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休闲时代,城市休闲功能的打造将成为城市经营与城市定位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构建成为了现代生活和城市空间设计所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构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布局"太空"模型,以泉州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Coerldraw绘图等方法,对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在上述模型的理论指导下,构建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其意义在于,不断满足泉州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泉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设施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竖立城市形象和个性的有力手段.在当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人们正逐步向休闲社会迈进,相应的人们对公共休闲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也包括其间的设施设计.本文通过对公共休闲设施的考察,运用环境行为学、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理论,对影响公共体闲空间设施设计的相关要素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休闲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乃至相辅相成的两个元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闲暇的增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休闲业正处于一个辄待腾飞的阶段。发展城市闲暇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侧面,是健康城市的必需。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如何建设和谐的城市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不同构成元素,相互间必然存在排斥、竞争、摩擦,需要通过整合—即整体的调控和必要的约束、限制甚至强制,实现相互协调与合作,使之共生于一个整体之中。整合的目的是架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促进系统整体突现性的产生,进而达成有机、有序。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收入与休闲成强相关性.但达到并维持普遍的充分而健康的休闲,只需要收入达到某一个点即"休闲关节点".休闲城市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市民收入的"休闲关节点".对青岛、烟台和威海的休闲调查,多方面结果均显示:人均月收入3001-4000元是一个"休闲关键度",在此之下的休闲状况明显低迷,在此之间则显著好转,并趋于理想化,在此之上则在理想化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市民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大致是休闲城市的一个收入标准或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休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深化了对城市功能的认识,实现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理念转变,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目标.调查中国休闲城市建设现状和城市休闲系统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政策依据.青岛的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了一个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典型样本,对青岛常住居民休闲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青岛的休闲城市建设在休闲供给、休闲需求、休闲环境以及休闲支持因素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休闲供给和休闲服务不足、居民对公共休闲设施及其服务的满意度较差、居民休闲活动内容比较单调,休闲活动层次较低、居民休闲技能欠缺、城市休闲氛围和休闲设施的可亲近性不足、居民对休闲城市认知度低、缺乏休闲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  相似文献   

7.
以安庆市188个公共休闲资源为调查研究区域,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GIS空间分析与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并分析安庆市全域公共休闲空间结构及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安庆市公共休闲资源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城镇的建成区;(2)安庆市公共休闲空间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进行再开发,公共休闲空间在功能上呈现叠加的特点;(3)安庆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均衡程度总体不断提升,呈现出由低水平集聚向优化均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推崇效率、快捷的"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后却逐渐"慢下来",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本文在分析其节奏放缓原因的基础上,从城市公共空间视角入手,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难免受到国际化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国际化"的趋势,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本土化"才能体现在城市发展之中。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非截然对立,和现代化也并不矛盾。本文侧重于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为借鉴,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间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爱丁堡城市空间以及传统聚落的分析,指出国内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2个设计方案(C-House,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正城市设计)为实例,提出并探讨了最大化建筑和用地的可穿越性的设计原则,以及由此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为其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合分析了当前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特性以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与景观安全性设计的关系,探讨了景观设计对于改善区域安全性所起的重要作用,简要概述了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有关安全性保障的交通、道路、儿童游戏空间及临近建筑的活动空间等,认为景观设计师应担负其所设计区域安全性保障的社会责任,具有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是未来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韧性城市"的理念,建构了韧性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结合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措施,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制度韧性"体系.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依赖于健康精明的规划干预,包括规划全过程纳入健康影响评估、完善城市应急服务能力规划、建立"枢纽—节点—应急流"的韧性公共空间体系、统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补充空间”在利用城中村本身价值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补给城市的必要性空间,使城市的这部分功能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就目前从城中村的改造实践来看,城中村作为城市“补充空间”在居住、商业、文化三种类型上补充了城市的功能空间.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立足发挥城中村城市补充功能和城中村自身特色的、多元方向的城中村改造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健康理念的城市居住空间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居住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直接关联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从各方面影响着居住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空间的健康理念更显得重要。城市居住空间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并在设计中合理地把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住宅室内空间环境的健康性,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城市住区公共设施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并以工业设计的视角和方法,论述人、产品与环境三者的关系;继而剖析了当下住区设施存在的缺乏功能性、设计性、人文化三大突出问题.结合上述问题,探讨了从工业设计的视角出发寻求住区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途径,提出了设计理念、原则及其具体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的城市灾害实际情况,依托不同级别的绿地建立避难空间体系仍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主要选择.指出了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在避难减灾方面存在的重宏观微观,轻中观;重形态,轻功能;重比例,轻人均;重平地,轻山地等规划设计问题,并借鉴亚洲其他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实例,提出在规划设计中依托绿地系统完整构建城市避难体系,合理设置各级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切实满足避难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行政区—街道—居住区尺度,剖析公共开放空间社会游憩服务本质并针对性地提出其服务优化策略。【方法】借助GIS、RS技术,以南京市中心城区游憩型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公共开放空间服务供给能力、居民游憩需求以及交通渠道3个方面,根据可达性相关指标定量化分析其服务能力。【结果】①供给侧:研究区公共开放空间数量略显不足且分布较为不均衡,结合人口分布表现为老城区服务效率较高、边缘区域则较差。②需求侧:结合人口分布,老城区80.15%的居住区属于游憩需求冷点地区,边缘地区需求热点则较多。③4种交通方式下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差异明显:机动车可达性最佳; 其次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 步行可达性最差,仅有35.13%的居民可以在20 min内步行到达临近的公共开放空间。【结论】从供需双向出发评价公共开放空间游憩绩效水平,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居民游憩需求合理布局以及构建慢行系统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能缓解当前以南京为代表的密集型城市中游憩空间供给不足与居民生活休闲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并对接南京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城乡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