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立法不完善是造成民事司法不公乃至司法枉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法典的制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民事司法规则缺乏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民法规范的统一,并有利于规制行政机关的行为,这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同时,民法典的制定,民法精神的深入人心,可以为司法公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伊始,在1999年合同法成就的激励下,中国民事法制在立法之路上继续高歌猛进,官方的立法目标与学者的参与愿望共同指向2010年中国民法典的登场。一时间,关于民法典及其体系的讨论奏响学界强音,学者们在各自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基础上推出的民法典建议稿,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立法史上存在着"三根棒棒"与"雄伟石厦"两种立法路线,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前劣后优。我国正处在从"三根棒棒"到"雄伟石厦"的转型中,《绿色民法典草案》就是这一转型的见证。同时阐述了"雄伟石厦"立法路线的积极意义以及形式对于民法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增加生态破坏责任,使之与环境污染责任相并列,体现《民法典》在保护私权益基础上向着公益保护的转变.将修复责任作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承担方式不仅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目的,还能够使绿色原则具体化,促进社会主体参与,贯彻多元共治理念.但是《民法典》第1234条中规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仍然存在着受委...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是否应该收入民法典是民法典草案起草过程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但民法典草案最终并没有将其纳入,只是在总则中对其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列为第八十九条,这一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仍存在着问题,本文将就此作具体探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规范的立法目的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以来的实务案件,《民法典》第1254条高空抛物条款的适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问题:该条款与第1253条物件保有人责任条款之间的适用关系;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公安机关侦查是否为该类案件的起诉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7.
《法国民法典》体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精神.但它并没有彻底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妥协,尤其是在婚姻家庭法领域表现得十分突出,完全丧失了财产法领域以及债法领域中随处可见的自由、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事习惯是制定民法典时重要的本土资源。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调控功能,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里,应确认民事习惯的补充性法律渊源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债权在现代民法中的优越地位入手,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民法典草案的规定,通过分析债权总则与其他重要制度的关系来认识债法在民法其中的地位。认为侵权行为独立成编并不影响其债法的性质,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应重新整合定位,还应处理好债法总则与债法总则与债法分则、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关系,进而得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当设立债法总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8,(1):61-65
1900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法律史发展史上最优秀的法典之一,也是大陆法系国家在民法制定过程中争相效仿的典范。它以其严谨的结构,先进的编纂技术以及精确的语言闻名于世,在制定百余年后的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本文欲以法典的规制技术,民法典编纂的五编制结构尤其是总则编的设置等法典体例特征为突破口,并通过对潘德克顿学派的学说进行介绍,来论证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为我国民法典编纂对德国民法典的借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24日,由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比较合同法与中国民法典编纂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化法律合作构建中国特色民法典"。参加会议的有国际保险法协会名誉会长、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员Marcel Louis M. Fontaine教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法学院Anne Pelissier教授、法国蒙  相似文献   

12.
贞操权是一项以性纯洁为特定内容的独立人格权,它与其他所有人格权相区别,侵害贞操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在即将出台的民法典中将贞操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规定,体现民法对人格尊严和贞操利益的充分尊重,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侵权行为在代表民法典中的立法模式不同,而我国在《民法通则》中将侵权部分作"民事责任"单独成章,《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已确定侵权法在未来民法典中单独成编。但随着各民法典草案的制定,对于侵权法的立法模式分歧主要集中于相对独立模式和绝对独立模式之间。新模式能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对独立模式的缺陷,以实现债法体系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亲属法编可以分为亲属法通则、婚姻和父母子女三部分。在规定亲属法基本原则时,应删除"计划生育原则"而增加"善良风俗原则"。亲属法领域完全有着意思自治得以适用的广阔空间,而婚约、结婚、离婚协议等均为意思自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纳入人格权请求权制度,从立法层面对学界争论已久的人格权的地位及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定位做出回应.人格权请求权独特的性质、侧重于事前预防的救济目的及其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决定了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独立定位.但我国《民法典》尚未明确人格权请求权的种类,司法适用上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还很不完善。我们应当顺应国际社会成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的趋势,引入先进的监护理念,通过明确立法指导思想和重点,科学选择立法体例和立法模式,扩大成年被监护人范围,细化监护层次和具体内容,明确监护人资格、范围和顺序,完善监护启动及终止程序,建立监护监督制度。对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大规模的修改与完善,为《民法典》的制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行政法与民法的关系及特点看民法典立法技术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法对私法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法来实现。立法者应该通过在民法典中设置一个“接口”的方式来实现行政法(公法)对民法(私法)的干预。该“接口”由两条路径和两种话语组成。两条路径是:在民法典总则部分,通过设置“原则”性的规定作出一个表明两者关系的宣告。在分则部分选择“民事行为”作为具体的规制管道;两种话语是:“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的重要内容,其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时的清偿顺序在理论界与实践中一直广受关注.《民法典》物权编回应了社会公众与司法实践的需求,删掉了多个抵押权并存时清偿顺序"同日同序"规则,明确了抵押权与质权竞存时的清偿顺序.但囿于我国对动产中间价款抵押权的实践经验的缺乏,《民法典》物权编在引入中间价款抵押权制度时,在规则设计上过于简单,不足以处理实践中纷繁复杂的情形.同时,该制度还会增大其他担保物权的不确定性,影响相关权利人设立其他担保物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债定义存在缺陷,忽视了单方法律行为产生债这一点,应当予以修正。未来民法典中的债法在制度结构上应当规定债法通则,这样才符合体系化的内在要求。债法通则板块应当包括八部分内容,债法分则部分则应当包括四部分内容。在规定债法通则和债法分则时,各有若干特殊规则应当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律的摇摆,我国混合担保人之间是否存在追偿权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实务界的判决亦不尽相同.在理论界,学者试图通过连带责任、不当得利和公平原则来证立追偿权的请求权基础,均不能够自圆其说.代位权制度则较为合理的为混合担保提供了追偿权的请求权基础,这一制度亦被《民法典》第700条肯定,从而为我国混合担保追偿权存在与否这一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