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引黄济青调水工程输水主干渠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8月一个调水周期内上游至下游S1,S2,…,S7共7个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工程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段主要污染物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 5 d生化需氧量、氨氮;调水周期内主干渠水质总体良好,除总氮外水质基本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能达到目标水质要求;从时间分布看,3种评价指数值均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冬季和初春水质较差,秋末和春末夏初水质较好;从空间分布看,工程前半段的水质总体优于后半段的,断面S4、 S5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海宁市第二水厂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3个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溶解氧、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数基本符合Ⅲ类水标准,总磷轻度污染.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7年,3个断面平均PIp值由1.841降低为1.134,泰山桥水厂由Ⅳ类转为Ⅲ类水质,杭申公路桥和丰士水泥厂桥虽暂未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但污染呈下降趋势,水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项指标污染指数对2011—2020年太湖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并对现有的太湖综合营养状态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控制成效显著,指标浓度自2011年以来基本呈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指标浓度呈波动反复态...  相似文献   

4.
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全流域73个点位的水质指标,选择溶解氧含量(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分别评价渭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枯水期水质明显优于丰水期,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最大.总氮、总磷是渭河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农业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从流域空间分布来看,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渭河的水质情况最差,泾河和北洛河水质相对较好.渭河南岸支流水质最好,北岸支流次之,干流水质最差,其中以关中地区干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本研究结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引用武汉东湖2000—2010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4个营养化因子的实测数据,用主成分法在保留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方差)的前提下,将4个因子“浓缩”成一个表征东湖水质营养物质含量的综合关键因子——主成分,进而对主成分数值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得出10年间水质受4种营养物质的综合污染程度非稳定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流江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基于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共3年的南流江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水质标识指数法,探究南流江全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南流江中上游的玉州区、福绵区、博白县的水质较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这与南流江流域的禽畜养殖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有关,但经过综合整治,南流江的水质趋于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南流江精细化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水质周报的自动监测站点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5个参数,通过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评价法与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别评价三明东牙溪断面水质类别,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开发与保护三明东牙溪水库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三明东牙溪水质类别近8年来稳定在Ⅱ类,但是夏季时溶解氧与总氮有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淮河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各小流域支流,因此研究支流污染物质输出特征对淮河的污染物质减排和水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淮河支流西淝河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2月期间对流域出水口断面水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M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  相似文献   

9.
选取九龙江北溪干流上4座与国、省控手工断面对应的水质自动监测站2012—2018年的年平均值数据,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2012—2018年水质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九龙江北溪水质得到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氨氮的浓度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青白江区长流河水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青白江区长流河的农水局和古城桥断面监测点采样水质进行分析,根据流域内的水环境现状、流域内水污染物排放特点,分别选取了CODCr、氨氮和总氮3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长流河常年氨氮和总氮严重超标,不同水期氨氮和总氮的污染指数均大于CODCr,总氮污染最严重,大于氨氮,且远远大于CODCr.因此,氨氮治理是长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源控制工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桃浦工业区4条中小型河道为研究对象,pH值、水温(WT)、溶解氧(DO)、透明度(SD)、5日生化需氧量(BOD_5)、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有机碳(TOC)、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总氮(TN)、叶绿素a(Chl-a)、溶解性磷(DP)和总磷(TP)为水质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河道水环境质量,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解析污染源初步解析水环境污染及其变化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4条河道中工业河污染最严重,小宅浜与张泾河次之,红祁河水质最好;TN和TP是河道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河道中的磷均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氮均以氨氮为主.桃浦工业区内河道存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厨余废水直排、偷排现象,河道水环境的深化治理应在进一步控源的基础上开展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余杭区地表水中设置12个监测断面,且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余杭区地表水质中总磷为最主要污染因子,但2014—2016年间总磷指数上塘河保障桥从5.700降至1.055,三义村也从5.450降至2.205,水质提升明显.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除北苕溪四岭水库外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2014年较为严重,上塘河两河流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4,但在2015年污染指数最高的上塘河保障桥断面已降至2.073,到2016年所有断面水质均有改善,监测点的河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PIp值)维持在0.669—1.469之间,多为轻度污染.总体来看,3年期间各河流断面水质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宁地表水质量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为海宁市"十三五"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在海宁市地表水中设置10个监测断面,且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是严重污染指标,其中氨氮成为最主要污染因子.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上塘河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PIP值为2.49.2011年各断面PIP值在1.22~3.24间,为中度污染,至2015年袁硖港、洛塘河、市河和崇长港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即PIP值低于1.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各河流断面水质虽均未达标,但污染呈下降趋势,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着重要意义,为流域污染控制规划及制定流域系统工程方案提供依据。以六安市淠河总干渠的水质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淠河总干渠水质良好,全河段的水质总体上未受到污染,各段均满足水功能区标准。  相似文献   

15.
鹊山引黄水库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鹊山引黄水库水质的基础上,考虑相关因素选取总氮、总磷、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水库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灰色理论对鹊山水库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目前鹊山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氮,其含量常年处于Ⅳ类或Ⅴ类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通过建模预测,计算得出鹊山水库2011年度丰水期水体总氮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需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2年和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的七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区江段以及其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东段2002年水质状况属于中度污染,2006年水质状况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长江干流巴东段和神农溪;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7.
大沽夹河流域水环境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年至2002年犬沽夹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选取CODCr、BOD5、总磷(TP)、氨氮(NH3-N)、总氮(TN)、pH和溶解氧(DO)7项评价指标。对犬沽夹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活夹河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根据流域水质污染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面源削减、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严格控制增加新污染源、进行面源污染控制量化研究四方面的综合防治时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对2011—2020年彰武水库水质状态进行比较,发现3种分析方法对彰武水库水质状态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彰武水库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pH值和总磷;不同水期,主要污染物不同;生化需氧量、总氮始终是水库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指标。由于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建议进一步强化水库上游工、农业污染减排,加快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确保库区水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11月对涝河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库一年中水位变化较大,导致水体透明度和总磷变化也较大;其余因子中,总氮超标较为严重,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较低,溶解氧充足。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水库春、夏季呈现富营养化状态,秋季水质为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