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足迹虚点线特征,是指足迹中反映人体形态结构和行走运动作用力的凹凸点状组成的线形痕迹。利用虚点线所构成的交叉点、线度环,可以用来分析人的脸型、躯干,同时可以进行检验鉴定。经过大量的采集样本.对足迹虚点线特征指标体系的试验分析.足迹虚点线新特征检验技术具有:特征反映性强、稳定;易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易学习、好掌握;检验速度快、准确率高、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足迹检验技术的科研,使我们认识到足迹检验技术的创新发展,寄托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基点上;反思足迹检验技术的教育,使我们认识到足迹检验技术的教育,应该采取“师傅带徒弟”、“干校培训”和“高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并要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思足迹检验技术的临场运用,使我们认识到要增强侦查、技术人员的足迹证据意识,不断完善、创新发现、提取和利用足迹的技术方法,全面、细致勘查现场,以提高犯罪现场足迹的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足迹检验工作中体会到,同一人穿用不同的鞋行走,亦会形成差异较大的足迹形态,增加检验难度。为求得科学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实验,另一方面可借用其它学科的有关原理,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认识和掌握正常条件下和非正常条件下足迹形态所反映的规律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本文主要从穿鞋足迹的动作习惯特征的应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以拓展足迹检验范畴,为足迹检验的科学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饭店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科技信息》2009,(2):283-284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以其简明而综合的特点得到国际生态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相关领域逐渐地发挥出作用。针对饭店生态足迹的研究也已出现。文章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饭店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饭店生态足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刑事侦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印和足迹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光斌  董瑞斌 《江西科学》2003,21(3):260-264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对生态足迹的提出、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研究实践现状作了系统的介绍。最后讨论了生态足迹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足迹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作为诉讼证据,日趋要求科学性、准确性。然后利用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的理论方法、分析手段对足迹中步幅的检验进了统计分析。本文提供的方法具体、应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赤字为0.907hm^2,属于地方不可持续状态,并在不同尺度下,通过对区域之间发展的横向比较,为芜湖市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语文要探讨了制年制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试图让理论课也动起来,让理论真正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足迹理论,结合GIS数据空间化方法,计算分析了渭河流域栅格、行政单元、子流域3种不同尺度下的水足迹人口密度、水足迹经济效益和水资源匮乏程度.结果表明:渭河流域人均水足迹为829.67 m3/人,陕西省的人均水足迹要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农业耗水量最大,高值区位于流域下游西安、渭南附近,工业、生活、生态耗水的...  相似文献   

11.
王思涛 《科技信息》2012,(35):157-157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却仅限于课堂灌输和理论说教。如何将实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想实验通过情景创设.以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让大学生产生“类经验”的情感认知的方法创新,为破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毅  王彪  王梦阳  穆治亚  龙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646-10653
摘 要:为有效解决当前传统步态特征人身识别技术过分依赖人工判读、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步态特征识别领域中,以获取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步态特征识别新方法。将立体赤足足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光栅立体足迹采集仪对立体赤足足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获取计算机可识别出的三维足迹触觉步态特征信息,记录立体赤足足迹的深度差、区域面积、区域体积三类步态特征信息,并在法庭科学领域中的足迹检验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BP神经网络,对其中MultillayerPerceptron分类器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将测试结果与传统的人工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从比对结果得出,相对于传统的人工鉴别方法只有84.7%的准确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步态特征人身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将国际上逐渐引起重视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生态足迹运用于扬中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通过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分析,明确生态盈余度,并据此提出推进技术和制度创新、控制生态赤字、引导和调控生态盈余、提高生态承载力等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策略.通过对生态足迹评估概念、计算方法、主要实践应用等系统的介绍,为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量化不足、生态建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变形足迹为研究对象,对实际案件中常见的偏角变形足迹进行校正,以恢复到最佳程度,进而提高现场中痕迹的利用率,达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目的。方法使用恒锐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变形足迹,研究照相机镜头光轴与实验样本的夹角分别在15°、30°、45°、60°、75°、90°时,变形足迹可能恢复的最佳程度。这种方法相比其他方法,简单易学且专业性要求不高,同时可以做到无损处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0°~60°范围的足迹,校正后的足迹特征清晰,具有鉴定价值。结论此方法可以作为变形足迹校正的一种方法.经处理的变形足迹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嘉陵江流域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嘉陵江流域200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2001年总生态足迹高达64654135hm^2,人均生态足迹为1.4395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98hm^2,仅相当于入均生态足迹的43.06%,入均生态赤字0.8197hm^2.嘉陵江流域属于全球尺度可持续而地方尺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类型,应从减少人均生态足迹、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控制人口三方面入手,减小生态赤字,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种光滑地板上潜血足迹新型亮红试剂显现技术;方法 利用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配成的溶液作为潜血足迹的清洗液和固定液、亮红和7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溶液作为潜血足迹的显现液,研究其对光滑地板面上潜血足迹的显现效果;结果 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配制成的溶液为潜血足迹固定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显现液对血潜足迹的非常敏感,显出来亮红色的足迹,纹线清晰连贯,并且没有颜色背景产生,反差极其明显;结论 磺基水杨酸无水乙醇为潜血足迹清洗液和固定液、亮红试剂酒精溶液作为潜血足迹的显现液,能够有效显现现场上光滑非渗透表面上的潜血足迹,亮红试剂显现潜血足迹能够作为潜血印痕显现技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污染足迹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生态足迹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更具科学性,但区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不应全部核算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态足迹,而应核算本区域无法避免的、一定要由本区域生产或由本区域吸纳的生态足迹,即污染足迹.该文构建了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以广州2010年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核算目标,按照三大产业将人口分为三大组群,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人均污染足迹和人均污染足迹效率,并以广州市平均生态状况为基准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补偿或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第一、第三产业因出让污染足迹应分别获得67379亿元和19 26728亿元的生态补偿,而第二产业因多占用生态足迹,在生态补偿中应支付2 07037亿元.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尝试将污染足迹理论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足迹理论内涵,而且可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关于临界动力学指数Z的超普适性猜想,猜想认为对任何空间维数,Z都等于2通过引入平均跃迁率概念,并借助无规行走理论来论证这一猜想,迄今为止的所有理论和计算结果,都接近这一猜想,然而对这一猜想的最终检验要看Master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生态足迹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更具科学性,但区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不应全部核算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态足迹,而应核算本区域无法避免的、一定要由本区域生产或由本区域吸纳的生态足迹,即污染足迹.该文构建了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以广州2010年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核算目标,按照三大产业将人口分为三大组群,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人均污染足迹和人均污染足迹效率,并以广州市平均生态状况为基准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补偿或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第一、第三产业因出让污染足迹应分别获得673.79亿元和19 267.28亿元的生态补偿,而第二产业因多占用生态足迹,在生态补偿中应支付2 070.37亿元.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尝试将污染足迹理论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足迹理论内涵,而且可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