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湖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平台研发与服务能力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打造实力湖州、活力湖州、美丽湖州、幸福湖州"四个湖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突出争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协同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围绕"1361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国高企"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为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数量倍增、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上虞区2019年要根据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的总体定位,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激发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集聚优质资源,提升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标先进,争创上虞科技发展新高地。围绕"双引"目标打造双创资源集聚区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转型、辐射、示范"功能,宁波国家高新区启动实施建设"科技特区、人才特区、资本特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大特区",引领和促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加快打造"科技特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宁波研发园区品牌。宁波研发园作为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集聚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列入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24,(2):52-53
<正>金华市以产贸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牵引,深化集成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开展“教科人”资源一体化配置工作,面向国内外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破解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道路上的突出难题。构建高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金华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试点工作专班,负责整体推进。聚焦“科产贸融合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配置”,在《金华建设高水平科产贸融合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试点的总体方案》基础上,制定科产贸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试点实施方案,集成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商务政策,出台试点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林慷 《今日科技》2023,(6):35-36
<正>台州市深入实施“创新台州”首位战略,坚持走深走实科技新长征,围绕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深入推进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科技型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重点工作,不断激发全市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全市创新能级。  相似文献   

7.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新目标、科技创新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扎实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小而言之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大而言之事关一个城市的盛衰。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积极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创新战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园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总的来说,科技  相似文献   

9.
舟山市     
特约主编:舟山市科技局局长郭力泉■主编观点:今年以来,舟山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群岛新区建设"三大定位、五大目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全面启动创新型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海洋科学城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实施科技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海洋科技新目标根据新区建设的新要求,舟山市将实施"科技支撑和引领群岛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重点是在今后三年内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即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工程、科技创新投入保障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科技合作交流工程、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工程、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工程。其中,到2015年,市本级和县(区)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占本级财政经常  相似文献   

10.
绍兴市     
主编观点:2012年,绍兴市科技创新工作围绕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这一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三城同创"(即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推进科技创新"六大行动",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铜陵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讲话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三重一创",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多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膺国家科技进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省政府近日印发《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浙江将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规划》确立了科技强省建设"两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14,(1):44-45
<正>2013年,西湖区科技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全面建设美丽幸福首善之区的总体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先导区三年行动计划"15211"工程,扎实推进年度"3656"工作计划,努力以科技手段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培育"青蓝"、"雏鹰"、市级以主要指标进展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14,(1):62-63
<正>2013年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着力突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培育创  相似文献   

15.
金科 《今日科技》2011,(2):41-42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并于2006年初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把自主创新战略从科技战略、产业战略层面提升到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近5年来,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加快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8月17日, 全省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宛晓春作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温州市科技工作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一、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围绕创建目标,重点抓好创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重点工作,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二是建立重大科技专项共同研发资金,  相似文献   

18.
自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高规格领导组,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示范区建设方案和路线图、施工图.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工作部署,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科技创新已成为芜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城市特质.截至目前,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同时拥有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国字号创新招牌的非省会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芜湖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居第9位,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中居第29位.  相似文献   

19.
<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中,淮北市紧紧围绕推动创新发展,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六大创新工程"为主抓手,加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求实现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淮北经济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以来,滁州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以"调转促"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滁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2016年1—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73.8亿元、增加值283.1亿元,均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共获发明专利授权1136件,居全省第3位;争取省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