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EPA功能块的设计与实现,概要介绍了EPA通信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二者之间的互连, 通过案例分析详尽说明了EPA功能块在现场设备通信模块与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EPA功能块的设计与实现,概要介绍了EPA通信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以度二者之间的互连,通过案例分析详尽说明了EPA功能块在现场设备通信模块与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EPA通信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EPA标准通信模型的基础上,对EPA通信协议栈进行了系统设计,利用C8051F120单片机和RTL8019AS网卡芯片开发EPA通信模块,给出了EPA标准通信协议栈在该模块上的实现过程。测试表明,该协议栈完全符合EPA标准,且运行稳定,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4.
 重组DNA技术于1972年诞生于美国高校实验室。重组DNA咨询委员会(简称RAC)问世于1974年,并于2019年退出历史舞台,为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立下了汗马功劳。RAC在美国基因操作技术风险规制中跌宕起伏的演变史,是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证。通过探究RAC及其监管权是在哪些力量的作用下问世,还原RAC在基因操作技术风险阴霾笼罩下被政府当局质疑能力的历史图景,呈现美国基因治疗的基本规制路径,描述RAC审批首次基因治疗的经过以及RAC在首次基因治疗致死事件中的应对表现,阐述RAC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和缘由,从而描摹一幅美国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演变历程的脉络图。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EEA标准的无线和有线网段的无缝集成问题。探讨了EPA中基于无线的通信模型,即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和蓝牙标准的无线EPA设备与有线(以太网)EPA设备的通信模型。通过对EPA设备间的通信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有线与无线设备之间通信的两类调度管理思想及特点。通过对演示系统的测试,验证了该通信模型能较有效地完成EPA无线设备与有线设备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再生混凝土材料及简支板阻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挂、悬臂和简支试验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添加高分子阻尼材料、边界条件以及损伤程度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及再生混凝土简支板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再生混凝土的材料阻尼性能,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阻尼比呈现增大趋势,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阻尼比比普通混凝土高30%以上;添加橡胶颗粒能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材料和板在弹性阶段内的阻尼;而添加聚丙烯纤维对弹性阶段的再生混凝土材料阻尼比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再生混凝土板,其阻尼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对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再生混凝土板的开裂行为与阻尼测试结果存在相关性,表明因裂缝而产生的界面摩擦阻尼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板阻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声誉属性证书的概念,即把声誉评估内容作为属性证书中的属性项,从而将声誉评估扩展为基于数字身份证书的属性证书.通过绑定信息实现与数字身份证书的紧耦合,对数字身份证书进行了扩展,使得数字证书中心既是数字身份证书的管理者,又可通过其查询到相应的声誉值,给出了基于声誉属性证书的在线交易协议.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构件的阻尼性能与其混凝土骨料组分的特性密切相关.以不同再生骨料取代天然砂石,采用悬挂梁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弹性阶段一阶阻尼比,并探讨其与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间的关系;通过氮气吸附法和扫描电镜测试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与界面特征,分析其阻尼机理.结合文献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阻尼比显著增大,阻尼比随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骨料特性尤其是骨料表面改性对混凝土阻尼性能影响显著.再生骨料取代天然砂石,增大了混凝土的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增加了薄弱界面过渡区,界面过渡区的滑移摩擦及孔隙的柔性缓冲作用,是再生骨料混凝土梁阻尼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端"多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N-Party EKE-U给出一种有效攻击和一个缺陷.一种攻击是指基于"开端"协议参与主体的未限制的特殊性,它不能抵制服务器的有限协同攻击;一个缺陷是指协议消息主体身份不确定性而导致协议不能正常进行.分析这些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一种改进的协议N-PartyEKE-UI.改进后的N-Party EKE-UI协议在RO模型中不但是可证安全的,而且随参与方数量的增加通信轮数复杂度并未增加,同时采用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的方便认证模式,对于解决开端安全协议的实际应用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靠度的再生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异性对再生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的影响,以普通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为参照,保持规范目标可靠指标不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的最小配筋率和受剪时的最小配箍率,并将结果与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由于钢筋的存在,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对其受弯承载力变异性的影响较小,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筋率提高很小.对于再生混凝土梁受剪,当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为0.2时,C30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箍率为0.17%,相比较普通混凝土梁约增加32.0%.通过合理增加配筋可以保证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可靠指标与普通混凝土梁一致.  相似文献   

11.
Dickson D 《Nature》1981,294(5840):391-392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decided earlier this year to require special prior approval for all future grant requests from Dr. Martin Cl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because of his unauthorized experiments on human patients involving the use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one of three NIH institutes funding research by Cline, has now taken the further step of prematurely terminating its current grant to Cline.  相似文献   

12.
分别使用加速碳化和纳米SiO2溶液浸泡的方式,对由两种强度等级混凝土(C30和C60)获得的再生粗骨料(RCA)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不同方式改性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并进行硫酸盐侵蚀实验.运用抗压强度实验和分光光度计法,分析RAC的宏观力学性能和硫酸根侵蚀深度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和热重分析(TGA)手段,研究硫酸盐侵蚀后两种改性RAC的界面过渡区(ITZ)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AC的力学性能随着硫酸盐侵蚀龄期的延长先增加后急剧降低.相比而言,纳米SiO2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使制备的RAC水泥水化更加充分,老骨料-老砂浆ITZ更加平整致密,表现出更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不同搅拌工艺的再生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和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纳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搅拌工艺的新界面过渡区的弹性模量随着与老砂浆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是采用二次搅拌工艺的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老界面过渡区的弹性模量随着与天然骨料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增加.采用二次搅拌工艺新的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较普通搅拌工艺的新界面过渡区更为致密,且孔隙率和氢氧化钙晶体含量较少.由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纳观力学性能和宏观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知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可以改善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结构等效刚度、结构阻尼比、结构振型、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模型抗侧移刚度退化、自振频率随之下降、结构的阻尼比逐渐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层间变形作为评估指标,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经过多次地震试验后,尽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破坏较为严重,但在1.170g地震试验后仍然没有倒塌,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Budiansky S 《Nature》1983,304(5927):572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s asserting regulatory control over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 such as oil-eating bacteria, intended for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EPA's legally-complex claim that such organisms are "new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thus subject to the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 raises a challenge to the adequacy of regulation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 Recombinant DNA Advisory Committee (RAC) over the commercial and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elease. Industry, which has been voluntarily adhering to the RAC guidelines, is reluctant to challenge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ively lenient TSCA requirements but eager to see the legal uncertainties resolved.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用废易拉罐剪成纤维条制备纤维再生混凝土.通过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RRAC)、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和天然骨料混凝土(nature aggregate ...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场总线CAN采用的CSMA/CD协议及非破坏性逐位仲裁机制解决媒体共享的原理,构造了基于全网的优先权队列,将报文冲突的过程变为优先权仲裁的过程,提高了信道的使用率,解决了报文传输的延时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解析,并与相关的访问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模型再生混凝土进行细观数值分析,获取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内部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变参数分析,讨论不同天然骨料、界面过渡区和老硬化砂浆的力学参数对模型再生混凝土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再生混凝土天然骨料之间的新老界面过渡区处存在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天然骨料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现象愈加明显,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现象则逐渐减弱,老砂浆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特征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刀口约束法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粉煤灰、矿粉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以单位面积平板上的总开裂面积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试件的抗开裂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试件总开裂面积逐渐增大;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总开裂面积是普通混凝土试件的1.5倍左右.掺入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试件的总开裂面积相比不掺矿物外加剂的对照组下降了72.1%.矿粉对于再生混凝土开裂面积的抑制作用不及粉煤灰有效,但其有助于减小裂缝分布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20.
现浇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完成的6层现浇再生混凝土(RAC)空间框架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等级7级划分标准,明确了基于结构极限状态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变形和能量线性组合的双重破坏准则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变形和能量线性组合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地震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发展过程,为基于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