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在紧急救援和军事活动等实际应用中实现上下级间广播式通信方式, 参考并简化了 NbIA(Neighbors Indirect Acknowledgement Algorithm)算法的组网思路, 设计新的时隙分配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的广播式 MAC(Media Access Control)算法。 OPNET 软件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组网速度与 NbIA 相近, 但实现方法大大简化, 并可根据节点的业务需求提升节点的吞吐率, 从而有效支持视频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混合交通微观仿真的运行速度,基于多核并行计算技术构建了一个混合交通微观仿真平台.文中首先从平台功能结构、并行混合交通微观仿真流程设计与实现两个方面对平台进行介绍;其次,设计并实现了该仿真平台的关键并行算法,包括初始路网分割算法、车辆穿越边界算法及动态负载平衡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多核并行计算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混合交通微观仿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卫星网络路由应当具有使用较小的通信开销和处理能力计算出最优路径,并能够适应卫星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等特点,这与蚁群算法的特征相匹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此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蚁群算法的卫星网动态路由算法(DRAS-ACA),并在NS2网络仿真平台上实现了该路由算法,使用gnuplot分析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舰船通信信息的加密传输对于海上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通信信息传输隐写算法的安全性和抗检测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舰船通信信息传输隐写算法设计.基于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设计了隐写算法的实现流程,并选择隐匿性较强的区域作为信息载体;利用贝叶斯模型对通信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行为,并保持信息奇异值的稳定;经过GHM变换得到含有密文的信息载体,实现对舰船通信信息的高精度隐匿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隐写算法设计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抗检测性统计优于传统算法,同时在解码延迟方面相对于传统算法分别降低了8.75%和9.45%.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物流配送所具有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结合典型企业对智能化配送调度优化平台的实际需求,综合采用GPS、GIS、运筹优化算法、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服务于物流配送企业的智能调度优化决策支持平台,能够对配送资源、线路、调度和作业流程进行模拟优化,从而为科学制定调度计划、组织合理配送线路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ns2中的基于移动Agent卫星网路由算法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基于移动Agent的卫星网路由算法的仿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ns2的单层卫星网路由算法仿真平台构建方案.详细阐述了ns2中卫星网络星座定义、切换管理、路由模块、通信模块、星间链路、星地链路和移动Agent的设计方案,最后用新的仿真平台实现了基于移动Agent的卫星网路由算法SNRA-MA在Iridium网络模型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仿真平台完全可以满足SNRA-MA算法的仿真,且SNRA-MA算法丢包率低、端到端传输时延满足ITU-T的通信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实时通信环境,达到最佳的通信效果,对物理下行仿真平台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并在Matlab中构建,分别对分集和复用模式进行仿真,然后对比吞吐量性能得出切换依据.最后对基于RI和SNR的自适应切换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设计自适应切换算法并实现了模式3内部分集与复用的切换.  相似文献   

8.
崔德伟 《科技信息》2012,(6):253-254
随着3G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人才的巨大的需求,通信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能力与知识的需求较以前有了许多新要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3G通信列入了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学内容,T3G系统中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而其中大部分技术需要物理层的支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3G系统物理层仿真软件的应用,并借助T3G系统仿真技术平台,实现T3G系统空中接口的仿真。  相似文献   

9.
针对纯滞后过程操作周期长、实验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基于WinCC组态软件和Simulink通信的仿真实验平台。首先,建立了一阶、二阶纯滞后过程的动态机理模型;其次,利用WinCC组态软件开发了实验平台的操作界面,Simulink编程实现了模型的动态仿真;最后,基于OPC技术实现了Matlab和Simulink之间的通信。该仿真平台操作直观,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种基于地形信息的预测平流层通信系统大尺度衰落的算法,包括地形重建和传播衰减计算,及编程实现的方法,计算出了平流层空中平台到某一区域的大尺度传播衰减,并根据该算法针对地形变化对传播衰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平流层通信系统的传播衰减受地形变化的影响比地面通信系统小得多,在没有平流层通信实测数据的情况下,上述预测算法对仿真通信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军事通信网络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军事通信网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建设军事通信网络综合管理平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主要功能和建设意义。在对军事通信网的特殊网络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综合网管平台的建设策略和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将IPv6与IEEE 802.15.4结合,在硬件平台上实现使用此协议的无线个域网(WPAN).该网络支持AODVjr路由算法,实现短程无线通信.重点论述了IPv6在IEEE 802.15.4上的AODVjr路由算法的实现.它实现了网络层路由表的建立、路由查找和选路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HF data exchange system,VDES)是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主导的e-航海战略与水面自主航行船舶的基本通信方式之一,计划2021年左右发布正式技术标准;其可提供船-船之间自组织高速数据交换,将有效推进船舶编队通信联网技术发展.为此,在分析海上真实船舶运动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船舶编队群组移动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船舶编队通信网络特征,重点对基于VDES联网编队的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相对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协议及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协议,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协议在路由开销及分组投递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能更好地适应基于VDES的船舶编队通信网络,满足船舶编队通信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监测对象信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有效的路由算法来提高通信连接性、降低能量损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种典型路由算法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类算法的特点。通过结合各类路由算法的设计特点,提出一种适合于大规模网络的路由算法的设计,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航空平台间大多采用传统射频数据链进行信息传输,但是射频数据链存在传输速率低、频带资源受限和易受干扰、易截获等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空天安全、远程作战及指挥控制等军事领域对于数据信息安全高速传输的要求。航空平台间光通信具有高速率、大带宽、抗干扰、保密性好、终端小型化等特点,在空间信息可靠高速传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够降低航空平台对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依赖,而且有效改善传统机间射频数据链在带宽、抗电磁干扰及隐身传输等方面的技术劣势。利用航空光/射频协同通信技术实现未来机间高速数据传输,构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航空信息网络,是未来远程远海作战信息支援系统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组合交换器——FC-Switch,定义了该组合交换器的交换级连接模式,初步分析了该组合交换器的性能.研究了FC-Switch的四种路由算法,并在“天河一号”(TH-1A)实际网络测试平台上,对这四种路由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交换级连接模式和路由算法,FC-Switch可获得高带宽低延迟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全IP核心网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集蜂窝网、WLAN、UWB、蓝牙和因特网等多种无线网络于一体的异构网络融合体系结构,设计出了与该网络相关的模式感知模块、多模无线接入服务器(MMWAS)、路由和QoS保障等方面的软硬件方案,介绍了用网络设备和我们研发的多模终端、MMWAS等搭建的验证平台,在该验证平台上实现了不同无...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临时组网通信过程中使用超短波电台作为常用的通信手段,讨论了自组网技术在超短波电台通信网络过程中,组网路由协议在实现高效组网和有效数据传输所起的关键作用。进而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军事指挥、抗震救灾等野外临时性工作的应用场景,对不同自组网路由协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仿真和评估测试路由协议在超短波电台通信网络中负载情况及数据投递情况,从数据投递率和归一化路由负载两方面对路由协议进行了性能比较和分析。实验数据表明,DSR协议的性能表现具有明显的优势,分组投递率高,路由负载较小,比较适合移植到超短波电台通信网络中使用。此外,AODV协议具有较小的路由负载,也可应用于低带宽的超短波电台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9.
在未来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不但要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还要保证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现有的M-USAP(改进的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能够在一帧内完成全网控制信息的交互,每个节点拥有全网路由信息,在小规模网络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存在路由开销大、收敛慢、端到端时延大、节点吞吐量小、时隙复用率低和网络反应迟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分簇式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该协议基于分簇思想,簇内采用动态时分多址协议,簇间采用多频段分割技术,实现高效的簇内和簇间节点交互.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路由收敛快、业务收发平稳、端到端时延小、时隙复用率高和网络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