合汉英成语翻译的五种策略:直译、意译、增译、节译、修辞性翻译。  相似文献   

5.
理解与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词义的选择、语法判断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理解在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会有正确的翻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不理解原文而造成的误译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理解和翻译休戚相关。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要探讨一下理解在翻译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言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关系,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章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提内蕴在人们的思维之中。前提的理解和翻译可以通过三个层次实现,即语义前提、语用前提和文化前提。语用前提和文化前提均寓于文本之中,其理解又都超出文本自身,是对语义前提的有益补充,对翻译也有着更为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且都普遍存在着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选字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汉英翻译应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分清主从、正反译法、转换、词序调整.增译、省略和长句拆译”等汉英翻译技巧。在选字用词时,即要注意文章和句子的总体语境.又要区别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两种语言在逻辑思维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科技文章汉英翻译的选字用词还必须符合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这样.才能使读者在读译文时收到与读原文“同等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及中西文化差异,采取相对应的翻译对策,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在翻译活动中对于词义、句式以及篇章内在关系的判定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指出在翻译过程中,逻辑思维活动是促使语际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中西思维逻辑差异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翻译时简单句、并列句、重合句中逻辑关系的几种处理方式,如扩充暗含逻辑、转换逻辑关系、增译逻辑关联词等。  相似文献   

12.
演绎逻辑是科学知识与论证得以系统化的工具,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是辩证思维现代化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的杠杆。演绎逻辑还是社会理性化的思维底蕴之所在,是抵制后现代“碎片化”思潮的有力武器。误视和错解演绎逻辑,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思想方法的更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这种标志的认识,在哲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中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人类思想史上最鲜明、最有意义的科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本文论及的五种类型,这些思维模式的互补与进步,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推进的内在标志;对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思维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活动。本文就英汉思维差异入手,从几个方面阐述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倾向本体思维,英民族倾向客体思维;汉民族重综合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思维.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辩证关系必然要映射到英汉翻译之中,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须处理好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质理论中的思维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学理论中思维因素和地质思维的概念、属性、特征以及在构筑地质理论中的作用,对地质思维中的时空域、思维逻辑和地质思维的本质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明白思维和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探索如何在翻译中消除思维方式差异带来的消极干扰,培养学生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翻译和思维逻辑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逻辑活动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原语和译 语间进行思维逻辑的转换。从三个层面上阐述了逻辑转换在翻译中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词义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译语 句子表达的作用和逻辑对从篇章结构角度检验译文的正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逻辑和语言都很关注的问题,它是一个语句预先假定的内容。预设逻辑是三值逻辑。预设可分两大类:存在性预设和事实性预设。预设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预设的主要作用是它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对含有预设的复杂问语,要慎重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