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Tb2(pMOBA)6(phen)2]配合物(pMOBA:对甲氧基苯甲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啉),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用TG DTG,DTA,SEM和IR技术研究了标题配合物在静态空气中的热行为,运用Malek等提出的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1步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为SB(m,n),求得第1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140.92kJ/mol,活化自由能ΔG为145.16kJ/mol,活化焓ΔH为136.06kJ/mol,活化熵ΔS为-15.53J/(mol·K),指前因子lnA为29.26.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技术,研究过氧化二异丙苯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运用Starink法,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MKN)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ABSW)法分析非等温动力学数据,推断出过氧化二异丙苯热分解动力学模式为收缩球状R3模型,得到其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3(1-α)2/3,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为117.32 kJ.mol-1,活化自由能ΔG≠为123.12 kJ.mol-1,活化焓ΔH≠为113.69 kJ.mol-1,活化熵ΔS≠为-21.41 J.(mol.K)-1.  相似文献   

3.
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Eu2(m-BrBA)6(H2O)2(phen)2]配合物(m-BrBA代表间溴苯甲酸根离子;phen代表1,10-邻啡罗啉)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根据TG曲线确定热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1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为SB(m,n)。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元配合物La(Et2dtc)3(phen)的热化学性质.方法采用了微量热法和燃烧法.结果铜试剂(NaEt2dtc·3H2O)和邻菲咯啉(phen·H2O)与水合氯化镧(LaCl3·3.94H2O)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三元固态配合物La(Et2dtc)3(phen).在298.15 K下测得了该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rHθm(l),为(-8.801±0.043)kJ/mol,计算了固相生成反应的焓变△rHθm(s),为(70.428±0.293)kJ/mol;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cU为(-17 455.98±7.98)kJ/mol,其标准燃烧焓△cHθm和标准生成焓△fHθm经计算分别为(-17 475.19±7.98)kJ/mol,(-1 257.78±8.84)kJ/mol.结论IR光谱表明该配合物中La3+与3个NaEt2dtc中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邻菲咯啉中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5.
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Tb2 (pClBA) 6(Phen) 2 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采用TGDTG ,SEM ,IR技术研究了对氯苯甲酸铽与邻菲罗啉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行为 .运用Malek法分析TGDTG曲线 ,得到了标题配合物第 1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为SB(m ,n) ,其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 16 4kJ/mol和32 .8.用等温TG法得到失重 10 %的寿命方程为lnτ =- 33.0 5 6 9+2 0 5 12 .36 /T .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Im)、L-α-丙氨酸(A la)的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Er(A la)2(Im)(H2O)](C lO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高纯流动N2气氛下测定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由两个放热峰组成,配合物开始分解的温度为494.7 K,峰顶温度为547.3K和628.4K,热分解焓为2 544 kJ/mol和1 006 kJ/mol,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铜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合成了Cu(C8H5O4)2·2H2O,并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体,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DTA对产物进行鉴定.以Achar法、Coats-Redfern法对TG曲线数据进行非等温动力学拟合,得到第一步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2(1-α)[-1n(1-α)]1/2,活化能E=135.0kJ/mol,指前因子lg(A/s-1)=14.89;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ln(1-α)]-1,活化能E=289.7kJ/mol,指前因子lg(A/s-1)=26.86.  相似文献   

8.
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铒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铒配合物进行了合成和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等方法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热分解失水、氨基酸骨架断裂,最终配合物为稀土碱式盐.对配合物第1、第2步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23.42和222.83 kJ·mol-1,指前因子的对数值分别为36.31和41.00,复杂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同时被确定.  相似文献   

9.
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合成了1,10-菲啰啉(phen)的三种稀土配合物Nd(phen)(CH3COO)2(NO3)(1),Eu(phen)2(NO3)3(2),Ho(phen)2(NO3)3(3).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静态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并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各配合物的非等温热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推断出各反应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计算出了其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nA).  相似文献   

1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溴化重稀土甘氨酸配合物(GdBr3·3Gly·3H2O、TbBr3·3Gly·3H2O、DyBr3·3Gly·3H2O)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用Ozawa法、Kissinger法、Achar微分法及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A),并推断出了配合物失第1分子水、失第2分子水、脱甘氨酸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a/dt=A/β·e-E/RT(1-α),dα/dt=A/β·e-E/RT(1-α)2,dα/dt=A/β·e-E/RT(1-α)2  相似文献   

11.
用等转化率法测定了β-CD与1-MCP包结物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ln (Φ/Tm2)~1/Tm和ln Tm~1/Tm作图均能得到一条线性关系良好的直线,由此可以求出活化能Ea=101.71 kJ / mol,指前因子A = 4.05 × 1011 s-1,活化焓ΔHa = 97.81 kJ/mol,活化熵ΔSa = 5.03 J/(mol·K).β-CD与1-MCP之间没有形成强烈的化学键,而主要是靠范徳华力相结合的.β-CD与1-MCP包结物热分解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是范徳华力的断裂,没有新键的形成来补偿旧键断裂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2.
用等转化率法测定了β-CD与1-MCP包结物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以ln (Φ/Tm2)~1/Tm和ln Tm~1/Tm作图均能得到一条线性关系良好的直线,由此可以求出活化能Ea=101.71 kJ / mol,指前因子A = 4.05 × 1011 s-1,活化焓ΔHa = 97.81 kJ/mol,活化熵ΔSa = 5.03 J/(mol·K).β-CD与1-MCP之间没有形成强烈的化学键,而主要是靠范徳华力相结合的.β-CD与1-MCP包结物热分解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是范徳华力的断裂,没有新键的形成来补偿旧键断裂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3.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O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啰啉(phen) 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 (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 (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n(C3H7NO2)2(C3H4N2)(H2O)](ClO4)3(In=Eu,Dy).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高纯流动N2气氛下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它们的热分解过程都是由两个放热峰组成,两个配合物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97.2K,491.8K,峰顶温度分别为564.4K和613.2K,544.4K和615.1K,热分解焓值分别为2026kJ/mol和961.2kJ/mol,2596kJ/mol和1097kJ/mol.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6 mol.L-1 HCl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8-羟基喹啉与醋酸铜固相配位反应焓Δr(H○-∏)为-7.834±0.074 kJ.mol-1,从而计算得出配合物Cu(oxin)2的标准生成焓Δf(H○-∏)为-114.071±0.074 kJ.mol-1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配合物 [MnL(Ac) (H2 O) ]Ac·H2 O(L表示糠醛缩邻苯二胺 )。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 ,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锰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推断出第一步和第三步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 dt=A·e-E RT·3 2 (1-α) 4 3[1 (1-α) 1 3- 1]- 1 ;dα dt=A·e-E RT·(1-α) 2 。  相似文献   

17.
精制后的聚己内酯用三氯甲烷为溶剂制成溶剂膜.以调制式热重分析(TGA)为聚己内酯热裂解的研究方法,并使用核磁共振(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热裂解后所得的产物.TGA的结果表明,聚己内酯的热裂解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的分解温度为205~295℃,失重率为7.0%;第二步分解温度为311-374℃,失重率为88%.结果同时得到了聚己内酯热分解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速率比等热分解动力学常数,分别为第一步80kJ/mol,5min-1和0.3,第二步分别为146kJ/mol,11min-1和0.47.裂解后的产物经过NMR和FTIR分析,发现不但有高分子的聚已内酯,也有呋喃、取代环丙烷以及不饱和的羧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产生.  相似文献   

18.
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不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比较法和主曲线法在求算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时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不同,为此而探讨了2种方法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碳酸钙热分解过程,通过这2种方法分别求算了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三因子".比较法结果:活化能Ea为174.00kJ·mol-1,指前因子A为9.63×106s-1,机理函数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f(α)=2(1-α)1/2和g(α)=1-(1-α)1/2;主曲线法结果:活化能Eα=169.81 kJ/mol,指前因子A=3.84×106s-1,机理函数微分表达式为f(α)=2(1-α)1/1.57,积分表达式为g(α)=1-(1-α)1/1.57,2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这2种方法判定动力学"三因子"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在空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差热扫描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掺钴草酸锌(CoxZn1-xC2O4.2H2O(摩尔分数x为0和5%))的热分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进行分析。动力学分析采用多升温速率法,通过Fredman方程和OFW方程2种不同方法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行计算,考察钴掺杂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钴掺杂使草酸锌热分解反应的热量变化由吸热变成放热;随着钴的掺入,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即钴掺杂使反应的难度降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的活化能分别为E=178.5 kJ/mol(x=0)和E=150.0 kJ/mol(x=5%),最可几机理函数均为Cn(自催化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国产CDR-4P型差动热分析仪测得DSC曲线,利用积分法和微分法逻辑选择确定了β-烷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配合物热分解的最可几数学机理函数F(a)=[-ln(1-a)]2/3;f(a)=3/2(1-a)[-ln(1-a)]1/3,从而计算出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分别为logA=25.6和E=283.4 kJ/mol, logA=24.7和E=278.6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