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娄晓静 《科技信息》2012,(26):140-141
甲醇燃料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内燃机的代用燃料,研发燃用甲醇的内燃机对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基于AVL Boost软件,建立了468Q汽油机模型。分析了汽油机上燃用甲醇后压缩比、空燃比、点火提前角、燃烧持续角等参数对汽油机整机性能的影响。继而对各参数进行了匹配,提出了要实现技术指标需要在汽油机结构和技术上作出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的节能和排气净化是目前国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对国内多达20种以上的内燃机节能净化装置在台架及实车上综合试验的结果。这些装置包括添加剂、磁化装置、催化净化装置等,分别对内燃机进行前、后或缸内过程处理、达到降低油耗、降低排放、净化环境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高节油率可达79%,对汽油机排气的综合净化率可达894%,本文还对这些装置的节能净化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采用内燃机废气余热气化甲醇,并将该方案同时应用在自然吸气和增压发动机上.通过将这两种方案与原汽油机进行对比,预测这两种方案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改善潜力.结果表明:甲醇蒸汽发动机在外特性下功率较原汽油机最大下降了7.1%,热效率最大提高了3.0个百分点;增压后,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原汽油机和甲醇蒸汽发动机都有较大提高,当增压压力为0.15MPa时热效率较原汽油机最大可提高4.0个百分点,表明余热气化甲醇在内燃机上具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坚 《科技资讯》2006,(20):247-248
“环保”和“节能”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在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多、能源危机来临的今天,降低汽车油耗和减少排放成为内燃机制造领域一大热点。本文中讨论了内燃机燃烧的有害排放物及其危害、影响因素,减少有害排放和节油的方法,并从改进和调整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系统、供油系统及采用电控技术等方面对汽油机、柴油机的机内净化、降低油耗的技术措施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科技发展与人类行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敏 《科技信息》2011,(30):206-207
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从车轮、独木舟开始的古代交通直至以汽油机、内燃机等为代表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着重分析由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带来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燃机缸内压力波动方程研究了冷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机爆震特性的影响.由KIVA-3V燃烧程序的三维流场推导出内燃机缸内压力波动方程,并分别从均值压力和波动压力角度来讨论冷EGR对汽油机爆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冷EGR率下燃烧室温度、均值压力和波动压力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冷EGR率的增加,缸内燃烧温度、压力升高率大大降低,燃烧持续期明显增加;同时,缸内压力波动幅值明显降低而均值压力变化不大,可见引入适当的冷EGR率对汽油机高频压力振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后,对缸内压力波动进行频谱特性分析,探讨了燃烧室空腔共鸣和发动机爆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为准确地对内燃机耦合部件三维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开发了一种内燃机燃烧室耦合部件三维传热有限元法(FEM)计算程序.建立了内燃机气-固传热模型;通过将该模型应用于KIVA程序,可获取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燃烧室壁面的三维瞬态燃气温度分布及对流换热系数分布.以汽油机LJ377MV为例,计算了内燃机耦合部件的稳态温度场及瞬态温度场,结果表明:壁面附近瞬态温度边界条件的不均匀性对内燃机耦合部件稳态温度分布及瞬态温度波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波动法仿真程序改进汽油机进排气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内燃机波动法仿真程序ENGWA,以及前处理程序SDIP。利用ENGWA程序对492Q汽油机换气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合实验研究,分析了该机进排气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了新型进排气岐管。发动机台架实验表明,改进后的492Q汽油机性能较原机有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活塞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建立了直线氢内燃机零维数值计算模型,获得了直线氢内燃机活塞运动学特点.通过耦合零维动力学模型和燃烧室动网格模型,建立了直线氢内燃机燃烧过程CFD模型,对比传统氢内燃机和直线汽油发动机,分析了直线氢内燃机工作过程性能状况.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氢内燃机相比,直线氢内燃机燃烧持续期较长,最高燃烧压力和平均温度均较小,这有利于控制NO排放,但燃烧等容放热量较少,后燃较严重,指示效率较低;相对于直线汽油机,直线氢内燃机燃烧过程火焰传播速度快,燃烧持续期较短,指示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混合润滑和磨合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和G-T微凸体接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期内润滑状态的影响,分析了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混合润滑效应;建立了关于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系统磨合动力学模型。文中还结合EQ6100型汽油机的实例,探讨了各种参数对磨合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 ,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 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 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 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 )及拖拉机用柴油机 ,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2.
郝伟 《甘肃科技》2009,25(18):51-52
采用ANSYS软件有限单元法,对云南内燃机厂生产的4100汽油机的曲轴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建立模型、选取合适的单元及网格划分,对曲轴进行了静强度、刚度和疲劳强度的分析,为汽油机曲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及拖拉机用柴油机,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在内燃机上采用微处理机进行控制有了可能。近年来,国外在汽油机的控制方面,包括排放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以及怠速控制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有的并已转入生产。柴油机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起步稍迟,但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发展之中。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国外在内燃机控制方面的研制概况,以便于读者对此新的领域有一概貌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日本在农用内燃机上应用电子技术的概况。日本所称“电子式内燃机”,实际上主要在二方面采用电子技术。一是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二是电子式调速器。一、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日本从1973年开始在空冷汽油机及水冷灯油机的磁电机点火系上采用无触点式电子点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氢燃料应用于内燃机及车辆的各项性能,在一款2.0 L汽油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动机各系统及部件,研制出氢内燃机和样车,并进行了台架和整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氢内燃机功率和扭矩比同排量汽油机均下降40%左右,但最高指示热效率和有效热效率分别可达到40.4%和35.0%,NOx排放主要受混合气当量燃空比的影响.氢内燃机及整车各系统工作正常,动力性能也满足开发要求.氢内燃机汽车CO和HC排放显著降低,NOx排放仅为0.057 g/km,比国Ⅳ标准低了28.75%,具有良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满足水稻中耕机、小型机动插秧机,植保多用机及林业机械等配套动力的需要。丽水动力机厂、省机科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对1E50F-1型汽油机共同进行研制。四年多来先后研制  相似文献   

18.
新型燃油添加剂对汽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新型多效燃油添加剂(代号MAZ)对车用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文中介绍了燃油添加剂的功用和基本工作原理,并在汽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燃油中添加剂在等同工况下的外特性试验和负荷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MAZ能有效改善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排气中CO,HC的排放分别减少11.6%~19.6%和22.9%~25.2%.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移动式动力装置的主要原动机.2011年,我国内燃机年产量已达13.5亿千瓦,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我国石油总消费量的66%,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达54%.内燃机也是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发展高效清洁内燃机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二冲程汽油机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分层进气和排气动力效应提高二冲程汽油机的性能,在全负荷速度特性上,改进后汽油机的最低油耗率为313g/kW·h,较原机降低34.1%;最大功率为2.5kW。较原机提高13.6%;同时,减少了二冲程汽油机排气排放物CO,HC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