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建立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模型,分析肝组织病理切片及肝纤维血清指标等,并检查肾脏病理改变。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每组10只。根据大鼠体重,采用腹腔隔天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情况与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血清浓度均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C组与模型D组LN、HA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模型D组CIV、PCⅢ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模型B组LN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肝脏病理组织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坏死,假小叶形成,肾组织有轻度病变。由此可知,硫代乙酰胺能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并且造成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粘弹性高分子理论和时温等效原理,对玻璃态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过程进行模拟。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响应分为依赖于应变的应力部分和依赖于时间的松弛部分。依赖于应变的应力部分采用不可压缩的Mooney-Rivlin超弹性模型,依赖于时间的松弛部分采用Prony级数表示。通过新的时温等效方程来考虑模量的温度相关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四氯化碳-白酒联合诱导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和镜检.建模第1~3周,肝脏的汇管区扩大,出现纤维性增生,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模第4~6周,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束.建模第7~9周,纤维束更明显,肝小叶结构紊乱.建模第10~12周,肝小叶结构更加紊乱,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建模第13~15周,肝小叶消失,假小叶出现,肝硬化形成.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口服白酒结合能有效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能特异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诱导血管的形成.它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肝受到各种损伤包括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就得以启动.在肝再生过程中,VEGF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起有效促进作用,并且能诱导组织胶原酶、血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这对血管再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再生是肝再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给肝细胞提供血液支持,而且能促进肝脏结构的重构.因此VEGF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自然肝脏的内部微结构,对肝组织工程支架进行仿生设计,构建了有利于人工肝向自然肝转化的肝支架孔洞与管道系统.结合光固化和微压印工艺制造了肝支架的硅橡胶模具,通过微复型工艺成型出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明胶复合肝支架.实验表明,普通光固化和掩膜光固化工艺可以实现最小尺度为200μm的微结构制造,精密光固化工艺不仅可以在同一模具上制造出具有良好复型精度和边缘特征的肝细胞孔洞(200-300μm)和血管管道(100-200μm),而且还可以制造出具有半通透功能的微管道(13.1~30μm).因此,提出的微制造方法能成型出复杂的肝组织工程支架系统,可保证多种肝脏细胞的有序分布,并且为组织工程肝脏支架材料微观结构的模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氧对肝糖原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疲劳模型组、疲劳高压氧暴露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游泳致力竭疲劳模型并通过高压氧暴露进行恢复;8周实验后取每只大鼠两块肝脏组织,其中一块取每只大鼠的肝脏相同部位,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另一块取肝右叶5g,制备成10%的肝组织匀浆,采用蒽酮法检测肝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1)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疲劳模型组(P<0.05).(2)疲劳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暴露组与疲劳模型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增高(P<0.05);疲劳高压氧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3)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正常,疲劳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核变大,细胞间质模糊,中央静脉扩张淤血,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胞浆疏松,肝窦内枯否细胞增生肥大.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肝细胞核肿胀有所改善,充血现象消失,肝细胞轮廓较为清晰,细胞间质纹理较疲劳组更清晰,汇管区炎症消退.结论:高压氧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糖原含量、促进血糖的稳定,并改善肝脏的形态结构、缓解肝组织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DNA与血清HBV-DNA以及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选HBeAg阴性乙肝患者60例,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肝脏内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的HBV-DNA与血清HBV-DNA定量以及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呈相关性。肝组织HBV-DNA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体育场罩棚钢结构节点类型,建立钢管相贯线焊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时所需的边界条件.通过计算得到焊接温度场和等效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焊缝位置温度梯度最大;焊缝的等效残余应力很大,可以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沿焊缝周向,等效残余应力保持在屈服极限附近,焊接引弧点附近等效残余应力有波动;沿焊缝径...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中,摄入高剂量不同富硒植物对大鼠硒累积和过氧化脂质等肝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安全利用植物硒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提供基本实验依据。采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设计富硒大蒜和富硒绿羽治疗组和预防组,分别以高剂量两种富硒植物悬浊液连续灌胃1个月和3个月,测定和对比分析大鼠肝脏硒累积、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发现长期高脂饲料喂养显著降低大鼠肝脏硒浓度,摄入富硒绿羽的大鼠肝硒累积显著高于摄入富硒大蒜的,预防组与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硒累积没有显著差异,证明大鼠肝脏组织硒累积主要取决于摄取的富硒植物硒种类,高剂量两种实验用富硒植物硒对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肝脏不存在安全危害;与高脂饲料模型对照组相比,补充植物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肝MDA水平,显著提高肝GPx活性,表明植物硒可通过GPx清除肝组织MDA,防止长期高脂饲料引起的肝脏氧化损伤;富硒大蒜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肝M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组大鼠肝GPx活性差异不显著,推断两种富硒植物硒清除肝脏MDA的机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以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选择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实验结束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近交系C57BL/6小鼠药物诱导后,各剂量组动物均能存活到8周,高剂量组存活率仅为20%远低于中、低组;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程度、肝组织病理改变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病理分析表明,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混合细胞浸润及肝脏纤维化。结论 10%四氯化碳给药8周后能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形成较稳定的肝纤维小鼠模型,为后续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钎焊降温速率对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板翅结构的三维热应力分析模型,采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随着钎焊降温速率的减小而减小;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分析了采动影响下断层滑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利用FLAC3D建立了逆断层简化模型,分析了不同断层倾角、不同落差及采掘工作面与断层不同距离的断层带附近煤岩体弹性能、断层面正应力与剪应力、断层滑移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了采动影响下逆断层特征参数对断层活化的基本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盘或下盘开采,断层带附近煤岩体弹性能集中程度随工作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大而降低,随断层倾角及落差的增加而增大,但下盘开采对断层带的能量集中程度较上盘高。下盘开采时剪应力较上盘显著增加,但正应力变化较小,易于断层活化。上盘或下盘开采,随工作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加,断层滑移量减小。上盘开采,随断层倾角增大,断层滑移量增加;随断层落差增大,断层滑移量减小。下盘开采,随断层倾角增大,断层滑移量减小;随断层落差的增大,断层滑移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Discussion 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petrogenetic dep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logic and geophysical data certificate that lithosphere and its down rock behave as solid, therefore, it is better to measur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etic depth according to internal stress of solid states. Lithomechanic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bigger the confining pressure, the bigger the tensile and shear strength of rocks,so rock can bear very high differential stress but it is not broken. Sibson put forward that the property of rocks under 10–15km of the surface changes from brittle to ductile (rather than from elastic to plastic). Rock with ductile deformation is still solid with elasticity, and it is not in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state. Now ingored differential stress has already been measured at deeper place, it cannot be used to measure depth with the static fluid model but with the elastic model for lack of rheological experiment data. The more correct depth could be calculated by the elastic model rather than the static fluid model. It is an advance to describe rock property with the viscoelastic or elastic-viscosity model, but it is not the progress to come back to the static fluid model from the elastic model. Generally speaking, isotropic equante normal stress i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namely tectono-original additional hydrostatic pressure is one order of magnitute more than differential stress i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which, superimposed on additional hydrostatic stress of gravity, will bring about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UHPM), no matter how big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is.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反射裂缝顶端附近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应力、应变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用应力取代应力强度因子的设想,论证了设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编制了三维有限元程序,并结合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储气库循环注采过程中循环应力对储气库岩石产生疲劳损伤的问题。利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岩心真三轴数值模型,根据岩心室内试验标定数值模型参数,然后对数值模型进行多周期等幅值轴向循环应力加载,研究循环应力对储气库岩石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应力加载过程中,模型内生成的无黏结接触数量和微裂缝数量逐渐增多,而生成位置受原始裂缝控制明显,模型孔隙度逐渐减小,且模型内无黏结接触数量、微裂缝数量和孔隙度的变化速率均呈递减趋势;相同应力水平下模型侧向应变和轴向应变均增大,但侧向应变占主导地位;模型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而模型泊松比和损伤量逐渐增加,且模型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损伤量的变化速率均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页岩气开采的过程中,对含有大量微孔洞的页岩的真实模拟存在困难,因为往往涉及到带有流体孔洞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拉格朗日网格与欧拉网格的过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带有流体的固体单元模型。在流固交界面引入面力平衡条件后,得到了它的修正余能泛函,并推导出一种新的带流体的应力杂交元。在与普通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对比验证其有效性后,分别研究了在形状、体分比、空间分布位置、半径改变时模型等效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形状对等效弹性模量影响不大;同体分比时,含流体孔半径增大,等效弹性模量也随之增大;体分比增大时,模型等效弹性模量逐渐下降;角度逐渐增大时,等效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并且下降幅度逐渐减小。模型在流固交界面发生应力集中,且集中方向为孔的上下两侧。  相似文献   

17.
荫罩是彩色显像管的分光部件,工作中因截获大量电子而发热,热变形将改变着屏电子束的位置,影响色彩对准.该文讨论荫罩槽孔尺寸与热变形的关系,对热变形引起的电子束着屏位移进行预测.首先建立较为精细的等效模型,考虑荫罩的不同区域,其孔形大小和腐蚀加工的深度不同,建立相应的等效代表单元,在保证拉伸模量等效的同时,兼顾槽、桥两个方向截面抗弯刚度的等效,因此,弹性模量是随位置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对荫罩热变形进行有限元模拟,并用摄动法讨论了弹性模量的差异对变形的影响.所得结果与生产实际一致,对于彩色显像管的设计和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通大桥群桩基础应力扩散角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代墩基法是群桩沉降计算的一种简化模式,在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时,得到的理论值往往偏大,经沉降经验系数修正后其值又偏小,而且按照从外围基桩以-φ/4(-φ为平均摩擦角)来考虑应力扩散作用显然不适用于深水群桩基础沉降计算.鉴于此,利用苏通大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考虑钢护筒与桩身共同作用,采用等代墩基法模型反演不同施工阶段应力扩散角,得到荷载传递过程中应力扩散角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给出用等代墩基法计算深水群桩基础沉降时应力扩散角的取值范围,为桩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渐开线直齿轮轮齿载荷及应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单对齿与双对齿的交替啮合、齿轮的啮合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齿轮在啮合中产生弹性变形等原因,使得齿轮的载荷十分复杂,要精确计算齿轮啮合过程的受力较为困难。对渐开线直齿轮的啮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齿间载荷分布的基本力学模型,分析了齿轮啮合过程的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参与啮合的轮齿所发生的各种挠曲变形和弹性接触变形的计算模型,进而建立了能够精确计算齿轮啮合过程中受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计算实例,计算了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受力、齿根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并用曲线进行描述。此计算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受力和应力,为精确进行渐开线齿轮的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按照弹性力学原理导出具有轴向力的厚壁筒应力计算公式,然后,按照模具的承载能力,建立两层组合凹模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优化程序,最后,对某厂提供的实例作了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