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中有“户调分为九品收物”的内容。本认为此制并非东吴独创,而是借鉴并综合曹魏的户调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度而来。东吴将户调发为九品,不仅开创了后代户调采取“九品相通”征收方法的新模式,而且也体现出东吴政权具有的大胆吸纳和勇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田家莉》和《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壹)》的相继出版,为研究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素材。通过大量统计和分析发现,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大体反映在百姓取名和婚姻关系这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位于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的明代建筑走马楼区域,1996年10月爆出中国简牍考古史上的特大冷门。这里出土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十万片,这已超过全国各地所有简牍的总和。正如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所说,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古代文书方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确实是史无前例的。长沙吴简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西北屯戍简牍、清朝内阁档案相提并论,同时将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要研究课题。 长沙吴简作为我国的第五次古代文书重大发现,已经引起海内外人士瞩目。我们仅从走马楼简牍的研究与汉代文书一些特征加以  相似文献   

4.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柒]》总计6153个编号,将图版与释文逐一加以核对,发现其释文有44处误释和漏释等情况,现分条予以补正,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以往楚辞研究者训释屈原《东皇太一》中的“蕙肴蒸”、《云中君》中的“极”,有不妥之处。通过考稽相关古典文献资料 ,可知《东皇太一》中的“蕙肴”为连文 ,“蒸”用作动词 ,不为“荐”字之讹 ;《云中君》的“极”是“亟”的借字 ,意为“屡次”、“每每”。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现代人生中的“无奈”现象,并从中引申出解决的方法。认为:现代人生中的“无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现代人生中的“烦”;第二、现代人生中的“没劲”;第三、现代人生中的“冷漠”。人生中的“无奈”虽然在任何时代的人的生活里都会发生,但却可以说唯现代人之人生过程中最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探讨和分析,并寻找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首先指出长阳方言中的基本语气词是“底”、“哒”、“唦”并逐个分析其单用现象,然后分析“哒底”、“哒唦”、“底唦”、“哒底唦”等语气词合用现象,最后比较长阳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合用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永州话中的助词“嘎”和“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与普通话中的“了”进行对比,认为永州话中的“嘎”和“了”与普通话中的“了1”和“了2”具有对应关系。并探讨了永州话中的“嘎”将被取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国基础教育中的化学教育内容,包括小学的“自然”、初中的“科学”、高中的“普通科学”以及“化学”.对体现在韩国化学教育内容中的若干明显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史艳虹 《科技资讯》2006,(2):151-152
在这个讲究文化的时代里,我们对中国的CI设计要进行重新地思考。本文通过例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塑”、“国画”、“诗词”以及“书法”来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的特有观念.提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神”、“境”“简”、“和”融会贯通,运用到现代的CI设计中,为我们的现代CI设计注入新的民族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类比与物理     
本文从文理渗透和科学方法论角度,结合物理研究中的史实和物理教学中的经验,对于“类比”的涵义、概念、程式、应用等提出了不同于一些论著中的看法。认为“类比”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一种具有假设、猜想、发明性的思维形式;“类比”不应只有一个程式,而可以较广义的规定一些程式。文中还提出了“类比”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智华 《科技资讯》2007,(16):161-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下的发展。从“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角度,结合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杨尚德叙事文学家族中的小说,是对“世界”、“自然”、“人生”的探索、感悟和表达。人们对“世界”、“自然”、“人生”认识的每一次飞跃突破,都带来了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革命。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一些细小...  相似文献   

17.
在生成转换语法中,Complementiser通常被译作标句词或补语连词。世界上许多学者证明标句词是各国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汉语中是否有标句词,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黄正德认为:“因为”、“虽然”、“他指出说”中的“说”等是汉语中的标句词,可是他的理论不能令人信服。汤廷池指出“的”、“吗”、“吧”、“呢”等是汉语中的标句词,并为此作如下图式:  相似文献   

18.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合理性、有效性问题日渐突出。对学校课堂德育中的“灌输——说教”模式、班级德育中的“人情——管理”模式、学校德育中的“集会——教化”模式等习惯化的实践模式进行反思,对关乎此模式合理有效前提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从而使我们能够立面学校德育的“底线”并为“底线”教育的实施奠基。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该问题前,先看看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家庭中的“望子成龙”现象。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了成为“文学家”、“艺术家”、“大明星”之类,几乎听不到做父母的教育子女去做一个“能工巧匠”。社会中的“重官”现象。惟“官”为荣,以“官”为上,似乎提到领导岗位上才是“英雄”,当了什么“长”方算“光彩”,一人做官,全家沾光。青少年的“追星”现象。追的全是“影星”、“歌星”;不少青少年对影星、歌星如数家珍,可对袁隆平、陈景润等科学家却不知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