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芳标乃云间词派之后劲。他的《湘瑟词》以才气见长,乃才人之词。其词格调疏朗,多隐逸之思,但有帮闲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湘瑟词》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4.
李雯是云间词派著名词人,对清词中兴有开启之功。他的《蓼斋词》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艳情。李雯暗恋柳如是,《蓼斋词》中多春闺风雨之艳词,抒发了他对柳如是的刻骨相思,感伤而凄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钩索柳如是在云间的情感经历,主要考证了她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的恋情,而忽略了她与李雯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二是悲秋。《蓼斋词》自伤身世,流露出文人悲秋的凄寒心态。三是易代之悲与仕清失节的愧悔。《蓼斋词》在艺术上能糅合明代传奇叙事之精神,抒情中蕴含戏曲之结构。李雯主要取径于南唐北宋词,又得李清照词之神韵。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6.
重文词的运用,在屈赋其它二十四篇里并不明显;但在《悲回风》一文中却特别突出,疑非屈原所作。宋玉《九辩》及《高唐赋》中有类似《悲回风》之情形,而在刘向《九叹》之前的拟楚辞类作品里没有此种形态。《悲回风》存在明显的错简,"惟佳人之永都兮"之后的文字历来颇遭学者质疑。综合各种迹象,《悲回风》应系宋玉作品与屈原残缺的《悲回风》所拼接而成。  相似文献   

7.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将《三国演义》罗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收集小说的骂词及相应英译的典型数据(译例),在汉英对比分析基础上评析罗慕士翻译骂词的实践。通过对罗慕士翻译骂词的文本目的、翻译方法的讨论,证明罗慕士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翻译目的,既让英语读者了解并欣赏了汉语的骂词,又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铁夫的词学活动包括词体创作、词学交游与词学研究等三个紧密勾连的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师出名门基础上的梦窗词研究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杨氏深受朱祖谋影响,所作极力摹习梦窗,是他肆力梦窗词研究的主要内在缘由。又借助与当代词宗的亲密师弟关系,快速融入主流词坛,抓住词界热点细致研讨,是其得以推出梦窗词研究方面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外在推力。杨铁夫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为近世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学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独特的词史价值和词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仲恭为朱淑真《断肠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后简称魏《序》)是学术界研究朱淑真生平较为可信的重要资料。然而魏仲恭在《序》中并未说自己编辑朱淑真之诗,而后人多沿袭成说,习焉不察。本文试从版本以及朱淑真诗与魏《序》的矛盾之处,证明魏仲恭只作《序》而未纂诗。  相似文献   

10.
郭麐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以诗词古文知名于世,论词以浙派为宗。纵观早中晚期词作,其词风经历了从追步花间到宗尚南宋终归于浙西词派的渐变过程。晚年检讨得失,词风越出浙派范围,抒写性情,自成一格。其写心、适性的词学观点纠正了浙派末流的重形式轻性情的流弊,浙词为之一变。纵观郭麐的词学理论与浙派的离合,既是对浙西词风的革新,亦标志着浙派走向颓势。  相似文献   

11.
当今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语言,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专有,而是一个中性信息媒介。“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组成部分在争议中诞生。“中国英语”是以一般英语规范为核心的中国人使用的一个英语变体,其特征深受中文和中文思维方式的影响,并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上都有体现。共时角度下“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包含了其产生的文化心理原因;“中国英语”产生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从洋泾滨英语到通用语最后到“中国英语”——都有其社会历史成因。这就证明了“中国英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13.
潘向黎用自己的笔将其对生活与生命的关注进行了审美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来源于小说这种文学影式本身的魅力.女性的视角造就她小说温情之美,而意象叙事的运用形成她小说诗的意蕴和散文化的风格.在<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的艺术创造上,充分体现了潘向黎对文学的现实性与美的坚守.  相似文献   

14.
汤漳平先生译注的《楚辞》综合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理论进行观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重视历史过程的考察,重视文本的解构,较为准确地把握《楚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洛地先生研究词学的文章中,有许多发人思考的观点,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词体形成与近体诗的成熟的关系问题,同一词调是否应有比较固定的旋律,柳永的歌词唱法是否依字声行腔,姜夔自制曲有无依乐填词的情况,一字一音、一句一拍是否是唐宋词乐配合的基本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了众多词人,推尊五代、北宋词人,而对南宋词人多所贬抑。《人间词话》的词人论背后隐含着王氏的词学观:他批评姜夔是指向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批评吴文英是指向晚清四大家的词学理论。在王氏对清代主流词论的批评中体现着他鲜明的词学自觉意识、创新精神和明确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法对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竞争状况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培育竞争优势是提出了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而实现行业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在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这与他的个性气质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冯延巳的这种词风,既影响了李璟、李煜的词作,亦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诸家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全明词》填补了词史文献的空白,其文献价值与学术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明代文献繁杂,因而遗漏了相当数量的词作。周明初、叶晔进行了大规模的补遗工作,编纂了《全明词补编》,但同样存在失收词人词作的问题。本文辑补《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作38首。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的340余首词,"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而哀怨的情思,流露出孤寂凄婉的物哀意识。一是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易逝、人事易衰的宇宙时空恐惧感;二是流露出作者对岁月更替、草木荣枯的伤逝情怀;三是流露出作者感喟沧海桑田、盛衰无常、兴亡无据的悲凉感。可以说,这种能给人以最大审美感受的物哀意识贯穿了纳兰性德的整个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