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编者按     
<正>陶瓷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人工材料之一,发祥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历经千年发展和演化,其内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陶瓷的范畴,形成了包括传统陶瓷以及先进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非传统陶瓷在内的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其中结构陶瓷作为先进陶瓷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所具有的高强、高硬、耐高温和抗腐蚀等优异特性,在高温、腐蚀等严酷环境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2.
李辉 《世界科学》2012,(2):32-3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潘裕柏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激光透明陶瓷和闪烁透明陶瓷的研究.在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成功利用透明陶瓷实现了激光输出。目前.在上海市科委所支持的“先进透明陶瓷制备与性能调控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重大基础项目以及若干其他项目的资助下.潘裕柏研究员继续在光功能陶瓷领域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本文是对潘裕柏研究员所进行的上海市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他相关其他科研项目的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3.
就陶瓷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论述了元代钧窑瓷器工艺与其在陶瓷领域后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锌陶瓷的非线性电容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景德 《科学通报》1992,37(21):1952-1952
近年来有三种利用晶粒间界效应的电子陶瓷引起应用和机理研究者的注意。这就是内边界层电容陶瓷、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陶瓷和变阻器(varistors)陶瓷。一些掺杂钙钛矿型晶粒结构的陶瓷,其中的晶粒具有高电导率而晶粒间界是绝缘的,因而具有很高的等效介电常数,已广泛用于电容器的小型化,并有希望用于能量存贮。后两种晶界层陶瓷因为在于利用其电阻效应,对其电容效应研究的报道极少。其实,掺杂氧化锌陶瓷在低电压  相似文献   

5.
透明氮化铝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碳热还原法制备的氮化铝粉体为原料,CaC2为烧结助剂,采用常规的热压烧结和无压烧结工艺在高温和低温下制备透明的氮化铝陶瓷,实验结果表明,碳热还原法制备的AlN粉纯度较高,粒度较小,粒径分布较窄,适宜制备透明AlN陶瓷。在AlN陶瓷的致密化过程中,由于CaC2的挥发从而使晶界到得到净化,高度致密化导致AlN陶瓷透明。  相似文献   

6.
刘灏  刘亚军 《科学之友》2007,(8B):134-134,136
就陶瓷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论述了元代钧窑瓷器工艺与其在陶瓷领域后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业陶瓷润滑剂新一代润滑剂可促进陶瓷发动机的研究,这种新型“油”用于高温高压下运行的陶瓷发动机。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教授迈克尔·弗里与波兰拉多姆技术大学的切斯劳·卡杰达斯共同研制了这种新型润滑剂,他们认为陶瓷发动机可在远高于一般金属发动机的温...  相似文献   

8.
增强增韧一直是陶瓷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相复合,如颗粒、晶须和纤维补强和自补强.相变是陶瓷中的普遍现象,ZrO_2增韧陶瓷是利用相变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表面压应力增强材料的现象,在表面施釉或膨胀系数小的膜层、离子交换、淬火和表面化学反应过程中得以应用.我们在研究[NZP]低膨胀陶瓷时,发现一种利用相变强化陶瓷的方法,本文报道其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古陶瓷中痕量元素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民 《科学通报》1993,38(4):379-379
在陶瓷考古中,鉴定古陶瓷的产地对于研究古瓷窑的建立、发展、变迁,各古瓷窑之间的关系以及古陶瓷的真伪鉴定等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关学者曾利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古陶瓷标本中20多种痕量元素含量,并据此研究了古陶瓷中的痕量元素含量在分布规律上反映出的产地特征。我们用中子活化方法对39片古瓷残片样品进行了痕量元素含量测定,并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已知产地情况相符。本文研究的方法不仅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产地瓷器在痕量元素含量分布模式上的差别,并且可用于对古陶瓷的产地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0.
魏赛  谢志鹏 《科学通报》2015,(3):287-290
氮化铝陶瓷在低温工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氮化铝陶瓷的低温断裂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液氮和干冰作为制冷剂,测试低温环境下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当测试温度从293 K降低到77 K时,氮化铝陶瓷抗弯强度从364.6±29.2MPa增加至415.3±21.7 MPa,断裂韧性从3.98±0.19 MPa m1/2增加到4.59±0.28 MPa m1/2,同时发现穿晶断裂比例从7.3%增加至14.5%.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陶瓷中第二相引起的残余应力对三叉晶界处氮化铝晶粒以及裂纹扩展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第二相导致氮化铝陶瓷断裂模式发生改变;通过调控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分布状况可以改善氮化铝陶瓷性能,对于氮化铝陶瓷的低温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3+掺杂的45SiO2-25Al2O3-18Na2O-9.5LaF3玻璃,并将基础玻璃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后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玻璃陶瓷. 通过XRD,TEM和光谱学手段对玻璃陶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热处理后,LaF3纳米晶体从原有单一的玻璃相中析出,晶粒大小约为25 nm. Eu3+掺杂玻璃陶瓷、纳米晶体和玻璃3种基质的光谱分析及XRD结果证明稀土离子进入到LaF3纳米晶体中并计算出在其中富集的比例. 进一步利用源自于Eu3+离子的发射谱和激发谱研究了退火温度和前驱物中重金属离子对玻璃网络结构中LaF3纳米晶体生长影响的机理,为玻璃陶瓷的人工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发展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袁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的风貌既是崭新的,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高当丽  李贵安  张翔宇  郑海荣 《科学通报》2009,54(15):2183-2187
通过变温条件下选择激发掺杂发光离子, 在同一样品中实现了不同局域环境下离子荧光的光谱分离. 利用频域及时域的光谱学测量, 研究了镶嵌有纳米晶体的透明玻璃陶瓷体系中掺杂离子的荧光性质和弛豫过程随样品温度和离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局域结构变化对荧光温度特性的影响. 根据样品结构和基质声子分布特点, 分析讨论了荧光衰减过程二阶指数行为. 结果显示, 位于晶相环境中离子的荧光寿命显示较强的温度依赖特性, 而玻璃环境中发光离子的荧光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刘泽纯 《科学通报》1979,24(19):889-889
第四纪气候有过多次大幅度波动,是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到第四纪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必然影响到岩溶洞穴的发展和沉积。在不同气候带,岩溶地貌有不同特点,沉积物也有变化。以常见的钟乳石来说,在热带和温暖气候下,它们的形体特别高大,姿态万千;在温带和寒冷气候下,则比较简单,形体萎缩。如我国广西等地著名的峰林地形,是在热带气候下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今天在温带以至西藏高原上保留的热带岩溶地貌,则是在第三纪晚期,或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Tm3+荧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振兴  刘碧蕊 《科学通报》2011,56(18):1419-1424
采用不同波长的红色脉冲光, 激发镶嵌有LaF3:Tm3+纳米晶体颗粒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样品, 测量了不同环境温度下样品的荧光发射谱, 记录了荧光发射强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 在643.2 nm 脉冲光激发下, 上转换454 nm 在100~200 K 的温度范围内有很强的荧光发射, 并且荧光强度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先增强而后减弱; 当采用656.0 和638.0 nm 脉冲光激发样品时, 上转换荧光发射强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 其中643.2 和638.0 nm 脉冲光激发下的上转换效率高于656.0 nm 激发时的结果, 表明波长接近于激发态吸收的激发光泵浦样品时, 更容易实现Tm3+的频率上转换. 最后, 从基质声子分布特点等方面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非晶SiBCN陶瓷是一类独特的结构材料,具有低比重、高比强度、优异的高温损伤容限等特殊结构和性能,因此在高温防热结构部件上极具应用潜力。通过合理的结构与化学成分协同设计,可探索陶瓷形貌/微观结构演化及断裂行为的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文章以石墨、六方氮化硼、立方硅和硼等元素粉末为原料,提出了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高压烧结技术(1 000 oC/3~5 GPa/30 min)制备致密非晶Si2ByC2N(y=1.5~4)块体陶瓷的方法。通过XRD、SEM、TEM、TG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烧结压力诱导该系非晶陶瓷的组织结构演化、相变及热稳定性,并对其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行为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提高烧结压力促使陶瓷基体由完全非晶态向晶态转变,部分块体陶瓷由大量非晶相、少量c-Si和/或t-BN(C)纳米晶相组成,显示出依赖于硼含量的物相组成。高压烧结有效地促进了陶瓷的烧结致密化,导致材料内自由体积的湮灭和“河流状”断裂形貌的产生。随着烧结压力的提高,陶瓷材料的体积密度、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单调增加。在相同烧结条件下,硼含量的增加削弱了非晶Si2ByC2N(y=1.5~4)块体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1 000 °C/5 GPa/30 min烧结制备的致密非晶Si2B1.5C2N块体陶瓷的体积密度、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69 g/cm3、33.6±2.2GPa和414.2±16.5 GPa。  相似文献   

17.
闫小琴 《科学之友》2008,(8):117-117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炯  甄育  史宸宁  张蕊  刘春光 《自然杂志》2021,43(4):259-262
自从海盐中检测出微塑料以来,其健康风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海盐微塑料的来源、分布、物理特性、化学组成、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海盐中微塑料可能来自海水及加工过程,产自亚洲的海盐中微塑料丰度相对较高。检出的微塑料尺寸大多小于500 μm,其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海盐微塑料检测技术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法、光谱分析法、热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9.
赵萍 《科学之友》2008,(6):66-67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调节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莆阪。但是山西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覆盖面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亟待进行解决。文章通过分析山西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