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述强被评论家张燕玲誉为仫佬族散文三强之一。就像仫佬族小说家鬼子一样,仫佬族散文作家何述强的视角不再局限于本土和族群,而是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观照人心人性。这意味着新一代仫佬族文学家跃上了更高的起点,正走向更高的展示平台。何述强把历史熔铸于个人的命运,有痛彻思考生死之后的豁达与智慧。描写的小人物的命运,引发对历史、苦难、“革命”及生死的思考,唤起人们勇于直面历史和人生,这就是何氏散文里的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2.
“复仇”是鲁迅散文所关心与表现的主题之一.鲁迅笔下的复仇意识有着自己的精神特质,即把对人民的爱与对敌人的憎统一起来,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狗·猫·鼠》中对猫进行的复仇,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关怀,同时借动物来折射对卑劣嘴脸的“正人君子”的仇恨;《无常》、《女吊》中借鬼神世界来表现复仇精神,关注了人的生命意识,张扬着人性色彩,体现了对压迫者决不宽恕的复仇;《杂忆》中鲜明的复仇理念的提出,是与地域文化和自身遭际有关联的,鲁迅的复仇并非“私愤”,而是有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寒山说:“一旦你的精神驻足此地,你将永远属于这里。”当我携带着《唐宋诗词》,乘着轻轻摇晃的列车行驶在中国宁静广阔的乡野时,梦中的景象便次第展开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揭示了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把握了文艺的特质。胡风意在在现实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唤起作家的创作热情,调动作家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作家、艺术家以主观精神把人类带入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近代岭南文化的精和特质表现为具有浓厚的重商意识、富于开放创新和民主精神以及学术上的鲜明功利性倾向。近代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表现为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人生价值取向、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刚劲强悍和忍耐刻苦的性格特征。近代岭南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用研究独创作品的故乡情结思路去推敲非独创作品《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有浓郁的兴化情结,在基础性上是有问题的。简单地从《水浒传》中找出若干细节去对应兴化施耐庵的相关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核体是政治激情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体。当代中国作家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或自主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政治层面的规约,另一方面新政权的浪漫构想也实实在在地鼓舞了部分作家。时代要求作家作出政治选择,但作家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向往的个体又时时得听从艺术的召唤。于是,回旋在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便成为20世纪50...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存状态及意义的思考,关于死亡的可能和价值的思考,其精神指向超越“家”与宗教的时空局限,综合构成了现代作家文本的内核。面对家恨国仇,生离死别,现代作家笔下郁结的生死之思清醒且沉重。鲁迅的决绝,萧红的惨痛,钱钟书的智慧,郁达夫的优伤……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民族与个人的死生长卷。  相似文献   

9.
鲁迅把青年看成自己的身外青春,对身外青春的关注一直是鲁迅的一个精神向度。鲁迅在散文中,率直地对醉生梦死的青年表达着不满,坚持不懈地唤醒与培育着众多的革命英才,发自内心地对踏实肯干的青年给予着赞扬,为因革命牺牲的青年感到痛心与惋惜。我们从鲁迅对身外青春的各种不同态度,感受到鲁迅的人格风范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0.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11.
“无土时代”的土地情结——评赵本夫小说《无土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本夫的长篇小说《无土时代》蕴涵着一种浓厚的土地情结,从题目到内容处处都流露出对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该文主要关注在现代文明急剧扩张的"无土时代"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空虚和失落,不同的人们如何以土地为精神之基,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寄托。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的作品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土地情结”,对于土地的深爱使他的作品浸润在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之中。其长篇代表作《科尔沁旗草原》,通过对作品主题、结构、人物等具体要素的分析与理解,可以看出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缘由及内蕴。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包括闻一多、朱自清等旅滇作家及马子华等本土作家都留下了不少的散文篇什,对云南和云南人的精神风貌、生活状况描绘颇多。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分析,可以从中解读出云南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层面——强烈的家国(园)意识、坚韧的反抗精神、顽强的生存信念、迭变的狭隘思想,而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和领会抗战时期云南文化的多样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体现出其身份自觉,对文学创作活动有很大的促进,粤西女诗人在家族文学集体中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优秀作品。粤西士人的诗、画结合体现出新的艺术趣味,从题画诗可见一斑。有了身份自觉,粤西士人辑集本土人士的文学作品,弘扬粤西文化。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使其在历史的某一阶段引领全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的“求索”为三峡大学的校训,不仅仅在于依据经典,更在于取则屈原之精神,启迪三峡大学同仁为取得新的成就,向新的目标迈进,故而为三峡大学群体欣然认同与接受。在确定“求索”为学校校训之后,党委适时、热烈而有序地引导全校开展“求索”精神大讨论,并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热烈响应,大家以一种理性的自信,认真的态度,诚挚的情感,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之中,畅所欲言,自抒己见,形成了一种自觉、开放、包容、理解和尊重的讨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事视角的引入、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产生以及心理描写等叙事特征的嬗变,凸现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事视角的引入、“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产生以及心理描写等叙事特征的嬗变,凸现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则尤其如此。井冈山精神可以而且应该内化为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并转化为办学的巨大力量。培育和铸造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化的“井大精神”来指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爱玲的小说聚焦对平凡人复杂精神轨迹的探索和叩问,从自我主体的迷失到回归,以及在此情境下形成的个人与生活、生命这个更大场域的断裂与再度弥合的推进展示。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的概述与提炼,发掘其作品共性特点“断裂与弥合”的精神指归。从“自我视域的断裂与弥合”衍生出对女性群体从“精神爬行”到“精神直立”的“超性别”塑造两个方面着手,试图唤醒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艰难抉择后实现的宝贵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融入唯美主义与"精神分析学"是1920—1930年代浪漫主义话剧重要的审美特质之一。唯美主义在题材、母题、艺术表现及语言形态方面与浪漫主义有着相近的审美特质,而浪漫派剧作家在表达唯美倾向之时,往往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建构作品,这与他们借此学说以达到扩展作品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