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热电偶测温误差的分析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利  张东风 《科技信息》2008,(11):304-304
热电偶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测温仪表,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测温的误差来源和修正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中间包钢水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保护套管由耐高温、耐冲刷材质构成,导致传感器在测量中存在热传导惯性,测温输出信号滞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产生动态测量误差。针对于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热响应惯性,根据传感器实际物理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传感器的模型,建立传感器的热响应函数,进而根据传感器初始温度测量值对其钢水温度进行预估。最终为降低传感器温度测量动态误差、提高测量实时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3.
测量锥度通常是利用测微表配合正弦规来进行。测微表示值误差所引起的角度误差为: 由上式可知,测量误差的大小与测量仪表在被测锥体发生线长度l的两次测量点的距离成反比,即被测锥体长度愈短,测量误差愈大。用准直仪配合正弦规测量雄度,其测量精度不致受被测量锥体长度大小的影响,其  相似文献   

4.
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的精度,对影响其测量精度的打滑问题、测量力大小的选取、安装误差和滚轮偏心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改变测量力大小进行实验,找出了在该实验装置上产生误差最小的测量力;对安装误差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仪器调整的方法,使安装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达到最小.最后经过数据处理和误差补偿可以使滚轮法大直径测量精度达到±6.26μm.  相似文献   

5.
红外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黑体辐射原理出发分析了红外测温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它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物体的辐射功率与波长、温度之间的关系,即红外测温必须根据实际测温范围,选择不同的工作波长.通过具体应用电路的实验数据,从环境、反射率、距离系数等几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测量精度的原因,得出了环境温度与被测目标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环境温度是红外测温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并为消除测量误差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路温度同步测量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 gate array,FPGA)和低功耗内核(STM32)的多路温度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器,直接驱动多片模数转换器件,对多路电信号进行同步测量,使用STM32实现温度信号的转换和计算。系统预期测温范围为-200~850℃,测温精度达到0.01℃。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温且测温范围为-200~400℃时,系统测量误差小于0.003℃,全量程(-200~850℃)范围内系统测量误差小于0.005℃。所设计的多路温度同步测量系统尽管随温度增大测量误差存在增大趋势,但在全量程范围内实现了0.01℃测温精度的目标,并具有多路温度同步测量、通道数易于扩展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误差计算公式确定了影响各种误差大小的因素,分析了目前电磁系仪表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将电磁系仪表的测量误差降低到最小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电磁系仪表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误差计算公式确定了影响各种误差大小的因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将电磁系仪表的测量误差降低到最小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林尼克结构干涉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时,发现系统存在一个近似为二次曲面的测量误差。根据光学干涉系统的测量原理,分别对林尼克结构干涉测量系统的相移器误差、摄像机误差和光学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确定光学系统误差是干涉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源,其中显微物镜焦点轴向误差是产生系统测量误差曲面的主要原因。以平面为实验测量样件,应用测量系统对参考光臂显微物镜的不同轴向位置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测量结果验证了焦点轴向误差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四象限探测系统信号光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四象限探测系统角误差形成的原理。深入研究了探测器角误差形成原理与光斑位置、大小和探测器面积的关系,证明光斑半径r小一些有利于提高误差信号Ux、Uy的测量精度,r大一些则有利用扩展Ux、Uy的测量线性区。从与误差信号测量误差关联的原理误差及与信噪比SNR有关系统误差出发,提出了光斑大小优化设计的问题,得出实际设计的光斑大小稍大于探测器有效半径的1/2有助于改善系统性能,并通过相关系统研制稳定性跟踪试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在接触式弯管测量机的基础上,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敏二极管设计的测量叉来实现对弯管的非接触测量.给出了测量叉的光学结构,研究了测量原理,推导了数学模型,分析了该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体体温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现代医学对人体体温的测量要求更加安全方便卫生。无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应用德国HL-P lanartechn ik公司的TS118-1表面温度测量传感器进行非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的原理,给出了基于TS118-1的无接触式人体体温计软硬件实现方案。基于TS118-1的无接触式人体体温计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安全的特点,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测量电压互感器的宽频误差,基于测差原理,运用锁相放大器和Lab VIEW技术,研制了一套电压互感器宽频误差测量装置,实现了互感器误差测量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介绍了宽频误差测量基本原理及装置整体设计方案,并通过工频误差校准、自校结果比对、频率特性及稳定性等试验,对该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装置在50 Hz~10k Hz范围内,其比差测量精度优于5×10~(-7),角差测量精度优于0. 2μrad,且频率响应特性十分平坦。  相似文献   

14.
介结了一种热示踪法测量流体流量的原理及热示踪流量计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利用脉冲状热流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来间接测量流体流量 :首先由一个热激励器在周围流体中产生脉冲状热流团 ,热流团随流体运动过程中经过一个特殊的温度传感器阵列时 ,流体的温差将引起传感器的信号突变 ,形成标记脉冲 ;通过判断标记脉冲出现的时间可以确定流体平均流速 ,进而得到流体流量 .针对引起流量测量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实际应用要求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表明 ,该方法适用于层流状流体 ,尤其适用于较高粘度流体的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15.
在食品罐头测控现场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真空度输出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使用电涡流传感器进行罐头的真空度测量,并采用RBF神经网络的进行温度补偿,可以明显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能量传递和信号传递问题。并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光学设计理论推导出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光学系统的计算公式。也叙述了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实践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用而精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教材对热电偶温度计测温原理介绍和系统构成所涉及知识点的取舍有些差异,为保证理论上的完整性和讲解上的严密性,教学中宜对热电偶测温原理作全面、准确的表述和数学上认真细致的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消除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从而正确理解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和补偿导线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特性及工作原理,给出了由DS18B20与FP-GA组成的测温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温度的测量及与专用测温仪的比较,发现该系统具有数据准确、接口简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圆柱度误差虚拟测量仪的设计及OpenGL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测量仪技术和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讨论了在设计圆柱度误差虚拟测量仪时所涉及到的采样方法、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等,采用对置两测头法误差分离技术,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实际测量时对基准件的精度要求,给出了圆柱度误差虚拟测量仪的设计理念、开发实例以及OpenGL在圆柱度误差虚拟测量仪中的应用方法,所设计的虚拟测量仪的软面板可以显示圆柱度误差的三维误差图形,为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控制误差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NI公司的LabWindows/CVI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测量条件和基于PC的数据采集卡,开发研制了轴线直线度误差虚拟测量仪.该仪器将形位误差测量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用轴线直线度误差的最小二乘评定法、最小区域评定法,解决了轴线直线度误差的测量问题.并且将误差图形在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有利于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便控制制造误差.该仪器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制造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既可用于实验教学,又可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