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是在光检测器件PIN管的光敏面与光纤连接器插头之间加入一段短光纤——过渡光纤,将过渡光纤和PIN管封入连接器,制成新型的带光检测器件PIN管的活动连接器,它可以使PIN管达到密封的要求。由于光纤端面能充分接近光敏面,与原用玻璃窗密封相比,耦合效率大大提高,並可在光纤和光敏面之间注入匹配剂,以进一步提高耦合效率。同时适当地选择过渡光纤,可放宽连接器的制造精度,降低连接器的连接损耗。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基于视觉的光纤精密对接的特征点提取速度和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空间矩算法的光纤纤芯轮廓特征点亚像素快速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光纤纤芯的初始位置进行快速搜索,进而对纤芯和光纤端面进行边缘追踪,提取出纤芯的边缘;然后采用改进空间矩算法得到边缘的亚像素位置,并对提取到的纤芯边缘点和端面边缘点进行直线拟合,求取光纤中轴线及端面直线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光纤纤芯轮廓特征点提取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抗噪性好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能满足实时精密对接光纤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光纤传感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无需供电、灵敏度高和可集成等优点,在光纤端面上设计制备微纳传感结构是实现探针式光纤传感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七芯光纤端面作为平台,在其上设计了微纳波导对称耦合的双环微腔光学系统.环形微腔与微纳波导间隔一定距离,实现倏逝波耦合,波导中的光耦合进入腔内激发其高品质因子回音壁共振.当外界气体刺激改变...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小面积,特别是微小“盲孔”底面形貌的非接触精密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成像原理的光学结构,采用内窥式镜头解决数值孔径受限问题;通过定变焦距镜头组合达到低倍定位和高倍分析要求;利用光学微扫描器实现扫描瞄准功能,针对FC、SC光纤连接器构造设计,探测头可深入内径2.5mm盲孔,设计分辨率达到600lp/mm,主要应用于光纤端面检测、精密制造和临床诊断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光纤活动连接器产生插入损耗的原因 ,介绍减小插入损耗的一些方法 ,并用标准跳线对比法测量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用标准跳线对比法测量能很好消除连接器产生的反向反射光的影响 ,使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光纤端面的几何参数进行自动测量,具有处理速度快、测量精度高以及不过于依赖操作水平的优点.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各种光纤端面图像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数字图像处理;针对不同光纤端面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各种待测光纤的几何参数;并用Matlab7.0软件设计出简单方便且功能完善的光纤端面几何参数测量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
简讯     
由上海市教委下达、上海大学光纤所姚寿铨副教授承担的“单模光纤非机械式开关的研究”课题已于1998年5月在市教委主持下,通过了技术鉴定. 光纤开关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元件,目前市售的光纤开关是采用机械形式的,即采用弹簧力或电磁力将一端光纤往复于两个位置,分别与固定在这两个位置上的两根光纤的端面对准相接来进行切换光路的.这种机械往复式的开关由于两个相对接的光纤端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有较大的对接损耗,并且由于单模光纤的芯径只有9μm左右,多次往复开关总有一定的机械误差而造成重复性较差的缺点.所以目前在光通信网络中很少使用,而宁愿采用手工转换活接头来切换光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纤连接器在特殊环境应用中经受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交替变化,在焊缝处易产生疲劳裂纹、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采用黏塑性本构方程描述金锡焊点的力学行为,模拟光纤连接器在服役过程中连接界面处的应力应变场,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焊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发现:裂纹萌生的危险点位于下端面焊料层与可伐合金底座的交界面上,其累积非弹性应变值最大为1.22×10~(-3);裂纹往往由上下端面萌生,逐渐向中心扩展,最终贯穿焊料层.通过比较不同结构参数对焊点应力应变影响,发现当焊料层厚度为50μm,即底座孔内径为1.49mm,插针外径为1.39mm时,焊料层中应力和累积非弹性应变值最小,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也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C_2H_2气体检测灵敏度,替代多通池在吸收光谱检测中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应用于C_2H_2吸收光谱检测的特殊微结构光纤,即单孔单芯内悬挂光纤.以C_2H_2吸收谱线1.531 6μm的激光作为工作波长,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光纤的模场分布,分析了光纤纤芯半径r、纤芯折射率n_1及包层厚度D对基模中空气内层能量占比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的光纤参数(空气内层半径R=25μm,纤芯半径r=0.49μm,纤芯折射率n_1=1.72;包层厚度D=5μm,折射率为n_2=1.45).提出了该光纤用于C_2H_2检测的方案,理论计算该光纤在光程1 km的情况下获得10~(-13)量级的探测极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纤芯失配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不敏感传感结构并且得到了实验验证。该传感器由一短截细芯光纤和单模光纤布拉格光栅熔接而成。光通过细芯光纤时激发出一系列包层模式,并通过纤芯失配的熔接面进入后面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其中,一些低阶模式会被光纤光栅反射耦合回传输光纤的纤芯,耦合效率与光纤的弯曲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低阶奇数膜LP3n对光纤弯曲度有极大的灵敏度。通过对包层模式的选择性监测和能量检测方法,提高了传感器的弯曲灵敏度,并避免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