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针对玉米纹枯病在玉米制种田的传播、发病条件和规律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来阐述怎样很好地诊断和防治玉米纹枯病,提高玉米制种田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黄益刚 《广东科技》2012,21(23):188+184
针对玉米纹枯病在玉米制种田的传播、发病条件和规律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来阐述怎样很好地诊断和防治玉米纹枯病,提高玉米制种田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玉米对MDMV的抗性与PO和SOD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抗性玉米人工接种DMDV后1周内的PO和S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结果表明:玉米感染MDMV后,PO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抗、感品种PO活性比对照多有提高。但抗、感器种之间、接毒与对照之间比较,夏、秋两季采样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尚难发现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抗、感品种、接毒与对照之间PO酶谱有差异,抗病品种的健康叶片带纹多、颜色重,而感病品种带纹少、颜色浅;抗病品种的接毒叶片比对照酶带加重或增添新酶带。抗病品种SOD活性的本底水平高于感病品种,接毒后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但不明显,而感病品种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明显,且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刘雪芸  宋丽  刘娟 《汉中科技》2012,(5):28-28,2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螟和地老虎的症状识别,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各种土壤酶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密切相关;施肥对土壤酶活性有着明显的影响,用酶活性的总体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与流行时期:(1)小麦出苗到返青期;(2)小麦植株拔出第三个茎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到成熟。返青后地上部症状消失,出现发病停滞期。病害的消长与小麦生育有密切关系。 施肥种类、小麦密度、降雨、土壤水分、日照等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程度。施入氮肥、油饼肥及大量农家有机肥料,密植等使植株生长茂密,发病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成株期降雨量多、雨日多、日照少,是加重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Bt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条件下研究转Bt基因玉米(Bt玉米)农大61和1 426×1 482在不同时期保护酶POD,PPO和SOD的活性变化。实验分别在正常生长条件和PEG胁迫下进行。在正常水培条件下,Bt玉米的POD,PPO和SOD的活性一般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农大3138;而在PEG胁迫下Bt玉米这些酶的活性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试验结果说明PEG胁迫下Bt玉米保护酶活性下降幅度较非转基因玉米小,比非转基因玉米具有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人工摩擦接种法接种MDMV ,以比色法测定了壳聚糖对MDMV侵染的玉米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初步结果表明 ,壳聚糖处理有使酶活提高或使酶峰提前的趋势 .尤其使PO酶活提高明显 ,PPO、PAL、几丁质酶的酶活稍有提高 ,主要表现在处理初期 .壳聚糖诱导抗毒机制似乎与PO有关 ,而与PPO、PAL、几丁质酶无关或相关性不大 .药剂防效试验表明壳聚糖有一定防病效果 .接毒可使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但喷壳聚糖后再接毒的蛋白含量变化不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壳聚糖诱导产生的抑制病毒复制的诱导抗病作用 .  相似文献   

9.
李辉  万树青  汤历 《科技信息》2007,(2):205-205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由于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它对许多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性。本文对小菜蛾的抗性机制作了阐述,并且具体解释了小菜蛾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苯酰基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Bt杀虫剂的分子抗性机制。针对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还提出了治理小菜蛾抗性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的传染病菌源(Rhizoctonia cerealis)、种子带菌侵染、病菌的侵染时期等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病株残体,含病残体土壤、土壤中的菌核、带菌的种子都是发病的初次侵染菌源。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种子能够带菌,并有传病作用。发病重而且倒伏的小麦种子带菌率可达9.71%,发病重而不倒伏的小麦带菌率只有1%左右。 R·cerealis能够侵染小麦胚芽、幼苗和拔节后的小麦植株,感病重的幼芽,多数在土壤中死亡。 从研究结果中,综合出了病菌的侵染循环。这些结果为该病的予测予报,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和农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24)导入优良灿稻品种竹籼B,外源RC24基因可以稳定整合到RO代至R6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已获得同时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品系竹转68和竹转70以及43个转基因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抗纹枯病突变体和高感纹枯病品种蜀恢881杂交构建分离群体,经F2分离世代的遗传分析,抗、感单株比例符合3 1(χc2=0.563,χ12,0.05=3.84),初步确定该突变体对纹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所控制,命名为Rsb-2(t)。利用已合成的530对微卫星引物,对抗纹枯病突变体和蜀恢881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用多态性引物对上述F2分离群体的全部感病单株和部分抗病单株的DNA进行PCR分析,借助MAPERMAKER/EXP3.0软件,对其微卫星标记实验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将Rsb-2(t)定位于第3染色体的p臂,发现RM218、RM251、RM4321和RM5748与Rsb-2(t)连锁,它们均位于着丝粒端,连锁距离分别为32.1 cM,41.1 cM,42.4 cM和49.7 c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得水稻生长季节中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相对严重度(x)随时间(t)而变化的动态消长曲线,用Epitimulator软件计算出单分子、逻辑斯蒂、龚伯茨和理查德拟合模型.根据各模型的检验参数分析比较4种理论函数对纹枯病进展曲线的拟合性,发现单分子函数的拟合性最差,龚伯茨函数优于逻辑斯蒂函数;当确定适当形状参数m值时,用理查德函数可获得纹枯病发展动态的最优拟合模型,其决定系数最高而卡方值和均方根误差值最小.在实验中设置了3个纹枯病接种处理并获得3条病害进展曲线,用理查德对它们进行拟合所得到的拟合模型分别是:x=[1 0.187 4 exp(-0.213 9 t)]~(-20.5699)±0.0170(m=1.048 6,R=0.982 2,X~2=0.010 9) x=[1-0.690 3 exp(-0.210 3 t)]~(3.6881)±0.0198(m=0.728 9,R=0.988 5,x~2=0.010 9) x=[1 0.636 4 exp(-0.431 6 t)]~(-8.0703)±0.0277(m=1.443 3,R=0.988 2,x~2=0.015 6)  相似文献   

14.
对15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早疫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无抗病品种,耐病品种6个,占40%;感病品种9个,占60%。对加工番茄早疫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WP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8.1μg/mL,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10%苯醚甲环唑WP次之,其它的药剂抑菌效果较差。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2%锰锌·霜脲氰的防治防效最好,可达81.2%,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WP、70%代森锰锌WP、58%甲霜·锰锌WP,防效分别为73.1%、71.0%和61.0%。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晚疫病严重年份,田间抗病性最强的马铃薯品种为同薯8号、克新1号和克新4号,其次为宁薯6号.抗病机理制是茎叶和块室组织抗Phytophthorainfestans传播.  相似文献   

16.
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和Avr3a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为了解R3a和Avr3a基因互作后过敏反应(HR反应)发生机制,本实验利用一个在番茄中构建的MM-R3a-Avr3a系统,以两份筛选到的HR反应被阻断的突变体为材料,研究它们在喷施诱导剂地塞米松(DEX)诱导Avr3a基因表达后活性氧爆发、活性氧清除酶和抗氧化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M-R3a-Avr3a在DEX处理后有O2-产生和H2O2累积并产生整株的HR反应并导致植株死亡,在突变体中也有O2-产生和H2O2累积却没有导致细胞死亡,说明突变基因与HR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DEX处理后抗氧化酶基因SOD、PPO、CAT在转基因番茄MM-R3a-Avr3a和突变体中的变化有明显差异,由此推测番茄突变体中关键基因的突变导致活性氧清除酶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该研究为探索HR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了解晚疫病抗病基因抗病机理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白粉病性与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7个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抽穗期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三种酶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酶的活性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镉胁迫下玉米生理生态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镉对玉米(3个品种)根长,根鲜重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POD,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镉对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影响,以及镉污染期和恢复期幼苗生长情况,POD活性,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在镉胁迫下3个玉米品种抗性的差异。新玉7号抗性较强,晋单36和云试3号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QTL mapping of resistance to sheath blight in maize(Zea mays 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ize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is a widely occurring fungus disease with great harm to corn-pro- ducing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first happening of sheath blight in China was reported in Jilin Province as early as in 1966[1]. Since the 1970s, the enlargement of corn- growing regions, the application of maize hybrids, the increasing use of fertilizers, especially th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and a higher growth-density, all have caused a quick spread of sheath blight, the occurrin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