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用对烯丙氧基苯甲酸胆固醇酯(ACB)/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液晶(LC)/光引发剂(IRG-651)/玻璃微珠(SP-220)复合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结果表明:虽然ACB没有参与聚合,但却明显地提高了PDLC薄膜的对比度.在紫外光(365.0 nm)辐照度为15.0 mW·cm-2、照射温度为303.2 K、照射时间为10.0 min的条件下,ACB/HEMA/LC/IRG-651/SP-220的比例(质量分数)为6.2%/18.5%/74.0%/0.3%/1.0%时,所制备的PDLC薄膜具有高对比度和较佳的电-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将新合成的4-(4-((4-乙氧基苯基)偶氮)苯氧基)-N-(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N,N-二甲基丁烷-1-溴化铵(DMAE-EAPB)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NIPAm)共聚,制备得温度/光双重敏感共聚物凝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称重法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光响应速度非常快,紫外光照射4 min,偶氮苯反-顺结构转化达到平衡;随着DMAE-EAPB加入量的增加,共聚物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LSCT)逐渐减小,温度敏感性变差,紫外光照射后共聚物的LSCT回升约0.8~1.2℃,温度敏感性也有所好转;另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紫外光照射可以使共聚凝胶的溶胀比提高0.34 ~0.80.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紫外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稳定液晶调光器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研究器件的不同厚度对聚合物稳定液晶调光器件电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器件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关态透光率降低,阈值电压升高,饱和电压升高;当器件厚度为5 m时,聚合物稳定液晶智能调光器件的电光性能优良,未通电时,透光率高达97%,当施加40V电压时,透光率低于10%;响应时间非常短,灵敏度非常高,从关态到开态响应时间仅仅需要0.025 s,从开态到关态响应时间需要0.06 s. 这些优异性能使得基于聚合物稳定液晶的智能窗在室内光线智能管理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茂铁单甲酸与草酰氯反应合成二茂铁甲酰氯,再以二茂铁甲酰氯与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然后由聚乙烯醇与2-溴异丁基酰溴反应合成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引发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进行ATRP聚合.制备了具有梳型结构的聚合物,并对产物进行红外表征,研究聚合物在离子识别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梳型聚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成功合成,对阴离子H2PO4-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液晶单体M1(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M2(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丁基苯甲酰氧基苯)和离子单体M3(4-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与含氢聚硅氧烷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含磺酸离子的侧链液晶聚硅氧烷·其结构和液晶性能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分析法(POM)、热重分析法(TG)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降低了液晶性能,但是没有改变其液晶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预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抗水稳定性,借助XRD、NH_3-TPD、FT-IR、TG和BET等表征技术分析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在500℃以下时,所制得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具有相近的优异酯化性能;当焙烧温度提升至600℃以上时,SO_4~(2-)/TiO_2的孔结构坍塌,SO_4~(2-)含量下降,酯化性能显著下降。经过水预处理后,所有固体超强酸酯化活性降低,主要与其SO_4~(2-)脱落和酸量明显减小有关。相比之下,400℃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种含不同手性基元的液晶单体,6-(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6-(4-(4-(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基氧羰基戊酰氧基六氢-[3,2-b]呋喃酯(M1),丙烯酸胆甾醇酯(M2)。将两种单体与含氢聚硅氧烷(PMHS)接枝聚合得到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液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聚合物都具有很宽的介晶区间。对于以含M1为主的聚合物为近晶相,随着M2在聚合物中含量的增加,破坏了原有聚合物的规整结构,聚合物由近晶相转为胆甾相;同时聚合物的最大选择性反射波长也随之增加,即螺距变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介晶二醇4, 4′-二(β-羟乙氧基)联苯(简称DHBP)为原料,通过引入介晶二醇(DHBP)改善基体性能,采用原位聚合聚氨酯的方法,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聚氨酯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均相体系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DHBP含量为环氧树脂E51的6%,与TDI摩尔比为1:2,DDM用量为35%,反应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所制备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87.9%,弯曲强度提高4.7%,拉伸强度提高19.5%,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均升高约9 ℃.这表明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不同程度地改善复合材料其他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具有明显聚集诱导发光性能(AIE)的化合物4,4’-双(2,2’-双(4-(6-(9H-咔唑基)己氧基)苯基)乙烯基)联苯(p2bc6)以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发光薄膜.该聚合薄膜的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形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前体通过分子中咔唑基团聚合形成聚合物薄膜;薄膜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制得的电化学聚合薄膜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可达到3 nm以下,有望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PLED器件中.  相似文献   

10.
将修饰的β-环糊精衍生物单-(6-丙烯酰乙二氨基-6-去氧)-β-环糊精二十乙酸酯(M1)作为手性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酰氧基-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联苯酚双酯(M2)作为液晶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得到含β-环糊精基元的液晶聚合物P1~P7.通过FT-IR,1H NMR,DSC,POM,TGA,XRD,旋光分析等手段对所获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相行为等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单体M1为非液晶手性单体,其比旋光度为+95.30,单体M2呈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聚合物P1~P7均有液晶性,它们的热稳定性良好,热失重5%时的温度均在300℃左右,随着手性单体M1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液晶区间变窄,比旋光度值增加.  相似文献   

11.
室温条件下,在碱性的Ca^2+、Sr^2+、Ba^2+溶液中,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了Ba1-x-yCaxSryMoO4多晶固溶体薄膜材料.采用XRD、SEM、XPS、FA(荧光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研究表明室温阳极氧化法所制备的Ba1-x-yCaxSryMoO4固溶体薄膜具有四方晶结构,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有较好的光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膜,并进行苯酚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膜的最佳条件为:试剂的体积配比V钛酸丁酯∶V无水乙醇:V蒸馏水:V浓盐酸=1∶4∶0.25∶0.25,涂层厚度5层,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TiO2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30W紫外灯,苯酚的质量浓度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纳米CeO2进行表面修饰,考察了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对纳米CeO2在水介质中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改性剂质量浓度60g/L、改性温度25℃、改性时间4h、搅拌速率150r/min,pH 9~11。采用TEM、FT-IR、XRD对改性前后的纳米CeO2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CeO2表面包裹了一层改性剂分子,颗粒在水介质中分散性良好,达到了单分散。此外,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PVA)/ CeO2纳米复合膜材料,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复合膜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现纳米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以及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300~400nm的近紫外光区,复合膜的紫外屏蔽率可达97%,添加5%纳米粒子的复合膜在650nm处的可见光透过率比纯PVA膜降低了3%,保证了复合膜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共混法将纳米ZnO颗粒添加到聚碳酸酯(PC)中,制备得到了具有高透明性、高紫外线屏蔽能力的PC/ZnO纳米复合高分子膜。分别使用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复合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ZnO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复合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98%,与未添加纳米ZnO的PC膜一致。与市售隔紫外线PC产品对比,纳米复合膜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紫外线屏蔽能力,紫外线的阻隔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向溶胶前躯体溶液中加入与金属阳离子不同比例的柠檬酸,用溶胶凝胶旋涂方法制备透明并且致密的Dy3+掺杂的LaVO4薄膜.当柠檬酸与金属阳离子的比例为2∶1时,制成的薄膜对可见和红外光的透过率达到90%左右,以波长为310 nm的光激发薄膜时可以得到对应于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的波长为484 nm(蓝光)和576 nm(黄光)的发射波,讨论Dy3+掺杂的LaVO4薄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里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间规聚苯乙烯sPS-sPS/Al2O3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测量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用扫描电[英文作者]PA66/g复合,制备出sPS-sP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韧增强[英文作者]PA66/g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子对于sPS/PA99/g-sP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随着纳米A12O3粒子质量为6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氧浓度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i掺杂的WO3薄膜并在450℃退火。用X射线衍射(XRD)、分光光度计、台阶仪等对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氧浓度对气敏薄膜的透光率、微结构及光学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浓度增大,沉积速率越慢,膜厚度减小,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晶面间距增大;透射率曲线随着氧浓度的增加逐渐向短波方向移动,表明薄膜的光学带隙宽度随氧浓度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CeO2掺杂ZnO薄膜的结构及紫外光吸收性能。结果显示,ZnO(002)晶面的晶面间距增大,由于晶格畸变的增加导致薄膜中的内应力也相应增加,随着CeO2掺入量的增加,引起ZnO晶格的进一步松弛,因此ZnO将呈混晶方式生长;由于ZnO的晶粒同时有多个生长方向,因而抑制了ZnO晶粒(002)取向生长度的速度,导致了晶粒尺寸的逐渐降低,薄膜的C轴择优取向性随CeO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CeO2掺杂样品与纯ZnO薄膜的吸收谱的形状没有大的改变,吸收峰形基本一致,掺CeO2使薄膜的紫外吸收显著增强,吸收边明显向短波方向移动,吸收边的斜率有微小提高,吸收峰宽度略微增大,吸收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Vanadium dioxide (VO2) epitaxial thin films on (0001)-oriented Al2O3 substrates were prepared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metal-insulator-transition (MIT) mechanism and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of VO2 epitaxial films at terahertz (THz) b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z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 of the VO2 epitaxial films were performed. Both the lattice constants and THz transmission exhibited a similar and sharp transition that wa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for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Consequently, the MIT of the VO2/Al2O3 epitaxial films should be co-triggered by the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and electronic transition. Moreover, the very large resistance change (on the order of ~103) and THz response (with a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ratio of ~87%) in the VO2/Al2O3 epitaxial heterostructures are promising for electrical switch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铝金属薄膜上三氯十八硅烷(OTS)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学特性,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在铝金属薄膜上制备OTS自组装分子膜,分析了纳米尺度和毫牛尺度下载荷、滑动速度以及紫外照射对薄膜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OTS自组装分子膜具有疏水特性和良好的润滑性能.紫外照射5 min后,自组装分子膜摩擦力降低;紫外照射15 min时,自组装分子膜的网状结构受到破坏,减弱了润滑效果.在纳米尺度和毫牛尺度下,摩擦力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铝金属薄膜摩擦系数降低时,自组装分子膜磨损显著降低,摩擦副的耐久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