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SM方法对102Zr原子核的能带进行了理论计算, 很好地再现了实验结果. 另外, 通过对晕带, 准粒子转动带, 边带的能量, 带头对应组态的分析, 得出了形成这些轴对称形变带的微观机制: 低激发形变带主要是位于N=4和N=5壳层上的高j侵入态1g7/2和1h11/2引起的; 特别是v5/2-[532], v3/2+[411]和v3/2+[413]轨道上的准粒子对该原子核形变的发生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研究了187,189Tl的原子核形状,形变和对力由形状对关联自洽方法处理.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总的位能面(TRS),单粒子能量由形变的Woods-Saxon势得到,对力由Lipkin-Nogami(LN)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在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重现.集体扁椭球转动和高K长椭球转动同时存在于187,189Tl原子核中,计算中还预言了超形变长椭球形状的形变参数,分析了原子核转动惯量变化的微观机制,对187,189Tl原子核的形状的形成和演化给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3相互作用,对69N i、70N i基态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进行计算.从核子的半径、价核子的激发能以及中子和质子的密度分布,得出结论:在69N i7、0N i第一和第二激发态都可能存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在束γ谱学技术和173Yb(18O,4n)熔合蒸发反应研究了187Pt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观测到基于νi13/2,ν7/2-[503],νi213/2νj,ν3/2-[512]和ν1/2-[521]组态的转动带,并且利用推转壳模型对这些转动带的性质进行了解释.总Routhian面计算表明:νi13/2转动带具有显著的负γ形变;负宇称带具有近似长椭球的形变.通过比较带内B(M1)/B(E2)比率的实验值和由Dnau和Frauendorf半经典公式得到的理论值,发现ν7/2-[503]转动带在低转动频率下的带交叉是由一对h9/2质子顺排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维TRS方法研究了161Lu原子核中新发现的一条强布居带X2的三轴超形变特性,从理论上得到一组平衡形变值,证实其存在三轴超形变.通过分析组成总位能面的各部分能量,指出形成这条具有正宇称的三轴超形变带的微观机制:主要是中子壳修正能的作用,同时转动能和高j闯入轨道的形变驱动效应,尤其是质子i13/2和中子i13/2准粒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160Gd(35Cl,5nγ)190Tl反应研究了双奇核190Tl的高自旋态,建立了由πh9/2?νi13/2扁椭球转动带和一个具有单粒子激发特征的级联组成的190Tl能级纲图.确定地指定了190Tl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首次发现了190Tlπh9/2?ν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旋称反转.基于双奇核Tl能级结构的相似性,重新指定了双奇核192~200Tlπh9/2?νi13/2扁椭球转动带能级自旋值,在这些扁椭形变核中均出现了低自旋旋称反转.考虑了p-n剩余相互作用的2-准粒子-转子模型能够定性地解释πh9/2?νi13/2扁椭球转动带出现的低自旋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投影壳模型(Projected Shell Model,PSM)方法,计算了^99Sr核素的基带能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99Sr核实验上观测到的几条边带的能量,预测了几条低激发转动带.研究表明,^99Sr核素基带以及边带的能量在理论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现,并且对预测的几条单粒子转动带也给出了相应的组态信息以及带头能量.  相似文献   

8.
用能量为140MeV的27Al束流轰击145Nd氧化靶,通过145Nd(27Al,4nγ)168Ta熔合蒸发反应对双奇核168T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实验研究.扩展了基于πh11/2νi13/2和π5/2 [402]ν5/2 [642]准粒子组态下的转动带能级纲图.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对两转动带的准粒子顺排特征作了分析.通过B(M1)/B(E2)的理论与实验值比较以及168Ta相邻双奇核能级间隔系统性,进一步确定了两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和能级的自旋宇称.  相似文献   

9.
利用160Gd(35Cl,5nγ)190Tl反应研究了双奇核190Tl的高自旋态,建立了由πh9/2( )vi13/2扁椭球转动带和一个具有单粒子激发特征的级联组成的190Tl能级纲图.确定地指定了190Tl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首次发现了190Tlπh9/2( )v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旋称反转.基于双奇核Tl能级结构的相似性,重新指定了双奇核192~200Tlπh9/2( )vi13/2扁椭球转动带能级自旋值,在这些扁椭形变核中均出现了低自旋旋称反转.考虑了p-n剩余相互作用的2-准粒子-转子模型能够定性地解释πh9/2( )vi13/2扁椭球转动带出现的低自旋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迄今为止所有锕系偶偶核的基带以及带交叉角动量I_c较大(I_c=≥16)的所有稀土偶偶核的实验数据,对Harris ω~2二参数公式进行了分析检验。客观地给出了该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在奇A核基态I0=K=1/2时,科里奥利力作为核内单粒子运动与核整体转动的重要耦合项,使同一转动带中角动量为,的相邻能级与带首的能级间隔发生上、下跃动的显著变化,形成旋称劈裂现象,得到优惠带与非优惠带.文章对此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实验利用束流衰减法测量了43.7AMeV丰中子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σR=(1724±93)mb.用零程Glauber计算,假定17B具有核芯15B和两个价中子结构,输入GG和GO密度分布,计算的激发函数曲线与该实验数据很好符合,输入描述稳定核双参数Fermi密度分布,不能得到与实验数据符合的结果,表明17B是核芯15B 2n的假定是合理的.并且中子密度分布表现较大空间扩展-晕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研究了^187,189Tl的原子核形状,形变和对力由形状对关联自洽方法处理.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总的位能面(TRS),单粒子能量由形变的Woods-Saxon势得到,对力由Lipkin-Nogami(LN)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在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重现.集体扁椭球转动和高K长椭球转动同时存在于^187,189Tl原子核中,计算中还预言了超形变长椭球形状的形变参数,分析了原子核转动惯量变化的微观机制,对^187,189Tl原子核的形状的形成和演化给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量为165 MeV的32S束流, 通过反应118Sn(32S, 1p4n)布居了145Tb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首次建立了激发能高达7.4 MeV的145Tb能级纲图. 145Tb的能级结构具有球形原子核的特征, 其高自旋态是由单粒子激发形成的. 根据邻近N = 80同中子素核结构的系统性, 采用一个h11/2价质子与偶偶核芯144Gd的弱耦合很好地解释了145Tb激发能在2 MeV以下的能级结构. 利用多准粒子壳模型组态解释了激发能在2 MeV以上的晕态和部分近晕态能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59Tb(29Si,4n)184Au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84Au的高自旋态,用GASP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新发现了一条可归属于184Au核的强耦合转动带.基于对转动带有效K值的分析以及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建议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和能级的自旋宇称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59Tb(29Si,4nγ)194Au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84Au的高自旋态,用GASP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γ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新发现了一条可归属于184Au核的强耦合转动带.基于对转动带有效K值的分析以及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建议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和能级的自旋宇称值.  相似文献   

17.
吕娟娟  刘新国  赵联庆 《山东科学》2010,23(6):26-30,51
基于Ramachandran势能面,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H+HeH+→H2++He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转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产物分子H2+的转动极化在不同的转动激发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转动量子数j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20~6000 K温度范围内,将其划分为5个小区间,计算了H12C14N及其同位素H12C15N和H13C14N的总的配分函数.作者将计算的配分函数分别在这5个小区间被拟合到含温度T的四阶多项式内,并在每个区间均得到5个拟合系数.通过这些拟合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分子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下的总的配分函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量子群U_(qp)(u_2)模型计算了~(191-192 193 194)Hg超形变(SD)带的γ跃迁能Eγ,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顺排角动量之差,与实验值和可靠的唯像分析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此外,还利用U_(qp)(U_2)模型的形变参量与核软度的关系式,计算出各SD带的核软度参数σ_1与唯像分析给出的组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大变形重原子核中的准粒子谱的统计性质,发现对偶偶系统原来的单粒子谱的Wigner分布,由于考虑了对效应而被改变成准粒子的Wigner和Poison的混合分布,对奇系统对效应不能改变原来的单粒子谱的统计性质这就意味着对效应增强了大变形的偶偶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为什么在232U,234U和236U中发现巨超形变态,而在奇系统中不能发现它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