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探究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双因素下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运用Stackelberg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再制造竞争闭环供应链分散式和集中式定价模型,分析了新产品、再制造品和废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以及与系统成员期望利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需求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式决策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而对零售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再制造竞争程度增加,两种决策模式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总期望利润将会增加.通过算例仿真,指出了需求不确定和再制造竞争直接关系到各节点企业和系统的期望利润,系统总期望利润与再制造竞争程度呈正比,与需求不确定性呈反比变化.因此闭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设置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收益协调机制以发挥再制造竞争优势和降低需求不确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客户细分的再制造价格歧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分客户绿色偏好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绿色消费者比例的多个市场再制造最优定价,研究发现在不同绿色消费者比例的市场中最优价格存在差异,这种价格歧视能够保证制造商获得比单一价格更高的利润;并分析了价格歧视策略适用的边界,然后根据这个边界条件,建议制造商在再制造成本较高时,实施再制造较高价策略,当消费者对再制造认可度较高时,实施再制造低价策略则可能更加有利,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不同支付意愿,研究考虑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及协调机制。分别构建了集中式决策、制造商及零售商主导下的分散式决策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绩效的影响,并建立“收益共享”协调契约。研究表明:无论何种渠道权力结构,随着制造商CSR行为意识的增强,新产品和再造品的价格均有所降低,但新产品对制造商的CSR行为意识程度更敏感、波动幅度更大;虽然制造商的纯利润会减少,但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会增加。较之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下的闭环供应链总利润更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再制造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考虑政府对废弃产品回收的奖惩约束措施,针对一类由销售商负责废旧品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在以再制造产品优先满足市场需求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对闭环供应链的制造品、再制造品及废弃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优化决策,并设计一个基于再制造优先的协调定价机制.该协调机制不仅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原则在优先考虑再制造品利润的情况下协调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利润,而且能对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和环境影响的两种偏好,分别构建了有、无政府补贴时再造品具有不同销售渠道的闭环供应链模型,针对不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差异、政府补贴作用差异、环境影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了消费者双重偏好对上述渠道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考虑消费者双重偏好时,渠道差异表现为:1)与单渠道闭环供应链相比,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具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利润,但是会造成零售商利润的受损;2)政府补贴在不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单渠道闭环供应链中不会扩大系统规模,但会增加系统利润;在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会同时增加系统的规模和利润;3)政府补贴状态相同时,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政府补贴会降低单渠道闭环供应链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作用取决于再造品的环境友好性与其初始环境影响的关系;4)消费者对于再造品性能认可度以及再造品环境友好性对于渠道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性能认可度的提高会加大渠道差异,但环境友好性对于渠道差异的影响与性能认可度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WTP差异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者对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的不一致,考虑两种产品的替代性,研究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式决策相对分散式决策而言,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的零售价更低,而市场需求更高,且供应链系统利润更高;为此,设计了收益共享契约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WTP对定价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再制造品最优定价及市场挤兑与市场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价值评价低于新产品,研究了产品回收充足条件下的再制造静态定价和受回收率限制的两阶段再制造动态最优定价;在回收数量充足的最优决策中,不同的再制造成本决定了不同的再制造产品选择,再制造品对新产品产生市场挤兑,同时导致了产品市场的增长,增长效应导致利润的增加,这种市场挤兑和增长效应来源于再制造品的成本节省和价值折扣.在两阶段再制造动态最优决策中,再制造不仅对第二阶段的新产品形成挤兑和整个产品市场增长,并且对第一阶段的新产品产生增长效应,增长程度受到回收率的影响.因此建议企业采用环保宣传增加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认可,以及提高回收率来增加企业再制造利润.  相似文献   

8.
考虑消费者对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存在差异,针对零售商主导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系统,通过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由零售商、制造商和第三方作为再制造主体的决策模型,进而探讨了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最优决策。通过理论和算例分析,可以发现,再制造努力程度与再制造偏好程度的变化对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成员定价与再制造决策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消费者对产品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支付差异,建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比较了政府不补贴、补贴制造商和补贴再造品购买者,分析政府补贴和消费者偏好对供应链决策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再造品功能质量认可越高,再造品销售量及其利润越大,环境影响越严重;当消费者对再造品功能质量认可较低时,制造商可通过提高再造品环境质量来降低再制造准入门槛,提高再造品销售量,降低环境影响,但制造商利润会因竞争加剧减少;政府补贴提高了再造品销售量及其利润,但有可能加重环境影响,而政府补贴制造商或消费者的效果相同;从政府制定政策来看,当消费者对再造品的功能质量认可度较高时,政府采取补贴措施,而低于该水平时采取征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于零售商负责回收模式下闭环供应链的回收再制造过程,假设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存在一定替代关系,批发和零售价格不同,而且回收价格也不同。通过构建模型给出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不同产品的差别定价策略,并进一步比较相应的利润,引入收益共享契约来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又通过具体算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替代关系对利润的影响,指出如何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决策相比于集中决策会造成效率损失,导致供应链失调,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替代程度的越高,闭环供应链系统各个成员的利润和系统总利润越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双向竞争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及回收决策问题.分别在制造商、零售商及二者同时回收三种渠道结构下,分析了制造商的CSR意识对新产品定价及废旧产品回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何种回收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CSR意识均利于降低新产品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及零售价格、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废旧产品回收效果.制造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实验的有限理性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限理性消费者在绿色购买行为中存在明显的态度-行为缺口.以某绿色非食品类环保友好商品为例,对消费者绿色购买相关属性及行为规则概括抽象,运用计算实验手段构建具有交互功能的异质消费者人工主体,模拟现实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通过对微观个体行为及宏观"涌现"现象的分析,探索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绿色购买先行者的积极宣传对提高绿色商品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商品政府补贴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绿色商品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效果依赖于消费者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可以使绿色商品长期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3.
在线零售商能够方便地提供历史价格和未来价格预期以供消费者参考,但这种为消费者提供的便利同时给零售商的动 态定价带来困难,聪明的消费者会根据未来产品的价格以及历史参考价格做出购买与否的判断,给零售商的利润带来很大的 影响. 论文将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和参考价格效应结合,准确地描述消费者在历史和预期价格影响下零售商的动态定价策略,建立了多阶段动态定价策略模型,并针对两阶段简化为正常价和清仓价的模型,给出两种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及实施的前提条件,讨论了两阶段最优价格和期望最大利润跟消费者效用折扣因子、策略性消费者所占比例、消费者对历史价格的依赖程度的关系,结论表明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以及价格参考效应会给零售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single-period model comprised of an original manufacturer (OM) who produces only new products and a remanufacturer who collects used products from consumers and produces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The OM and the remanufacturer compete in the product market.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y as a means to promote re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particularly, we consider three subsidy options: subsidy to remanufacturer, subsidy to consumers, and subsidy shared by remanufacturer and consumers. We fi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remanufacturer or consumers always increases remanufacturing activity. We also find that subsidy to remanufacturer is the best subsidy option, because subsidy to remanufacturer results in lower price of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thus leading to higher consumer surplus.  相似文献   

15.
考虑一个同时存在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的市场,研究企业的纵向差异化产品推出策略选择问题.考虑质量递增序贯推出,质量递减序贯推出和同时推出三种策略,分别构建两阶段的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企业的产品推出策略与策略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推出策略选择取决于策略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市场规模、耐心程度)以及产品质量成本比率(即两产品质量差异与成本差异的比率),而递增策略由于较高的竞食影响和较低的细分优势,不会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在质量成本比率较低的情况下,当策略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增强时,企业通过递减策略缓解策略消费者行为的效果要优于同时策略;而在质量成本比率较高的情况下,当策略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适中时,较高的细分市场优势使得同时策略缓解策略消费者行为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Current literatures assume that a consumer's willing to pay(WTP) for a bundle is equal to the sum of his or her separate reservation prices for the component goods and concludes that mixed bundling is superior to pure components in a monopoly market. However, full mixed bundling is a discount conduct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onsumers, and the price of the bundle must be lower than the sum of the prices of two products,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in a consumers' WTP for the bundle.Then, if consumers' reservation prices are heterogeneous and subject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we can draw opposite conclusions: Full mixed bundling is disadvantageous to firms when Stackelberg pricing.The profit under full mixed bundling is less than that under pur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
参照价格效应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将其纳入零售商的预售决策中,并考虑消费者对参照价格效应偏好的异质性,给出了最优预售和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产能和消费者群体的结构决定了不预售,折扣预售和溢价预售的最优可行域;且参照价格效应的变化影响零售商跨期价格歧视的弹性,预售策略的利润以及各销售策略的可行域.由此,零售商应正视该消费群体的诉求,根据不同可行域和自身产能情况制定科学的决策以获得最佳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