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中国观赏竹》、《The Bamboos of the World》等重要专著中广泛使用的翠竹、铺地竹以及黄条金刚竹拉丁学名存在有误问题,校正翠竹、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这3种地被竹的拉丁学名,并补充描述此3种地被竹的花部特征。【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竹园中翠竹、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的开花样地进行调查,分别测量这3种地被竹盛花期小穗的长度、小花数、小穗轴长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拍照记录各竹种花器官的形态。【结果】根据3个竹种花器官的形态特征,认为翠竹、铺地竹的花器官形态特征符合苦竹属(Pleioblastus)花特征描述,如花序的类型、小穗的形态、雄蕊的数量等。与赤竹属(Sasa)有较大差异,如花序着生位置、小花外稃形态、雄蕊数量等; 黄条金刚竹的花器官形态与东芭竹属(Sasaella)(也称支笹属)花形态描述一致,表现在花序顶生、小穗具柄、小穗轴节间密被毛、雄蕊 6、花柱1、柱头 3、羽毛状,颖果。而与苦竹属(Pleioblastus)许多特征差异较大,如花序着生位置、雄蕊的数目等。【结论】翠竹、铺地竹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不符合Sasa花特征,而符合苦竹属花特征描述。因此,宜将翠竹和铺地竹的拉丁学名订正为Pleioblastus pygmaeus 和Pleioblastus argenteastriatus。黄条金刚竹的花器官形态与Pleioblastus不符,而与东芭竹属(Sasaella)花形态描述一致。因此,将黄条金刚竹的学名订正为Sasaella kongosanensis ‘Aureostriatus’。  相似文献   

2.
以4种地被竹(铺地竹(Arundinaria argenteostriata)、菲白竹(Arundinaria fortune)、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Sasaella masamuneana f.aureostriata))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蒸腾特性。结果表明,各竹种4月份、8月份蒸腾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中间出现短暂的"午休"现象,但各竹种蒸腾速率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11月份则为"单峰型"曲线。其中8月份各竹种的蒸腾速率要大于其余两个月份。各竹种竹秆、叶片蒸发速率与温度、光照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水平达到极显著,与湿度呈负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5种地被竹光合日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菲白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铺地竹和菲黄竹5种地被竹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其光合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地被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具有典型的“午休”特征。各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对光合有效辐射、水压亏缺、胞间CO2浓度和叶面温度的作用而影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对光合特征参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且对净光合速率起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光合的限制因子。光合“午休”是由于气孔导度的降低,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 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 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 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6个观赏彩叶竹种/品种叶片结构差异,了解竹类植物叶片内部解剖结构的立体图像,构建6个竹种/品种叶片三维形态结构图。【方法】以‘七彩红竹’、靓竹、菲白竹、锦竹、‘黄条金刚竹’、花叶唐竹6个彩叶竹种/品种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方法,制作叶片的3个切面(垂直于中脉的横切面、平行于中脉的纵切面、平行于叶表皮的平切面),通过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对6个竹种/品种叶片各切面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数据测量,并通过Photoshop拼构6个竹种/品种的叶片三维结构示意图。【结果】6个竹种/品种叶片表皮系统结构相似,泡状细胞多为2~5列交错排列,上表皮脉区短细胞集中分布;叶片基本组织系统细胞构成差异显著,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规律,不同竹种叶片叶肉细胞层数、细胞大小各不相同;梭型细胞为凋亡和具生活力两种形态,‘七彩红竹’叶片内梭型细胞全部凋亡,菲白竹、锦竹、花叶唐竹叶片内梭型细胞多数凋亡,靓竹、‘黄条金刚竹’叶片内梭型细胞极少凋亡;各竹种/品种维管系统由主脉、一级脉、二级脉和小横脉构成。【结论】6个竹种/品种叶片三维结构图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竹叶内部结构,并为竹子系统演化以及分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竹类植物花序建成及花序类型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竹类植物的花序在竹类植物分类及繁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形态特征也是竹类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由于竹类植物特殊的开花特性,目前对竹类植物花芽分化及花序建成的研究资料较少,此次研究为更好地明晰竹类植物的花序类型及形成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苦竹属(Pleioblastus)的翠竹、东笆竹属(Sasaella)的黄条金刚竹以及箣竹属(Bambusa)的‘霞早’绿竹为材料,对其花序建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尽管3个竹种花序外在形态表现多样,但其花序类型都为混合花序,即花序主轴小穗发育为有限花序,而组成各小穗的小花发育为无限花序。同一个花序中顶部小穗最先发育,然后由顶部向基部依次发育出侧生小穗原基,为有限花序; 而同一小穗上不同部位小花的发育进程则按基部到顶部的顺序依次进行。【结论】综合小穗和小花的发育过程,将原属于有限花序(真花序)的黄条金刚竹和翠竹以及原属于无限花序(假花序)的‘霞早’绿竹的花序类型进行统一,将竹类植物花序定义为混合花序。  相似文献   

7.
对电站上下游的明渠不恒定流动用微幅波理论来处理,日调节问题就将被归结为下述数学问题; {α~2q/αt~2+2U_0(α~2q/αtαs)-(gH_0-U_0~2)α~2q/αs~2+2I_0g/U_0 αq/αt+3I_0g αq/αs=0, {q=0=q_0(s), {qt=0=q_1(s), {(q(0,t)+Q_0){integral from n=0 to t αq/αs(0+,η)-αq/αs(0_-η)dη+f(0)q_0(0)+Q_0}-f(t)。其中U_0,H_0,I_0,g,Q_0均为确定的常数,而q_0(s),q_1(s),f(t)均为充分光滑的函数。我们用双曲型方程混合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了中间的非线性连结条件,得到了结论;当条件 [q_0(g)+Q_0-1/2gH_0~(1/2)(1-F_τ~2)△H_0]~2≥α>0被满足时,那末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问题是适定的。其中△H_0=(f(0)/q_0(0)+Q_0)是电站上下游的初始水位差,而F_τ=U_0/gH_0~(1/2)是弗劳德数。  相似文献   

8.
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换∫(f(t)e~(-se)dt=s to ∞)常以F(s)表示,它是半平面R_eS>α内的解析函数,本文论证了:如果f(t)满足文中开头所述条件(1),(2),(3),(4),即条件C,那么复广义积分∫L(f(s))ds from n=S to ∞ (F(s)ds)收敛的充要条件是f(0~+)=0。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多项式非线性积分算子Ax(t)=∫_0 k(t,S)f(s,x(s))ds的正固有值的存在和相应的正固有函数的个数。这里 G 为 N 维欧氏空间中的某有界闭域,f(t,u)=sum from i=1 to n b_i(t)u~(α_i),其中α_i>0(i=1,2,…n),α_i 不必是整数。  相似文献   

10.
设α=(mn), β=(st)∈R2×1. α<=>βm n=s t,则"~"是平面上向量间的一个等价关系.令:S={A∈R2×2|(A)α,β∈R2×1,α~β(=)Aα~Aβ}.显然在矩阵乘法运算下S构成一个半群,讨论了S的格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