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燃气汽车具有相对低污染特性,在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江河日下的今天,人们对燃气汽车寄予厚望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认为将绝大部分汽车改成燃气汽车就可以彻底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了。这种观点在有形无形当中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有着潜在的危害性。本文就其中几个较为重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燃气汽车对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市可用的燃气汽车已达4.9万辆。为评估其影响和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应用修正的M OB ILE 5和PART 5模型估算汽、柴油车的排放系数,并结合国内外测试数据估算燃气汽车的排放系数,进一步计算应用燃气汽车前后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应用单燃料压缩天然气(CNG)车替代柴油公交车的措施最有效,单车削减尾气颗粒物和NOx排放的比例达91%和59%,2003年削减总量约为91 t和1.5 k t,占出租车和公交车使用燃气时排放削减总量的91%和88%;但HC和CO排放增加。今后应加强CNG公交车的维护保养,在发展液化石油气(LPG)汽车时应选用单燃料车。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发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针对LPG单燃料发动机,介绍了一种基于独创的旋转矢量坐标系的发动机逐缸燃气喷射模型,并给出了6102LPG发动机六个独立气缸在一个燃料周期的燃气喷射量的具体表达式。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的计算系统应喷射的燃气量,计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LPG/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液化石油气(LPG)、柴油以及两种LPG/柴油混合燃料(LPG质量分数分别为30%及50%)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探讨了混合燃料成分、启喷压力、喷孔直径和喷射背压等参数对喷雾贯穿和喷雾形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喷射条件下,纯LPG的喷雾贯穿距离最短,蒸发气化速度最快;四种燃料喷雾的贯穿距离均随背压的升高而减少,而其喷雾锥角则随背压的升高而增大;当背压大于LPG的临界压力时,两种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均随喷射压力的上升、喷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背压对贯穿距离、喷雾锥角的影响均大于启喷压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发动机平均值模型不能反映气缸间的差异性、控制精度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的问题,文中以液化石油气(LPG)单燃料发动机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独创的旋转矢量坐标的发动机逐缸燃气喷射模型,并给出了6102LPG发动机6个独立气缸在一个燃料周期的燃气喷射量的具体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计算各气缸应喷射的燃气量,计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曲靖市的品牌战略应企业品牌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并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应重点围绕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化工、矿冶、汽车和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六大支柱产业来进行,打造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要着力打造"现代工业强市"、"珠江源大城市"、"十佳宜居城市"、"美食文化城市"四大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7.
李夫仲 《工程与建设》2008,22(2):184-185
城市发展与港口建设不相协调是目前许多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将带动码头的建设,对码头的功能和吞吐能力要求也更高.文章针对巢湖港现状以及巢湖市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巢湖港迁建是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新港区的建设与港口规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子 《广东科技》2011,20(23):50-51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汹涌的交通拥堵以及不断增加的停车纠纷,与明晰的汽车振兴计划之间形成了一个让人尴尬的矛盾。海量的车位缺口,以及不断扩大的“剪刀差”,预示着停车难题的持续恶化。大城市停车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汽车数量增长太快,二是城市停车场数量规划不够或者不合理。停车难的问题引发了一场讨论——如何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合理建设停车场。  相似文献   

9.
从城乡和谐发展的视角看,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约束和城市发展限制、特别是中小城市发展限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改革,通过重建社会来再造城市经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重点加强作为大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中间地带"的中小城市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区域的发展,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大城市群,从而引发了诸如水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等社会公害。因此,在城市建设上,要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充实城市经济实力,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引导城市群的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交通拥堵是当今大城市疾病之一.为了探究疏解人口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文中以我国35个主要城市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交通拥堵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若仅仅通过降低城市人口密度不一定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路网密度呈显著负向关系,汽车保有量、城市第三产业与城市交通拥堵呈显著正向关系.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疏解人口,更应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采取紧凑式人口布局与分散式服务业布局模式,缩短居民通勤距离.此外,应提高城市路网密度,灵活采取机动车限行政策.  相似文献   

12.
焦炉气又称焦炉煤气,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将焦炉气用作汽车燃料既能改善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又能解决燃气资源的浪费问题,但是焦炉气汽车加气站设计在目前没有现成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可依,因此如何解决焦炉气加气站的消防设计问题,已成为设计中的首要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有礼 《工程与建设》2012,26(6):852-853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城市能源,在改善我国城市的能源结构、加强环保、减少大气污染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天然气管道网络在我国各大城镇迅猛发展,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生命线,面对如此庞大的地下燃气管网,如何预测、防止其泄漏是全国各大城市燃气公司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拥有汽车已成为进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需求的增长,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和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日益加剧,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进入90年代,随着对低污染排放汽车的需求呼声日渐高涨,国际上使用燃气燃料重点也向日益增长的环保因素倾斜,  相似文献   

15.
城市燃气管网负荷预测是制定城市燃气建设规划、确定燃气生产企业大、中修计划以及燃气输配企业科学调度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燃气生产、榆配管理的现状,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城市燃气管网负荷预测方法,并评述了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相似文献   

16.
地铁可以改变城市。地铁的开通,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交通、面貌,包括物业的升值都有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地铁已成为一个大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运营地铁,正在建设地铁的有哈尔滨、沈阳等城市,成都也是其中之一。 2006年可算是成都的地铁元年,地铁建设自然成为了  相似文献   

17.
沈小俊  高飞 《科技信息》2009,(9):323-324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经验。指出中国大城市面临着小汽车私有化、快速城市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的冲击。由于各种资源限制的国情,城市交通体系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运输体系。而成功地实现并运做这种运输体系的前提是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使用模式;同时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及政府诱导政策是实现这种运输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分析了交通建筑在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在我国现阶段中交通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围绕交通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如交通建筑将大量建设、交通建筑的综合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大城市交通立体化和城市立体化的趋势等。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停车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各城市的交通模式与交通建筑模式将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19.
特色商业街是展示城市商业形象和发展水平的窗口,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特色商业街建设方面,不仅要具备一定基础,更需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本文概要探讨了国内几大城市特色商业街发展建设情况,并就搞好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受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城市路面交通面临发展的极限,地下道路的规划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将常见的地下道路分为小汽车专用道路、混合通行道路和货车地下通道等三种形式,分析了地下道路及环境特征。通过对实际交通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交通运行条件、外界环境条件、流量范围条件下的地下道路交通流速度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