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王冕的儒者精神和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冕是元代一位坚守儒精神 的诗人,无论是反映民生的时事诗,还是其隐逸、咏梅诗都贯穿着儒对理想的追求,这对探讨王冕力行儒道的心态与其诗歌艺术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王冕的诗歌艺术是其儒家入世精神的折射,在其救世之心受到挫折时,其咏梅诗更是这种精神的升 华。  相似文献   

2.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口号诗是中国古代众多诗歌体式中特殊的一种,其源始自南朝,唐代是其诗体特征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口号诗多为近体诗,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应制诗,抒发个人心绪的感怀诗和亲友赠别酬唱的唱和诗,此外还有少数逗乐性质的戏谑诗和美刺意味的讽谏诗。唐代口号诗和非口号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方式、适用内容、语言运用以及格律要求上。唐代在口号诗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除在口号诗内容、风格上的创新外,创作群体的下移以及部分口号诗所具有的民谣性质也对宋代口号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咏梅词 ,突破了传统题材就梅论梅的窠臼 ,破俗就雅 ,舍旧求新 ,将自己的品格、韵调 ,以至一喜一愠 ,都托之于梅。梅似人 ,人似梅 ,咏梅赏梅、爱梅怜梅 ,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情感的外化。由此可透视出其创作心态 :由孤高自赏、慰梅自慰到惜梅而自惜、自我哀怜的心迹变化过程。其咏梅词作 ,可以说是其不同阶段心理意绪的剖白和心态的外化 ,也是词人心灵的“诗史”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清新婉丽的主导诗风与楚辞风格迥异,然其创作的骚体诗却明显承继了《九歌》传统,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骚体诗呈现出了一些与传统骚体不同的新特点,丰富了骚体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体现了骚体诗与盛唐山水诗的交融和相互渗透,成为骚体诗发展历程中独特的一环,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但其爱情诗创作却并不发达,本从化角度入手探讨中国传统化对古代人爱情诗创作的制约,中国传统化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诗教传统抑制了纯粹爱情诗的发展,诗人们为逃避道德审判,对诗中的情爱表达进行了遮蔽,从而使大部分爱情诗失却了爱情的光泽。  相似文献   

8.
唐代弃妇诗的创作显示了乐府诗的"母体"特性。质言之,乐府是弃妇诗产生的土壤,并滋润着弃妇诗。弃妇诗的发展源于对乐府的接受,其接受的方式:一是对乐府古题的承袭,二是对乐府古辞的承袭,三是对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承袭。这种文学接受的诸端形式反映了唐人制诗拟乐府及脱化1的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代诗苑词林,不乏咏梅之名篇,颂梅之佳句。那么,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呢? 梅是报春的使者唐代诗人齐已《早梅》诗的前两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相似文献   

10.
韦庄经历了唐灭蜀兴的时代剧变,其晚年寓蜀期间的创作心态独具特色。韦庄对巴蜀地域文化的认知解读,经历了由疑虑畏惧,到惊奇叹赏,最终融洽亲和的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路程。韦庄寓蜀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家事亲情诗、唱和酬答诗及蜀地风物诗。韦庄晚年寓蜀时期的文学创作率而挥笔、肆而成章,具有亲切、浅俗、含蓄、雅洁之美。  相似文献   

11.
浅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平对其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早期生活是在艰苦和失望中度过的,这也为其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心理和思想的准备,也对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对弗罗斯特的生平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摘取其诗来浅析其生平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游历南北,由此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赠别诗。其前后期赠别诗题式的特点与其游历大有关系,而其赠别诗的关涉对象、情感基调以及诗中有别以往的文人形象,凸显出其丰富赠别诗题材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彤 《科技资讯》2014,(14):226-227
皎然,字昼清,是谢灵运十世孙。从小出家为僧,常有诗歌唱和,被时人称作"江东名僧"。本文从齐梁诗风的复兴、诗与禅的结合、齐梁诗风的复兴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创作的《诗式》对中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萧雄的《西疆杂述诗》是边塞诗第二次繁荣时期的产物。时代之于《西疆杂述诗》创作风格的影响表现在对于新疆领土的历史追溯,诗集中还重墨描写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作为新疆竹枝词定型期的代表作,其竹枝词内容上对新疆民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记叙,其诗注结合的方式达到了竹枝词创作最完善的境地,同时从意象的选择上又体现了南方文化与新疆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许多文人都写过咏梅诗词,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也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由于词特殊的抒情功能,从中更能感受到诗人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处于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有不同的心路历程,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罗隐的诗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主要分五类:干谒诗、下第诗、咏物诗、咏史诗及其他。其诗风格独特,具有讽刺性、哲理化倾向、含蓄、通俗等特点。其创作对宋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一是无锡籍散文诗人。本文综论丁一散文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其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努力讴歌普通劳动者的人格美、家乡的山水风光美和风俗人情美,着力发掘生命力量勃发的美和人类情感的美,以及艺术上追求多样统一、兼收并蓄、发掘哲理、开拓创新构成了丁一散文诗创作的鲜明的美学风格。本文还用较多笔墨评介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丁一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隐的诗     
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主要分五类干谒诗、下第诗、咏物诗、咏史诗及其他.其诗风格独特,具有讽刺性、哲理化倾向、含蓄、通俗等特点.其创作对宋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代才媛文学发展走向繁盛,形成新的创作群体,在突破阃闺的同时亦表现出对文学话语空间的积极诉求。其文学主题的社会化、哲学化、史学化均彰显出此期才媛自觉的性别意识重构。世家涵养、诗事交游与结社活动的支撑是其向纵深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在广泛交游与真实写作基础上的才媛诗论,呈现出在诗用、诗作、诗人、诗风、诗旨五方面的新异见解,填补了清代女性批评的话语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