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没有根本改变以理论课程为主导地位的传统办学模式,各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举步维艰,多数高职院校以实验技能替代了社会实践。专业刊物有全国各地的专家撰写文章,可以提供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丰富的市场信息。本文从电子专业角度,举例说明开设专业刊物阅读课程是高职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韩叙 《科技信息》2012,(20):241-241,24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展,加强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研究,建立适应我国高职发展的高职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几种课程模式以及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实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高职院校要在通识教育理念下依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构建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行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全实践"理念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构建了课程教学、模拟教学、幼儿园实践、课外活动和技能竞赛、科研训练五位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晓蕾 《科技信息》2011,(30):237-238
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围绕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高职人才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使我国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素养具备的特征,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未能体现技术素养培养目标、忽视了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素养养成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思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设置高职课程、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高职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重视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的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卫 《科技信息》2009,(25):I0207-I0208
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培养模式。然而,对该模式的教学质量如何,与三年制高职有何异同,则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北海职业学院实施该模式教学的情况,以《英语》、《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5门课程为比对课程,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质量指标,对五年制和三年制这两种高职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惊奇表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三年制高职教育。为此,对这种教学质量现象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改革的必然途径。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单位实施隐性思政教育,而专业思政则是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各类课程及各类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刷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行业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印刷类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解决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探索一种具有印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现行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可从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考核反馈等几个方面探索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路径,明确考核模式改革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以期更好地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会军 《科技资讯》2013,(29):214-214
当前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机器人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论述了在《机器人技术》课程中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探索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面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教育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师专教育类课程如何走出传统结构模式,以新结构模式跨入21世纪,并在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追溯历史和分析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在揭示现行师专教育类课程结构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教育实践中暴露的种种不适应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师专教育学科“群”课程系和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1.
刘彦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12-112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的改革,本文以高职文秘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改革应用的模式、发挥的效用以及应当重视的几个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课程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建立学分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编写与课程模式相匹配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地未来教师教育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师专教育类课程如何走出传统结构模式,以新结构模式跨入21世纪,并在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追溯历史和分析现实相疆的角度,在揭示现行师专教育类课程结构形式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教育实践中暴露的种种不适应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师专教育学科“群”课程系和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4.
医学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群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趋势。加强专业群建设,必须对接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准确定位的基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探讨在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医卫类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基础医学课程融合方案,以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使课程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任少波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47-147,14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已取较大的成绩,但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总体上看还未有突破。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主流的课程开发模式,指出了现有课程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需重点关注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契机,如何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研究单元,分析了"1+1+1"工学交替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力图探索一种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邱宇 《科技信息》2010,(34):205-205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及特点:适应社会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整个高职高职教育中占很大的比重。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并且在附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所以如何上好实践课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压片机操作为例对实践课程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电气自动自动化专业是我院开设较早的专业,原有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已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题组的成员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展开调研,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基础上,采用立项课题的研究形式,对高职电气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创建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9.
侯玮薇 《科技信息》2011,(31):369-369,379
课程评价在有效评估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各个高等职业学校普遍认同和应用,传统的课程评价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改革。本文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几个维度来研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以课程评价为导向来促进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电气自动自动化专业是我院开设较早的专业,原有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已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题组的成员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展开调研,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基础上,采用立项课题的研究形式,对高职电气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创建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