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才聚北仑·智胜未来"揭榜挂帅活动日前在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促成各分中心与北仑模具汽配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项目合作,同时推动一批重点领域企业向全社会发布技术需求,协同攻克重点行业领域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四川省的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类教学应用和数据服务,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2015年10月,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由四川师范大学牵头,主要协同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6-7日,由江苏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力学学会和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联合主办的2015全国基础设施安全科学和技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跃龙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4.
<正>面向行业产业类的协同创新中心重在解决国家和行业的重大战略、技术需求,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本文在对各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对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实施与考核评价是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本文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科研任务进行详细研究,浅析了该中心重大科研任务的来源、特点、实施和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欧美国家量子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历史使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剖析了这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发展定位、组织体系、资助格局、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模式与特色,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12,(11):89
近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京合作成立的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工信部部长苗圩、副部长尚冰为中心揭牌。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以解决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需求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的有益探索,该中心围绕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需求,开展共建研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4所建成国家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案例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此挖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构过程。研究援引网络理论与协同理论揭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建构,意在基于高校创新的独特情境深入理解协同创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在低水平重复的现状,依托高校等科研机构优势资源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在兴起。基于先进技术研究院兴起背景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利用“战略-知识-组织”框架对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对我国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中心是多系统、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独立性实体机构,不同主体间利益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配具有复杂性、协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通过对协同创新中心各利益主体需求及分配特点进行分析,将理事会制度引入作为协调协同创新中心各方利益平台,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中心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各主体共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对制冷空调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企业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协同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制冷空调实验教学中心在协同创新机制、模式方面的尝试与实现。该协同创新机制、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协同创新的结果表明,依托制冷空调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有效地实现了中心、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3):446-452
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我国第一批"2011计划"中的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保障体系、创新生态组织、创新生态动力和创新生态能力是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其绩效水平高低对科学前沿理论的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区域支柱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应以协同创新中心卓越产出为目标,借助企业管理中成功并广泛应用的全面控制的思想,对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建模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实现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探究还没有深入地开展,如何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协同创新中心沿着国家目标进行研究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协同创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通过鼓励各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评价体系建设;加大创新人才的聚集度等措施做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福厦泉科学城科技竞争优势,打造全省技术创新高地,提升福厦泉自创区创新体系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本文分析福厦泉科学城协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借鉴西部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探讨福厦泉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对策,建议福厦泉三地建立福厦泉科学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从创新平台共建、科技资源共享、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化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利用“海丝”等区位优势高水平推进开放创新,打造一流科学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格局的分析,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政府如何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法】对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格局的相关数据从纵向、横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数量不足;面向基础学科及文化传承类的较少;工学、医学所占比例较大,而人文社会科学较少;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主体参与情况均较好。【结论】协同创新中心作为"2011计划"的实施载体,理应得到以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撑并重的支持。基于"汇聚资源、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导向性经费资助政策、多元化薪酬绩效分配政策、专业化公共服务政策为主体的支撑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夯实政府主导、高校引领、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