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篇)五、“两个口号”论争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虽然“两个口号”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但还是发生这让当事人几十年始终没有解开疙瘩的论争,首先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提口号固有的认识。如周扬们所提“国防文学”口号在受《八一宣言》启发、并借鉴苏联“国防文学”口号同时,他们面对“九.一八”和“一.二八”后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认为“在战争危机和民族危机直迫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在 2 0世纪 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 ,曾经就文艺界如何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出现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鲁迅作为“民族革命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的倡导者 ,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对此进行了阐述。毛泽东后来在不同场合也肯定了鲁迅的这一口号 ,并且将鲁迅的方向看作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前进方向。本文试从两个口号的论争来说明鲁迅在文化战线是如何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  相似文献   

3.
<正>3月16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名为《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预算纲要》的2018财年联邦政府预算草案,“如约”提出了高达639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需求,超出《预算控制法案》的规定上限540亿美元,堪称“美国历史上国防开支最大规模的一次增长”。重建美军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美国优先”和“使美国再次伟大”是特朗普最为重要的两个竞选口号。在美国面临重大战略困境的背景下,特朗普喊出这两个竞选口号,无疑道出了很  相似文献   

4.
鲁、郭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曲折演变的四个阶段:一、从五四文学革命到北伐前后,他们由文学上“文人相轻”到政治上“同气相求”;二、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由于郭沫若对鲁迅的错误攻击,使鲁迅“愤懣”而关系交恶;三、左联时期,他们共同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但相互之间却时常“笔墨相讥”;四、左联解散之后,他们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而加强团结,在“两个口号”论争中求同存异,彼此作了充满战友情谊的中肯评价。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2010年,半岛局势风起云涌,“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朝鲜半岛南北对立情绪升级。在韩国12月30日发布的《2010年国防白皮书》中,韩国重新将朝鲜描述为韩国的敌人。这份新版《国防白皮书》称:“朝鲜不断开发和增强大规模常规武器以及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通过‘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接连发起武力挑衅,对韩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只要这样的威胁一直存在,作为威胁的实施主体——朝鲜政权和朝鲜军队就是韩国的敌人。”韩国政府的最新表述虽然不及“朝鲜是主要敌人”的措词严厉,但已经有分析人士认为它意味着韩国对朝“阳光政策”的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涉及的一段历史,即二战期间作家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考察这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这段历史的重建,以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年两个口号所引起的矛盾,理论认识的差异只是他们的托词,这只是醉翁之意和酒之关系,当然还有背后更重要的深层原因——山水之间,即周扬们和胡风们在历史上的矛盾。假如他们把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歧论争转化为研讨,这样就能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并挖掘出因论争而难达到的理论深度。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却反而激化了原有矛盾并影响到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历史属于政治研究,其意义更超越了口号论争本身。因此,其历史价值意义不仅是悲歌一曲,更多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思考,这就是如何求真而不应刻意求新。只有从这个角度分析并反思,我们才算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五年二月,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国防白皮书》,全面闡述英国“国防”政策。这是工党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关于“国防”政策的声明,它确定了工党今后“国防”政策的基調。在这个《白皮书》中,工党政府除了一般談到对国际形势的估計,对欧洲、亚洲、非洲各地“防务”的主张等等以外,着重提出王党政府今后将以“苏伊士以东”为“国防”重点,表示决不放弃該地区的任何基地;并且叫嚣对付所謂的中国“原子威胁”和要求西方盟国特別是美国“分担义务”。工党政府提出“苏伊士以东”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  相似文献   

9.
陈涌同志的论文《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年11月号,后经《鲁迅研究》等刊物转载,1984年5月收入《鲁迅论》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书收入陈涌同志多年来撰写的研究鲁迅的主要论文12篇,出版前经过作者校订。”这使我们明白,收入书中的《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观点,作者一直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以群主编的《文学原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等文学理论教材都是“照着讲”的教材,而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照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突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功利性;“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文学的学理性和审美性。两者之间的基本的概念范畴和主要的文学理论观念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出发,论述壮、瑶族文学“容异”与“变迁”的不同特点。论述中以两个民族创世纪神话、古歌及两个民族当代著名小说家为例证,并向《壮族文学史》及《瑶族文学史》的修订重版提两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吴晓明同志的《胡风笔名杂录》(《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系统整理了胡风的笔名资料,这里再作几点补充:一、《杂录》遗漏了“孟林”、“秋明”两个笔名。笔者所见,胡风曾在《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上,用“孟林”一名发表了《錶》(书评)、《田园交响乐》、《诅咒翻译声中的译文》三篇作品。近读黄源的《左联与〈文学〉》(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一文,写有“谷非化名为胡风、孟林、马荒继续为《文学》撰稿”一语。可见,“孟林”是胡风曾在一段时间内署用的笔名。《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1935年)刊登的《“七年忌”读后》,胡风署名“秋明”,此文后收入《文艺笔谈》。  相似文献   

13.
赵红 《科技信息》2009,(20):I0117-I0117,I0119
“杂”在文学上一般表示内容的博杂,《文选》首次专立“杂诗”一类,历来被认为内容庞杂而不受重视。文章首先对“杂诗”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界说,指出其“诗题”和“诗体”的两重含义,通过分析《文选》“杂诗”的著录情况,进而探究此类诗歌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安阳发现并确认曹操墓,引起了社会不同层面的持久而广泛的关注,引起了文学、史学、法学、考古学界激烈的论争,成为公共话题。近日,“反曹派”提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这场持久的论争,平息风波,也给相关方面一些反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是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它不仅涉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涉及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自从唯物史观学说传人中国以来,文学理论界多次重大的理论论争大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和展开的。时至今日,该不该用某种“意识形态”的全称来界定文学的本质,仍是有严重分歧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句文字浅显,容易认读。也许是由于这缘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历来的中学教材对这两句话都不作注释。一般的评点译释书如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由肖毅等编著的《中学古体诗词评点译释》把句中的“行”注释为“生活”,全句译为“在一起生活十多年,竟不知木兰是姑娘”。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翻译是欠妥的。“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一读“xíng”是“走”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论史上,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曾经历了“雕虫”到“雕龙”的转变。 春秋时代的《诗》、《乐》,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但先秦的一般认识以为,“《诗》以道志”,“《乐》以道和”,(《庄子·天下篇》)可见当时的文学还未从政治与教化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自然还缺乏独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台湾“大河小说”则是这一支流中的丰碑。其创作以钟肇政和李乔为代表。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的里程碑;李乔的《寒夜三部曲》是继《台湾人三部曲》后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丰碑。这三个三部曲在选材、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特质,共享“大河小说”之称。它们的出现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伟大民族的泣血诗章。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的再辨析冯建军80年代以来,“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广为流行。但伴随着这个口号的流行,也出现诸多争议,尤其是这个口号能不能提,口号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成为争议的致命点。《中国教育学刊》首载文作了初步的探讨,有不赞成这个口...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对竹林七贤的研究空间由文学领域正在向哲学、历史、艺术、考古等专业不断发展,具有逐渐扩张的趋势.《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继承了《资治通鉴》卷七十八“魏记”内容.“竹林之游”包括以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的“七贤之游”与以嵇康、向秀、吕安为核心的“嵇康之游”两个阶段.竹林七贤的价值取向有偏重儒家理性与偏重道家审美两个方面.竹林玄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儒道兼综和重视庄学人生体验两个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