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论述了历史上台湾客家人在开发和拓展宝岛经济、英勇抵抗列强入侵、顽强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光辉业绩,希望两岸客家人今天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肖文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69-71
新时期出现的一批红色经典,因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缺陷和过于浓重的政治话语色彩,已被当下语境所冷落。但体现于其中的思想性则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精神资源,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开掘和继承仍将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色经典文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的评价及其文学史地位几经变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热潮出现了一种去革命化倾向。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其文学史地位的变迁,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尚艳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44-47
蒋捷是宋末元初词人,经历了宋元易代之际的巨大动荡,承受着国破家亡之痛、身世飘零之苦,用词记录下万千郁抑、悲慨、哀痛、愁怨、落寞与无奈,爱国情思蕴育其间,最终在山水风景、闲适生活中寻找到恬淡、悠然、平静的快乐,流露出其遗世独立、清逸高洁的节操。 相似文献
8.
骆新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5):55-59
宋末女诗人张玉娘《兰雪集》存诗词133首,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皆表现出鲜明的多样性特征。作为战争的经历者和受害者,张玉娘的诗词突破了性别局限,希望自己就是挽救国家危亡之人,因而其诗词愈显引人注目。尤其是边塞诗和咏史诗,全无闺阁脂粉气,皆有英雄、英雌情,洋溢着一腔爱国豪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子未敢忘忧国的情志,感人肺腑,令人击节。这在明清之前的中国古代女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能与之相颉颃。 相似文献
9.
董煜宇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18):86-86
出身于比利时一个富裕家庭,年轻时立下宏愿要献身于"自然哲学"(科学史)的研究,1911年博士毕业后投身于科学史事业,创办科学史杂志《爱西斯》,不久从比利时辗转到美国,在哈佛大学讲授科 相似文献
10.
卢小燕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8-40
晚清著名词人文廷式的词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巨变,以其振聋发聩之势光耀词坛,词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身的怀才不遇融为一体,完整地记录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一心为国却报国无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怀旧情结与红色经典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改编热”是主流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市场机制和艺术规律等多方力量参与“怀旧”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审美文化系统中强有力一翼的中国影视艺术复杂的审美文化品格及文化指向。其复杂性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复杂多元的文化情境,同时又像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梦魇标识着当代人审美文化心理的嬗变轨迹和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红色经典教育,由于时代差异形成的代沟、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育方式欠丰富等原因,红色经典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面对困境,应当把课堂和学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文学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多方探究才能走出红色经典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阅读对于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但目前大学生的红色阅读率整体不高,因此有待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推广.首先,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资源整合和建设,设置专门的红色阅读空间,提供文献展阅导读服务.其次,还应利用各种平台、... 相似文献
14.
王建中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1):10-14
丁玲的《访美散记》和《文学天才意味着什么》两部著作,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丁玲热诚的爱国情怀和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小草精神。丁玲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是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居于士的层面,他们由于饱读经、史、子、集,而眼界开阔,思想较之一般人活跃,所以他们当中不乏敢于针砭时弊的儒家叛逆和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这一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走向灭亡的清末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了解历史,学习前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俄苏文学是中国当代“红色经典”最重要的外部资源和重要研究视点。在嬗变的历史沿革过程中,中国当代“红色经典”叙事与俄苏文学形成了一种弥合与疏离的关系。俄苏“红色经典”对中国当代“红色经典”叙事精神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是一个欠科学的流行词语,它在近年来之所以形成一道"红色风景线",在于它契合了中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和青少年的期许心理,也缘于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共谋。它能救赎精神的危机吗?这是一个令人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能源报道计划确立以来,我们就四处寻找了解我国新能源发展历程的、有代表性的能源专家。幸得市科委高新处领导点拨,我们寻到了蔡老门前。阳春三月,在优美的天大校园内,蔡义汉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说到新能源,说到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蔡老可算做是见证人之一,尽管他重点研究的是地热能,但由于对多种新能源了解广泛,曾起草了我国能源政策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9.
红色经典体现了时代精神,承载了集体记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财富。红色经典影像修复是集体怀旧情绪的行为表达,在修复过程中,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介入,让“修旧如旧”的红色传承有了新的表达范式。人工智能与人的主观因素、版权私有化的争议、版权应用与衍生开发等,为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於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2):62-65
把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已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和大众文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红色经典改编文本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由改编者改编的文学剧本、导演拍摄制作的分镜头剧本和观众接受的电视剧这三种不同层级的文本构成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构成了西方后结构主义理论家所说的互文性(文本间性)关系,而不同接受者对这些不同层级文本的接受,同样也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