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市场中,品牌愈来愈成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的象征,成为有着巨大升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在品牌经营中,我们曾有一些企业实施品牌“轰动战略”,一度企业品牌知晓全国,却都未能保持长久。近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不少企业采取各种方略,攀登世界品牌高峰,推进中国企业世界品牌雄起,延续品牌百年常青。他们的成功做法,对于更多的企业与品牌融入世界,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2.
王峰 《科技智囊》2008,(1):I0022-I0025
与中国相比,韩国商品没有价格优势;与日本相比,技术上的优势是韩国商品无法企及的。可以说,韩国企业是在中日两个制造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然而,韩国商品却成功走向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速品牌的国际化,三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星电子作为三星集团最重要的企业,SAMSUNG品牌是全球第一消费电子品牌,2006年其品牌价值超过了SONY。三星品牌何以走向世界,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旭 《科技信息》2007,(12):107-107
索尼公司自1946年创业以来,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分析是什么促使索尼迈向国际化的,从索尼的经验当中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到的,索尼品牌全球化战略的内容,索尼成功的品牌全球化战略实施的秘诀,索尼品牌战略能够给中国品牌在全球化方面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可冕 《科技智囊》2008,(5):I0044-I0045
对于打造知名的中国企业品牌,我们总是寄予特殊的感情。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发现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却连能够获得本国人民认同和具有忠诚度的企业品牌都寥寥无几,更别说是能够获得世界人民认同的世界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是在面对那些世界顶级品牌企业叱咤风云的时候,我们的民族企业家的内心充斥着无奈与渴望。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基金业得到快速发展,基金业内的竞争在经历了产品竞争、渠道竞争、投资业绩竞争三个阶段之后,各基金管理公司意识到品牌正在成为竞争的利器。在对我国基金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品牌资产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品牌建设对基金管理公司及顾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具体量化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即品牌的国际化能力.目前,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华"老字号"与来自海外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市场经验和强大综合实力的世界知名品牌进行激烈竞争,很多洋货已迅速占领中国部分市场,其成功的法宝就是品牌.所以在这场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中华"老字号"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价格战到品牌战,中国的企业一路血雨腥风,艰难前行;外有跨国集团强大资本、技术的强势冲击,内有拼价格比质量的软肋挟持,在短短几十年的中国品牌成长之路上,有多少企业在叫嚣着品牌之路时经历了曾经一时辉煌而今摔下马来的窘况。做品牌找死,不做品牌等死使得更多的企业在观望中却步,中国品牌成为走向国际舞台的短板,如何创立本土企业在品牌浪潮的冲击下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品牌从内而外建设三要素分析,强化品牌在竟争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商标注册年申请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前列;另据国家质检总局披露:我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10.大多数仍是替别人“贴牌”生产。这说明,我国自主品牌建设仍处于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阶段,还没有发生“质变”,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任务仍很艰巨。究其原由,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阻碍了自主品牌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乔春洋 《科技智囊》2011,(5):I0013-I0014
英国英特品牌公司(Interbrand Group)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它对世界品牌的评价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它报告的品牌价值每年都被许多报刊杂志所引用。美国《金融世界》杂志自1992年创立世界最有价值品牌评估体系以来,每年都对世界著名品牌进行一次跟踪评估,它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在英特公司品牌评估模型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0.
<正>“品牌创新,我认为必须从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出发,而中国目前之所以品牌发展与经济总量发展不相适应,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品牌今天是弱势品牌,弱势品牌的品牌战略与塑造方法,与已经处于强势品牌地位的企业有根本不同,而中国品牌塑造恰恰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薛旭认为,“在中国,处于弱势品牌地位的企业,不仅仅是国内品牌,你能想到,奔驰也是个弱势品牌吗?”  相似文献   

11.
穆峰 《科技智囊》2010,(3):54-57
<正>美国的强大,更多的是在于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们的强大,因为它们在潜移默化中成功推销了国家品牌。同样,中国的崛起不应该只是资本的积聚和技术的追赶,一个强大的国家亟需一批世界级品牌来支撑。但是,我们与世界主流食品品牌差距甚远,且已暴露出大量亟待解决的品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地方科技》2001,(3):42-44
与价格、促销、广告相比,品牌是一个更难驾驭的竞争工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行各业,在不同的时期都产生过自己的品牌,但大都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命运,“品牌泡沫”现象非常严重。应该说。在中国,企业如何经营品牌,如何使用品牌这个营销工具,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启动品牌战略的前提:了解品牌建设的过程 品牌代表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特性、形象和性能的总体认识和好恶度。品牌能够创造价值,它既能够赢得顾客的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饰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却不属于世界服饰强国,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服饰品牌.研究中国市场中的服饰品牌营销策略组合对品牌权益各维度的影响路径和效用,对于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饰名牌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假设了服饰品牌营销策略组合与品牌权益构成维度模型,采用SPSS11.0软件及结构方程建模软件USREL对问卷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模型的拟合指数较好,模型成立.除7个假设因路径系数不显著没有得到验证外,其余假设均得到验证.研究说明营销组合通过影响品牌知晓度、感知质量和品牌联想度,进而影响品牌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奢侈品品牌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上不断地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形象却一直停留在只能生产“价廉物美”的层次上。在美国《商业周刊》每年评出的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百强榜中,历来没有一个席位属于中国。中国也依旧还没有一个能被国际认可的奢侈品品牌。  相似文献   

15.
近年些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可支配财富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根据贝恩公司2012年的调查,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预计将突破115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9%。然而,相较于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中并未涌现出成熟的国产奢侈品品牌,国内市场主要被外国公司瓜分。该文拟通过对瑞士高档品牌江诗丹顿在中国的营销方式与获得的成功进行分析,为中国奢侈品品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岑红旗 《科技信息》2011,(28):55-55
当今世界经济开放型运行方式为中国服装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创建自主品牌成为我国服装企业在世界服装界拥有一席之地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意义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的品牌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竞争力是一个直观却又难以说清楚的问题。文章试图在管理学的基础之上,从品牌竞争力的特点出发,探讨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夏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2):238-238
近年来,天然药物成为医疗保健的良好选择,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中的影响和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药如何成为特色的国际知名天然药物品牌,是摆在我国中药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中药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提出中药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对策,希望借此能够更好的为中药品牌国际化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梦兰以床上用品起家,多年来创出了中国家纺行业中的第一个驰名商标、第一个文化品牌、第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品牌中国》大型调查中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家纺行业榜首,进入中国家纺行业“十强”,而近年来,梦兰不断整合资源、延伸品牌,开始向高科技领域进军,与中科院计算所携手打造“龙芯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大,品牌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世界级的经济总量,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缺少世界级高端企业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中国成了世界上缺乏国际影响力品牌的经济大国。这种尴尬的产生,需要从"品牌大国"现状及特点、"品牌强国"现状及特点以及"品牌大国"到"品牌强国"距离拉大的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