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活性炭纤维及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提高活性炭纤维(ACF)对硝基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提高活性炭纤维的利用率为目的,对活性炭纤维进行了改性处理.对改性ACF的吸附性能、实际废水处理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ACF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并且再生工艺简单,可以重复使用多次.改性ACF作为处理含硝基苯类废水的吸附剂,可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纤维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作电极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的问题.考查了电极材料、电压、电解时间以及电解质等因素对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CF作阴极,ACF 不锈钢作阳极,在电压为15V,电解时间为30min,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5kg/t的条件下,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96.10%,COD去除率达56.78%.在电解后的废水中加入少量CaO可以解决返色问题.研究表明,ACF是一种新型的催化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喹啉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经微波辐射处理后,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了比表面积SBET,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其显微结构,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对喹啉模拟废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后的活性炭纤维其BET表面积由213.8 m2/g,增加到1 917.9 m2/g,ACF表面粗糙,增加了许多新的烧蚀点;对喹啉废水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改性后的ACF吸附速率加快,20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pH>8吸附率显著降低.吸附穿透实验表明,喹啉入口速率越大,浓度越高,其出水浓度越高,微波再生后的ACF仍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去除废水中四氯化碳(CCl4)的吸附剂。分析了震荡时间、温度、pH、活性炭纤维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含CCl4废水的理想条件为:pH=1、t=25℃、t=30min,最大的去除率能达到90%。CCl4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描述。活性炭纤维脱附效果很好,可以重复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炭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纤维在硝基苯水溶液中的吸附和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碳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纤维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仪器分析与吸附模型分析了活性炭纤维(ACF)和颗粒状活性炭(GAC)的孔与表面特性,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ACF和GAC的脱硫实验.结合经典的吸附理论和实验结果论讨论了影响ACF和GAC脱硫性能的因素,在大量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活性炭纤维和传统的颗粒状活性炭的脱硫性能,得出ACF的动态脱硫性能明显好于GAC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纤维处理染料废水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在处理亲水性染料废水时特殊的脱色效果 .实验验证了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的形式 .还对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方法和再生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为活性炭纤维用于染料废水脱色处理提供了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活性碳纤维处理染料废水脱针对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活性碳和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在处理亲水性染料废水时特殊的脱色效果。实验验证了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的形式。还对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方法和再生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活性炭纤维用于染料废水脱色处理提供了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三维电极法和Fenton试剂法对染料废水处理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分类归纳法分析了活性炭纤维(ACF)三维电极法和Fenton试剂法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表明ACF 三维电极对各类染料的脱色率都很高,对还原染料、直接染料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较高,且效果稳定;Fenton 试剂法的效果受染料种类和结构的影响较大,但对相似结构、相同种类染料的处理效果相似;对还原蒽醌染料废水 的色度去除率和TOC去除率较差,对偶氮类染料的色度去除率和TOC去除率较高.两种方法对染料废水的适应 性不同,但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极化对活性炭纤维吸附SC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去除冶金工业废水中的有害成份,研究活性炭纤维(ACF)电吸附技术。以SCN-为模型物,采用三电极电解池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检测电化学极化对吸附SCN-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极化可以强化ACF对SCN-的吸附,而负极化减弱对SCN-的吸附,这一电吸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逆性。L angm u ir方程可以描述ACF对SCN-的吸附和电吸附的平衡线。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与未极化比较,电吸附时ACF在开始阶段(30m in内)能够较快地达到较高的吸附量,使溶液中的SCN-浓度迅速降低。再生过程正极化还可以使活性炭纤维的孔径增大,从而增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阐述了活性炭纤维(ACF)表面功能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介绍了ACF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与吸附对象的关系;从ACF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可设计化入手,全面阐述了ACF物理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及表面化学的改性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功能设计和控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系统阐述了活性炭纤维(ACF)表面功能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介绍了ACF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与吸附对象的关系;从ACF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可设计化入手,全面阐述了ACF物理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及表面化学的改性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脉冲流光放电与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联合处理废水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流光放电与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联合处理,降解率分别提高22%和24%,说明联合处理过程具有协同效应。与吸附饱和的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联合处理,降解率分别提高12.25%和16.7%,说明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在联合处理过程中起催化作用。联合处理过程中加入H2O2不但提高了O3和UV的利用率,而且还提高了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5.
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微波诱导催化剂,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处理活性艳红K-2BP模拟废水.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的微波催化效果要远好于颗粒活性炭.实验在微波辐照时间为150s,微波辐照功率为650W,活性炭纤维用量为2.5g,反应pH为2时,65mg/L的活性艳红K-2BP脱色率达到99.73%.动力学研究发现氧化过程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动力学方程为:lnc=-0.02964t+4.3445(r2=0.98455),反应速率常数为k=0.02964s-1,半衰期t1/2=29.ls.  相似文献   

16.
对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进行了热氧化改性处理,并将经过改性处理的ACF用作软填料,考察了其在接触氧化法中对模拟酱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过程中,对填料表面的生物相进行了镜检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挂膜成功后的填料表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对酱油废水中CODcr、BOD5、NH3-N、TN、TP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CF填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生物相长势良好;在DO 2~4mg/L、HRT 4~8h的条件下,CODcr、BOD5、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60%、95%、70%、20%、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联用技术降解活性蓝19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活性炭纤维(ACF)阴极电芬顿和Ti/RuO_2-IrO_2(DSA)阳极间接氧化联用技术(EF-IE)对活性蓝19(RB19)染料废水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EF-IE联用技术处理RB19染料废水降解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采用ACF+DSA时,RB19降解效果最好,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最佳条件是Fe~(2+)浓度0.92mmol/L,Cl-浓度12.14mmol/L,电流密度19.38mA/cm2。EI-IE联用技术是处理RB19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响应面模型的研究,可以对EI-IE联用技术是处理RB19的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功能设计和控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阐述了活性炭纤维(ACF)表面功能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介绍了ACF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与吸附对象的关系;从ACF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可设计化入手,全面阐述了ACF物理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及表面化学的改性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功能设计和控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阐述了活性炭纤维 (ACF)表面功能的设计和控制方法 ,介绍了ACF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与吸附对象的关系;从ACF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可设计化入手 ,全面阐述了ACF物理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及表面化学的改性方法;并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浓度的硫溶液中, 通过化学浸渍方法将单质硫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表面, 得到活性炭纤维负载硫(ACF/S)材料。在不同气氛下(HCl, SO2, HCl+SO2)的垃圾焚烧模拟烟气中, 以ACF/S对烟气铅进行吸收实验,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其对铅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 ACF/S中的单质硫大多富集在ACF表面, 对ACF比表面积影响不大, 但明显提高了ACF对铅的去除效果。此外, 在不同的烟气氛围(HCl, SO2, HCl+SO2)中, ACF/S均对烟气铅均有较好的捕集效果, 对颗粒铅捕集率均达到65%以上, 对气态铅均达到80%以上。因此, 利用硫改性活性炭纤维提高焚烧烟气中的铅的捕集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